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笋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高档蔬菜,20世纪芦笋由欧洲传入中国,70年代初形成规模种植。目前,我国栽培面积和出口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近年来,国内外对芦笋育种、栽培、药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已有很多研究,但对芦笋种子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对芦笋种子形态特征、化学成分、生物学特征、抗性特征以及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芦笋栽培及采后贮藏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世界芦笋种植的趋势是发达国家面积不断减少,发展中国家面积逐渐扩大,绿芦笋种植面积增加,白芦笋面积减少。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芦笋种植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全世界芦笋栽培面积约为25.3万hm2,其中亚洲达12万hm2,而我国约占10万hm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芦笋生产国和产品出口国。本文综述了我国芦笋栽培技术、采后贮藏加工技术及营养功能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芦笋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叫石刁柏,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东部地区等,于晚清时期传入我国,目前,全球栽培面积约30万hm2,我国栽培面积10万hm2,是芦笋生产大国。芦笋在我国南北均可种植,常作高端蔬菜,很受中高档消费人群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芦笋市场的扩大,栽培面积与日俱增,病虫害也逐年增加,特别是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为害,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省)芦笋的产量与质量。冬季,芦笋进入休眠期,保护好芦笋裸盘安全越冬,做好芦笋园的冬季田间管理工作,是提高芦笋全年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第三讲 绿芦笋栽培 芦笋育苗结束后,要按栽培目的分别进行绿芦笋栽培和白芦笋栽培,本讲着重讲述绿芦笋的定植及当年田间管理;采收嫩茎开始年及以后每年的田间管理;绿芦笋小拱棚栽培;嫩茎采收后的各种老化与保鲜加工。  相似文献   

6.
芦笋是蔬菜市场的畅销产品,近年来江苏启东地区大面积栽培芦笋。为提高芦笋的栽培水平和种植效益,增强芦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作者从特征特性、栽培环境要求、品种选用、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芦笋设施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芦笋秆为试验对象,筛选以芦笋秆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的最适菌株和栽培配方,探讨其栽培杏鲍菇的可行性。通过观察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等来确定最适菌株及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Y杏鲍菇为最适菌株,30%芦笋秆为最适添加比例,芦笋秆可应用于杏鲍菇栽培。  相似文献   

8.
避雨栽培在芦笋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笋避雨栽培是在芦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防控芦笋茎枯病等病害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一般以采收春、夏两季笋的常规栽培为主,芦笋供应期分别为3月下旬~5月上旬和6月中旬~9月中旬,无法满足芦笋周年供应的需求。利用避雨  相似文献   

9.
芦笋是石刁柏的俗称,可能是叫起来顺口的缘故,目前国内多用此名。其实,我国最初栽培芦笋时,可能是春天见到嫩茎齐刷刷地钻出大地,如同古代的石刁(箭头),成株后的枝叶又似柏树,故取名石刁柏。后来发现嫩茎既像芦苇幼芽又像竹笋,从中各取一字,便称作芦笋。芦笋是百合科天门冬属能形成嫩茎的蔬莱,原产地中海沿岸,欧洲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而我国古书中所说的菜药兼用的龙须菜,是指各地山区野生与芦笋同  相似文献   

10.
南方绿芦笋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蔬菜之王。我国是世界上芦笋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但在南方尤其是江西春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因茎枯病等病害危害,其栽培面积受到限制。为了探索在南方春夏多雨地区高效栽培芦笋技术,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提高菜农收入,我们经数年栽培实践,获得每667m^2年产绿芦笋1500kg、产值15000元以上的效益。现将其关键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芦笋引入我国大面积栽培时间较短,各地普遍沿用第1年春季育苗、第2年大苗定根、第3年滋养根盘、第4年开始采笋的栽培方法,加之定植密度偏低,管理措施不当,产量低,见效慢。为了提高芦笋生产效益,促进芦笋生产发展,我们综合运用十多年来芦笋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试验总结出“早春育苗、夏初定植、第2年春季开始采收”  相似文献   

12.
芦笋做为一种多年生明星蔬菜,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除大量白芦笋加工制罐出口外,绿芦笋鲜食也有逐渐兴起之势。吉林省栽培芦笋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对芦笋的逐步了解和认识,到1991年10月份的统计,全省已栽植绿芦笋40亩左右。长春、浑江、吉林、四平、白城和扶余等市均有少量绿芦笋在早春上市。从而,结束了吉林省无芦笋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芦笋俗称“龙须菜”,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ficinalis),系百台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其嫩茎作蔬菜食用。芦笋原产于欧洲,我国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沿岸也有野生种的分布。经过长期的驯化栽培后已形成丰富的品种资源。芦笋分白芦笋和绿芦笋两种产品形式,只要条件适宜,即有芦笋可采。白芦笋为培土软化后采得,绿芦笋则不需培上,两种芦笋风味各有千秋,但绿芦笋栽培管理更简单,营养价值更高。芦笋在热水中水后凉拌或炒食均可。因其风味独特、甘香味美而风靡世界餐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是一种低热…  相似文献   

14.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15.
芦笋又名石刁柏,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水肿、心动过速、膀胱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医疗保健价值很高的食品,市场需要日益增多,栽培面积也随之逐年扩大。芦笋分白芦笋、绿芦笋栽培两种方式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白芦笋的无公害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贺超兴 《蔬菜》2022,(5):33-39
为了促进中国芦笋产业快速发展,对国内外芦笋生产情况进行概述,并对中国芦笋栽培发展情况及进出口情况、栽培品种、育苗技术、栽培模式与采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最后对中国芦笋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芦笋可分为白芦笋与绿芦笋。富阳自1986年开始引种芦笋,以采收白芦笋为主,1993年开始逐渐转为采收绿芦笋。  相似文献   

18.
芦笋是重要的加工蔬菜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台湾省开始推广芦笋栽培,70年代中期大陆东南沿海各省引进种植。陕西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渭河、洛河沿岸的周至、大荔、华县等少数地区零星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芦笋生产迅速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加工大国。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芦笋产业从东南沿海主产区向北方内陆地区迅速转移,此时,陕西省芦笋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大。从国际市场看,芦笋是长盛不衰的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且产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芦笋生产的发展,芦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由于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年定植多年收获,使芦笋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加上多年大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施用,使芦笋生产出现连作障碍,成活率降低,严重影响了芦笋生产和农民收益,成为芦笋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芦笋连作障碍的机制,寻找相应的克服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7,(12):66-67
芦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管理。根据芦笋是否出土可将其分为绿芦笋与白芦笋。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笋等方面介绍了出口绿芦笋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鲁东南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发展绿芦笋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