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始于汉晋,盛于明清,独立于世界园林而自成一体。和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迥然不同的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和有着"天人合一"思想的中式园林,有最相近的体系。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寻找在当下环境,中式园林造园手法的继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展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理念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结合当代园林先进的设计理念、思想和科学技术,探讨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思想属于中国传统道家追寻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范畴,该思想主要提倡人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天人合一是中国园林设计思想的最高理想境界,对现代社会的园林施工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园林在施工管理中的全部格局、各种植物之间的配备都追求一种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氛围,从而增加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性的欣赏力,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园林设计上的一种形式,更是现代人群对精神文化方面更深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诗晓 《现代园艺》2013,(23):75-77
":四神"瓦当是秦汉艺术的一块瑰宝,它的"天人合一"哲学设计思想,影响着现代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尤其对中国园林"借景"理法的产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四神"瓦当造型观念、构图结构和指导思想三个方面论证其对中国园林"借景"理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想在国际园林设计舞台上赢回自己的地位,突出本国的特色,应该认真思考研究我国古典园林,激发我们的设计灵感,将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结合到设计中。本文就"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在留园中的体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皇家园林的特点和皇家园林的从秦汉到明清的发展特点,重点分析了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特点,并从历史根源、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处理方面对比分析清漪园和避暑山庄,并对皇家园林的古今变化、历史起源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中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和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指出现代乡村生态文化的问题,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生态观理论,对现代的乡村生态文化景观的营建进行理论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芳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2):108-109,125
明清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集大成的阶段,南朝谢赫之“六法论”是我国现存最早及最完善的绘画理论。论文尝试用“六法”分析明清园林造园艺术,总结出明清园林如何运用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及传移模写这六大原理进行造园。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优秀部分对现代园林设计而言,还有着关键的指导意义。要想当代园林设计工作有效地进行,不仅仅需要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有效吸取,还需要进一步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土资源环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确保中国园林不断发展、成熟。本文主要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观念的嬗变研究,学习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以利于当代园林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晔 《现代园艺》2012,(22):130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儒、释、道思想),同时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屹立于世界园林之巅,其展现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理念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就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风水理论在其中发挥着近乎决定性的影响,其中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勘察地理形式"、"形势说"等思想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式园林的美学价值,为了能够从风水理论中汲取营养进行更好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文具体分析与研究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史,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水体布局和水体类型,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道家思想影响下的理想世界,是自然美与人文美之间的完美结合,充满着中国山水诗画的意境。道家思想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造园理念的实践经验,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平等地对待万物和利用万物,积极地追求精神的完善,有着"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主思想,在生存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地实现自我,道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对当代园林整体的和谐性设计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天人合一"为生态设计的主要哲学思想基础,以《园冶》、《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为主要设计理论基础,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实例,从园林选址、园林山水、园林植物、园林建筑4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设计,以期对现代景观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风水与江南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柠 《现代园艺》2011,(1):29-31
<正>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风水的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1],了解自然环境,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古代园林最主要的特点是山水景观,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以"样式雷"为代表的烫样艺术是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壶中天地"格局的演化结果,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发展的产物。本文阐述了清代"样式雷"的建筑设计过程、"壶中天地"的由来与表现,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后期的艺术特征,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赵泽惠  张茜 《现代园艺》2023,(2):130-132
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造园成就的巅峰时期,江南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一些园林在今天仍然极具盛名。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水”元素是构成园林景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理水讲究“师法自然”,基础在于遵循自然水景的规律,模拟自然山水的形态,效法自然山水的意境,因地制宜,因借地势、山石、植物、建筑等一切自然界中的物体。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讲究“天人合一”,以艺术的手段,营造体现人格精神的意境,反映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通过探析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理水文化,以江南园林理水发展史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传承江南园林遗产美学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古典园林特点的形成,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制约和影响的结果。同时,在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师法自然"自然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我国古典园林不同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将传统造景手法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方法借鉴,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在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师法自然"自然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不同于世界其它园林体系的园林,吸引了后代的持续学习与模仿。但在现代社会,将现代造园手法融入古典园林设计中,也不失为一种对古典园林的延续与发展。现以实例来探索现代造园手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坐忘"是庄子思想中的基本的理论命题,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亦受此影响。总结了"坐忘"在古典园林艺术中的3种体现方式,并选取经典园林留园作为实例,对园内景观进行分析,具体论证了庄子"坐忘"的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