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预计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2.8万t,同比增长3.1%,占全球产量的77.0%,市场价值32.5亿美元。预计2018年中国维生素出口量为24.7万t,同比基本持平,出口金额达24.5亿美元,同比下降22.1%。2016——2017年维生素价格暴涨,部分产品吸引新进入者加入市场竞争。如果同过去十几年中国维生素产能的周期性变化相比,近两年新投建的维生素项目竞争力不强(个别企业除外),具体表现为仍以低水平重复建设为主,产品技术进步有限。未来的维生素产业整合可能出现3种力量,一是突破性的技术进步颠覆产业原有格局;二是领先厂家在价值链上的持续布局;三是通过资本杠杆撬动行业整合。其中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和价值链的优化整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2股核心力量,并促成未来5~10年中国在维生素乃至精细化工领域出现真正的全球性企业。  相似文献   

2.
预计中国2012年维生素产量同2011年持平,达24万t;全年出口量18.8万t,同比下降2%。2012年不同维生素品种出口价格同2010年相比,在不同区域价格波动差异较大。2012年国内经济下行,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却高居不下,维生素及其相关的饲料市场也不能独善其中,产品价格滑落,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竞争新平衡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3.
预计2014年中国维生素产量24.8万t,同比增长7.4%,占全球产量的68%,由于市场价格上涨,市场价值达26亿美元。中国维生素2014年出口量达19.2万t,同比增长9.5%;出口金额为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14年维生素竞争格局变化较大,除去行业周期性影响外,环保要求、资本市场整合力量及市场营销网络整合等外部因素也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预计2019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4.9万t,同比增长4.4%,占全球产量的77.0%;市场价格从高位回落,市场价值缩水至36.7亿美元;预计2019年中国维生素出口量为26.9万t,同比增长6.7%,出口金额达28.3亿美元,同比下降16.3%。2019年维生素市场的直观表现是市场价格下跌,其背后是产能扩张期、需求减退期和价值链结构调整期“三期叠加”影响的结果。未来2年,这三期变化仍会持续,其中价值链结构调整期的表现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背景】2011年12月8—9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十几位专家针对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畜牧业的发展形势、维生素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维生素生产的技术应用及市场格局变化、产品价格趋势等备受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与交流。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阎汉平先生,浙江省畜牧局、饲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着维生素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逐步完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维生素生产中心,维生素产量的60%以上用于出口,维生素产业也经历着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的过渡。目前一些维生素品种已经或者正在形成垄断,定价权由需方转移到供方,整个市场行情愈发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稳中有增,预计全年维生素产量达24万t,市场价值28亿美元。出口维生素预计21万t(未包括氯化胆碱,氯化胆碱出口量12.5万t),出口量同比增长7%。近两年,中国出口维生素量增长迅猛。从出口区域结构来看,北美份额逐渐下降,欧洲份额逐渐增长。而出口增速也表明,欧洲是中国维生素近两年出口量猛增的引擎。部分品种从之前的竞争格局迅速转变为供应方格局,转变之快让人措手不及;也有品种(如:烟酰胺、维生素D3)从之前的垄断格局向着激烈竞争发展;还有部分品种(如:维生素B12、泛酸钙、维生素C)仍然挣扎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等待变局。  相似文献   

8.
2019年12月12—13日,历时一天半,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于江西南昌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新周期下维生素价值链重塑”为主题,邀请了13位业内专家和2位特色演讲嘉宾围绕维生素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市场、应用等各个角度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内容从产业发展到技术应用、从产业前景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精彩纷呈。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维生素单体生产企业、多维制造商、国内外饲料企业、养殖一条龙企业、维生素贸易商、证券公司、媒体等800余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共叙友情、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9.
策划寄语     
<正>2009年,中国的维生素产业面临了一场全新的挑战。这一年,那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仍在发挥着威力,海外市场需求减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中国维生素出口受阻,上半年出口量同比下降15%,全球贸易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国内畜禽  相似文献   

10.
<正>2000年后,随着维生素卡特尔联盟的分解,全球维生素产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其中最具意义的标志是中国维生素产业凭借20世纪90年代的苦心积累,快速发展,在生产规模、产品品质、市场营销等方面获得全球领先地位,顺利承接了国际维生素产业转移,成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2006年是全球维生素产业开启新格局的元年。自此之后的十年里,中国维生素产业享受市场红利,获得利润回报,中国维生素企业也在生产、营销、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维生素产业真正崛起始于2000年,此后的中国维生素产业经历了产业的转移重组与格局的不断演变。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作为全球维生素生产中心终不能独善其身,产能周期与需求周期叠加效应的影响,使产品利润大幅下滑,产业步入"寒冬"。面临长期的亏损,企业正在积极谋求变革,市场变化将成为其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驱动力。而这一切似乎在2014年尽显。2014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市场的影响不仅仅是供应量和价格的大幅波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未来发展。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维生素及上游原料的生产影响不容忽视;资本市场整合的力量、营销网络的重新组织包括技术创新也在推动维生素产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第九届)"于2014年12月18—19日在浙江杭州雷迪森铂丽大饭店隆重召开。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维生素单体生产企业、复合维生素制造商、饲料企业、养殖一条龙企业、维生素贸易商、证券公司、媒体等500余名代表齐聚杭州,就维生素当前产业发展热点及关键问题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本文仅对论坛中部分精彩内容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策划寄语     
<正>维生素产业链上下游角色在2012年悄然发生了变化。出口形势恶化、国内经济下行,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却高居不下,综合因素导致部分维生素品种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维生素产业链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的界线慢慢模糊。维生素  相似文献   

13.
<正>或许没有人想到,中国维生素产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维生素的利润值已达底线,而产能迅速膨胀,新一轮恶性竞争已经逼近……有效调控产能、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维生素的最后一个发展支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每年维生素的市场消费量达到30万t左右(不包括氯化胆碱),销售额约25亿美元.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市场需求量最大,销售额约20亿美元,维生素E的市场份额约10亿美元,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各5亿美元.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饲料、食品和医药,其中饲料添加剂占50%,食品添加剂占20%~25%,医药占25%~30%.据预测,全球用于饲料市场的维生素每年正以2%~3%的速度增长;药用和食用维生素的需求也在以4%~5%的速度增长.市场需求拉动了维生素产业的持续发展,高利润回报使淘金者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2015年畜牧养殖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在环保政策及需求疲弱压力下,我国维生素市场存在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随着2015年饲料相关品种结构及消费模式的转变,2015年维生素产品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这对未来维生素上下游产业市场的影响也更为深远。2015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总量为28.8万t,同比2014年的28.5万t,提升了1.2%。其中,VC和VE和氯化胆碱出口数量仍占据主导,占出口总量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12月10—11日,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十多位专家针对维生素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或许没有人想到,中国维生素产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维生素的利润值已达底线,而产能迅速膨胀,新一轮恶性竞争已经逼近……有效调控产能、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维生素的最后一个发展支点。  相似文献   

18.
《北方牧业》2007,(8):13-13
<正>2006年中国维生素原料药的出口交易价格普遍处在低谷,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于脂溶性维生素及高价值的小品种由于维生素是生物体内必需的一大类药物及保健品,是人类及动物永久性的消费品,因此,  相似文献   

19.
国际饲料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产业是农业中的工业。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原料工业在中国是过去二十年中技术进步最快,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二十年来,中国饲料从无到有,从进口到出口,成为国际饲料工业的生产和贸易大国。饲料科学研究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示范,和技术推广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一场新技术革命正悄然兴起。这些技术主要是单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DNA Shuffling,多肽文库噬菌体展示筛选技术,生物信息学,基因重组技术,基因缺失技术,极端微生物的研究开发等。产生的饲料工业新产品主要有转基因饲料作物,新型抗生素,益生素,新型口服疫苗及分子鉴别诊断试剂,新型饲用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生物制备新方法新工艺等。本文还就国际饲料产业市场状况,中国饲料工业情况和中国饲料生物技术研究突出成就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丹 《饲料研究》2023,(8):154-157
饲料产业是保障食物供应链稳定和质量安全的民生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在打造现代化农业强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承担产业、社会与绿色发展的三重使命任务。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完善产业政策、不断增强饲料生产能力、加快推进产品创新为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加快技术创新,夯实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基础;优化结构布局,增强饲料产业区域协调性;推动低碳转型,促进饲料产业绿色发展;强化原料保障能力,实现饲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