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立地管理措施对7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29年生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取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营造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7年生时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对7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处理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的7年生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处理的85.73%,但不同试验处理之间杉木生长量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5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5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5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和BL0(移走地上所有有机残留物)处理杉木生长最差.除了BL3与BL1处理的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外,其余任何处理间杉木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6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进行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6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6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全树收获)和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杉木生长最差.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BL3和BL0处理分别上升0.56和0.27,其余3种处理则有下降.BL1、SB和BL2处理地位指数分别比1代下降0.39、045和0.63.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贤权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2):24-27,36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研究1代杉木采伐剩余物不同处理方式对2代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BL3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的10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BL1处理(全树收获)、BL2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和BL0处理(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而SB处理(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的杉木生长最差,炼山处理杉木蓄积量仅为不炼山的87.86%。  相似文献   

5.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4a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4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地位指数仅比1代下降0.67;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地位指数比1代下降0.85;BL1BM0(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处理杉木生长最差,地位指数下降1.67。炼山处理(BL2BM1)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BL2BM0)相比,杉木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南平第1代杉木成熟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前测定每个标准地碳储量,采伐后采用5种方式处理采伐剩余物:全部收获(移走地面上全部有机剩余物,包括树木、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全树收获(收获树木的全部地上部分)、树干和树皮收获(仅收获树干与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仅收获树干和树皮,将全树收获处理的树枝和树叶移到这个处理中)、炼山(仅收获树干和树皮,然后火烧采伐剩余物),随后采用常规方法营造第2代杉木林。试验后12 a,对不同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第2代杉木林乔木层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61.03 t·hm-2)>全树收获(57.57 t·hm-2)>全部收获(55.64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54.38 t·hm-2)>炼山(49.00 t·hm-2);土壤层(0~40 cm)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99.49 t·hm-2)>全树收获(95.63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94.81 t·hm-2)>全部收获(91.55 t·hm-2)>炼山(91.23 t·hm-2,与第1代杉木林采伐前相比,第2代12年生杉木土壤层(0~40 cm)碳储量除了全部收获处理降低0.04 t·hm-2外,其他处理均有少量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第2代12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大小顺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162.80 t·hm-2)>全树收获(155.56 t·hm-2)>树干和树皮收获(151.24 t·hm-2)>全部收获(149.14 t·hm-2)>炼山(142.29 t·hm-2)。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全树收获处理、树干和树皮收获处理、全部收获处理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比炼山处理高14.41%、9.33%、6.29%、4.81%,但差异均达不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 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1)BL3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4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对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pH值的作用最大 ,是最佳的立地管理措施 ;(2 )BL1BM0 (清理树木的所有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3)BL0 BM0 (清除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的杉木在 1~ 2年生时生长为次好 ,但对土壤肥力的维持最为不利 ,3年生后杉木生长略为落后 ;(4)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5 )采伐剩余物分解至质量残留 5 0 %的时间需要 2 0个月 ,估计分解至质量残留 5 %需要 90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选择20地位指数级、29 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并调查其生长量,随后采伐,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并营造第2代杉木林,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的生产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8 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3.01 cm、9.20 m、16.23 m3/(hm2.a),而炼山(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生长最差,其生长量分别为11.68cm、8.61 m、11.61 m3/(hm2.a).炼山处理的8 a生杉木林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不炼山(保留采伐剩余物)和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90.03%和71.50%,但各处理杉木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8 a生第2代杉木林立木蓄积量与采伐前的第1代的无显著相关,但与第1代的地位指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在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试验表明:(1)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3年生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2)BL1BM9(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处理生长最慢;(3)BL2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处理的杉木生长比BL2BM0(商业性收获)的略好,但未达到差异显著;(4)除了BL3BM0处理与BL1BM0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任何处理间的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采伐的1代29 a林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后进行5种剩余物处理试验并营造2代杉木人工林。造林后对2代23 a林龄不同处理的杉木生产力进行横向比较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林分蓄积量为不炼山>加倍采伐剩余物>全树利用>炼山>全部清理。通过纵向比较,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林分蓄积量与其1代相比的增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不炼山>炼山>全部清理>全树利用,结论与横向比较基本一致。尽管不同处理杉木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但保留采伐剩余物仍然有利于2代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生产力已超过其前茬的1代29 a林龄杉木林,说明采用适合的立地管理措施是提高杉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长期生产力变化研究,笔者于1995年在福建省永春县达埔镇溪源村湖尾寮山选择1片28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调查其生长量,当年年底采伐,之后在采伐迹地建立试验区,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第2年营造2代杉木林,连续18 a对其生产力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处理(收取树干,清除地被并均匀填放)杉木林生长最好,接下来依次为B处理(收取全树)、C处理(收取树干)和A处理(收取地上所有有机物),E处理(炼山)杉木林生长最差。但是它们的生长指标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之一,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值得深思.本文以华西雨屏区28 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皆伐和炼山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C库的影响.结果如下:(1)皆伐所造成的干材C转移量为85.9(±7.6)t·hm-2、(2)炼山所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和凋落物C量损失分别为8.8(±0.3)t·hm-2、0.19(±0.02)t·hm-2和2.80(±0.08)t·hm-2、(3)炼山能显著降低0 ~60 cm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其C损失量为39.5(±1.0)t·hm-2.炼山造成的采伐剩余物、林下层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燃烧所释放CO2量为188.1 t·hm-2.在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人工林皆伐炼山所造成的环境负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沈宝贵 《绿色科技》2021,(6):157-158,161
为了解采伐剩余物不同清理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设置了炼山、清除和劈条带3种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生物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处理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显著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炼山处理杉木干、根、地上和总生物量均高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但叶和枝生物量各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炼山处理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小于清除和劈条带处理。为此,提出了炼山处理在杉木幼林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但其长期的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炼山对二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南平对炼山和不炼山的第2代5年生杉木幼林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处理杉木平均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在1.70 cm以上,平均树高年均生长量均在1.00 m以上;炼山处理杉木的生长量略高于不炼山,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炼山是中国南方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处理采伐剩余物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研究表明炼山会引起土壤养分流失等负面问题。为研究炼山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文章以福建省南平葫芦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炼山及不炼山2种造林方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炼山能降低表层土壤容重,改善土壤蓄水保水功能并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炼山后土壤表层pH值提高,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解氮、速效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一种能代替炼山的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风炮机"和"二锄法"等高工效免炼山综合管理技术,探究免炼山处理方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炼山处理4年后,林分的蓄积量、胸径和树高分别比炼山处理高出20.66%、1.8...  相似文献   

17.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枝叶与树皮养分积累量占林木总积累量的 75 % ,采伐利用应仅取走树干而在林地中留下其它部分 ,让其分解使养分元素归还给土壤。草本层、灌木层与凋落物层三者的养分积累量为 88 13kg·hm- 2 ,是重要的养分库。第 2代杉木中养分元素的年积累量为 93 13kg·hm- 2 a- 1 ,略高于第 1代杉木林的养分年积累量。总归还量为 89 4 9kg·hm- 2 a- 1 ,其中凋落物归还 17 4 6kg·hm- 2 a- 1 ,略低于第 1代 ,淋溶的养分量 72 0 4kg·hm- 2 a- 1 ,是凋落物的 4倍多。吸收量为 182 6 2kg·hm- 2 a- 1 。与第 1代相比 ,第 2代杉木林中土壤K、P的含量高 ,而N、Ca、Mg 3种养分  相似文献   

18.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产量结构及生产力的代际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第 1代杉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第 1、2代杉木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37 5 4、34 74kg和 85 6、71 4 5t·hm- 2 ,第 2代比第 1代下降了 8.5 2 %和 16 5 3%。第 1代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 87 93t·hm- 2 ,第2代为 76 0 2t·hm- 2 ,比第 1代低 13 5 4 % ,乔木层所占比例也比第 1代小 ,而灌木、草本和死地被层的生物量约是第 1代的 2倍。第 1代杉木树干有较大的生物量积累优势 ,对地下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 ,而第 2代对地上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各生长级林木生物量分布呈反J形 ,表明杉木林处于速生阶段时林木竞争才开始 ,分化不明显。第 1代杉木林的生产力是第 2代的 1 2倍 ,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但第 2代杉木叶的光合生产率比较高 ,说明第 2代杉木林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可挖掘  相似文献   

19.
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南丹县23年生秃杉(Taiwania flousiana)林和连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差异,秃杉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叶树皮,连栽杉木林为干材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5.21、136.32t/hm~2,其中干材生物量分别为118.32、87.91 t/hm~2;2种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分别为8.49、5.95 t/(hm~2·a),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分别为5.14、3.82 t/(hm~2·a)。因此,秃杉林比连栽杉木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积累能力,可以作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替代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