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竹林地下害虫金针虫大面积发生,部分地区爆发成灾,竹笋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为了大幅提升竹笋产量和品质,促进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2019—2021年在余杭瓶窑镇塘埠村、余杭径山镇西山村、富阳永昌镇青何村、富阳永昌镇长盘村等4个覆盖早竹林试验样地,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非覆盖毛竹林试验样地,开展绿僵菌菌剂防治竹林金针虫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僵菌菌剂能够有效防治竹林金针虫,第1年施菌防治率为57.1%;第2年防治率达到85%以上,金针虫虫口密度降低60%以上。说明绿僵菌连续施用2 a对竹林金针虫有较为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竹林主要害虫发生类型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安吉县对主要竹林害虫进行了发生类型区划研究。按害虫的发生频次高低对常灾区、偶灾区、安全区的概念作了明确阐述并制定了划分标准,然后以竹区村为单位根据毛竹、杂竹面积、出笋大小年,竹林占有林地百分比、竹林分布和农业气候、地形、地貌等因子,采用逐项打分计分定类的方法按村区划全县竹虫发生类型,经验证明总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献研究、重要竹产区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中国竹资源培育现状与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竹种研究利用不充分,有文献报道的竹种约60种,不足竹种总数的10%,且主要为毛竹;在竹林资源中低产、低效林占竹林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为45.8%,加强竹林经营能明显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竹林经营成本较高,占竹林经营收益的40%~78%,是制约竹林经营的主要因素;自1973年以来竹林面积每年以约2.7%的速度增加,竹林面积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潜力。文章建议,应拓展特色竹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竹资源供给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早竹作为笋用竹种,具有可观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早竹林经营年限不断增长,其病虫害发生在逐年加重,成为影响早竹林经营的重要危害。南京高淳地区,刚竹泰广肩小蜂和竹泰广肩小蜂对早竹林生长、产笋等产生危害。以4种不同化学药剂(噻虫啉,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和林得保杀虫粉剂)对早竹林进行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效果以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最为显著,其中稀释2 000倍的噻虫啉效果最佳,短枝受害率控制在3%左右;10%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液剂和林得保的效果次之,短枝受害率下降近2%;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试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刚竹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危害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被害竹林虽能萌发新叶,但严重影响出笋、材质,甚至使竹株枯死.2002年7月中旬,祁门县红光村发生刚竹毒蛾危害,爆发成灾速度快,几天时间,竹林一片枯黄,形同火烧,66亩竹林的竹叶被食70%,林内成虫与幼虫世代重叠,以2、3代幼虫危害最盛.山洼地极易爆发成灾.  相似文献   

6.
2013年夏季,我国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毛竹林受灾严重。通过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了高温干旱后毛竹林的受灾状况以及灾后竹林的自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高温灾害发生以后,胸径较大的毛竹抵御灾害的能力高于胸径较小的毛竹;受灾毛竹地上部分生物量80%以上分布在竹秆中,因此竹枝和竹叶受损对毛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大;毛竹林受灾后的恢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灾当年新生竹的株数。因此,在毛竹林经营中应加强林地的水肥管理,培育大径竹材,同时应保持较高的立竹密度和较多的新生竹数量,以抵御旱灾并加快林分的灾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为756.2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3.31%;其中毛竹林面积527.76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9.78%。全国有20个省份有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3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四川、广东、广西和安徽8个省份,面积合计678.50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89.72%;有13个省份有毛竹林分布,其中面积在70万hm2以上的有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4个省份,面积合计421.64万hm2,占全国毛竹林面积的79.89%。与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2021年我国竹林面积增加115.11万hm2,增幅为17.95%;其中,毛竹林面积增加59.98万hm2,其他竹种面积增加55.13万hm2,增幅分别为12.82%和31.80%;竹林面积增加在10万hm2以上有湖...  相似文献   

8.
毛竹林环境因子与一字竹笋象危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调查发现,一字竹笋象在龙游县年发生面积近0.54万hm2,为毛竹林的一种主要笋期害虫,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主要在海拔600m以下的竹林内,阳坡为害重于阴坡,花年竹林明显重于大小年竹林,对竹林垦复可减轻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层覆盖、单层覆盖对毛竹林出笋时间、笋期、竹笋产量、竹林土壤温湿度、幼竹及幼鞭生长状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显著提高竹林土壤温度,但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双层覆盖竹林出笋时间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提前6 d和15 d,笋期较单层覆盖和对照竹林分别增加9 d和15 d;双层覆盖竹林相对于对照竹林在竹笋净产量和竹笋可食部分重量方面分别增加95%和102%;双层覆盖竹林幼鞭平均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竹林,跳鞭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竹林,表明覆盖措施对竹鞭生长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浙江省不同时期竹林分布信息,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揭示竹林面积变化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及至全球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竹林时空动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4和2008年Landsat5 TM及2014年Landast8 OL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首先,对不同时期的Landsat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和竹林时空分布信息;然后,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2个指标分析4个时期、3个时间段的竹林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建立全省土地利用时空转移矩阵,揭示竹林时空动态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于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的浙江省竹林信息精度较高,分类精度达75%以上,使用者精度达91%以上,且分类统计面积与实际清查面积高度吻合,面积提取精度达96%以上; 2) 2000—2014年浙江省竹林面积变化幅度和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6.55%和1.18%,在时空上呈逐渐增加趋势; 3)浙江省竹林面积由2000年占全省面积的7.33%增长到2014年的8.56%,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农田3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竹林面积增加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28.62%、37.23%和16.15%。【结论】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能够高精度监测浙江省竹林资源动态变化,针叶林、阔叶林和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对竹林面积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建瓯市1978-2015年近40 a来竹林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旨为当地竹林地管理及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2015年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分布整体呈现东北与西南较高,其他区域偏低的特点;建瓯市竹林土壤有机质在研究期初和期末的平均质量分数有所下降,分别为3.13%和3.03%;空间相关距离也有所下降,分别为802 m和620.4 m。近40 a来建瓯市毛竹林土壤有机质Ⅰ级与Ⅲ级土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68%和17.3%,而Ⅱ与Ⅳ级土壤面积分别减少了17.4%和4.63%,人类活动对竹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程度有所增强;高程、坡度与坡向等地形因子对建瓯市部分区域竹林土壤有机质变化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在竹林土壤的规划与管理上要基于地形因素基础上考虑人为措施的影响,为可持续利用竹林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彩洋村,对大小年明显的毛竹林实施大年强度采伐、定量留养、控制新竹数量,合理施肥,小年留笋养竹等技术措施。实施5 a后结果表明:改善了竹林的生长条件和竹林结构。竹林密度增加84.8%,立竹平均胸径从8.6 cm提高到10.1 cm,竹笋产量增加18.9%。竹材产量增加47.8%。Ⅲ度以下的青壮竹占全林竹的75.6%,Ⅳ度以上老竹从试验前27%下降到24.4%,小年竹占立竹总数的43.8%,每年林地孕笋竹和换叶竹的数量达到相近,完成了大小年转变到花年毛竹林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市竹林鼠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武夷山市竹林鼠害的调查,摸清了竹林主要竹鼠的种类和鼠害发生原因。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封山育林、竹林抚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明显降低竹林鼠害的危害程度。为竹林鼠害的持续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绩溪县现有竹林17万亩,低产毛竹林占70%以上,为提高竹林林地生产率,对竹林进行垦覆改造势在必行。影响毛竹林笋、材产量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竹林结构;二是立地条件;三是培育措施。近几年在绩溪县的天然毛  相似文献   

15.
淡竹林竹笋泉蝇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泉蝇(Pegomyia Kiangsuensis Fan)属双翅目花蝇科泉蝇属,主要为害竹笋,致使竹笋腐烂、发臭,不能成竹。竹笋因遭此为害,成竹率大为下降。淡竹林一般每年3代笋,2、3代笋受其为害,多不能成竹,竹笋的成竹率仅在50%左右,天长县淡竹林1563.2ha,分布在65000多户,竹林每公顷年收入6145.5元,最多可达15000元以上;据调查,竹笋泉蝇发生面积在  相似文献   

16.
防治竹卵圆蝽的策略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竹卵圆蝽是近年来在毛竹上新发现的重要害虫,浙江省1984年被害毛竹林面积仅1万余亩;1987年湖州市、杭州市的5个县及1个区已有18.6万亩毛竹林被害。严重被害毛竹林竹株枯死率高达75%,急需防治的占被害竹林面积的50%以上。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法防治此虫,最为安全、经济、有效,是迫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及防治试验结果,谈谈此虫的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供生产单位参考。一、竹卵圆蝽生活史简介竹卵圆蝽为一年发生1代,以3、4龄若虫于地面枯枝落叶下越冬(4龄占98%),翌年4月中旬爬行上竹,在竹枝、干的节上取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2008年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全省竹林受灾面积52万hm2,占竹林总面积的66.4%,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占林业总损失的37.7%。本文从海拔、混交林和纯林、竹林年龄结构、毛竹钩梢、林地垦抚和使用除草剂等方面分析了竹林受灾原因,提出了受灾竹林更新复壮原则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竹林具有减少土壤损失、涵养水源、释放负氧离子、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对浙江淳安县竹林的部分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淳安县竹林生态服务总价值为5.94亿元,每公顷竹林的生态服务价值为4.07万元;在生态服务总价值中,固碳释氧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89.79%;其次为涵养水源服务价值,占9.52%。可见,竹林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改善环境质量和涵养水源方面。研究结果可以为货币化竹林生态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竹林总面积达五千多万亩,其中,毛竹林占70%左右。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竹林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在生产中,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毛竹林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管理好的第一类竹林,年亩产量可达1500kg 以上,管理差的第三类竹林,年亩产量仅有100~150kg,单产相差10倍以上。我国现有的3600多万亩毛竹林,70%以上属于粗放经营的第三类竹林,结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