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范围,基于研究区1066个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从整体、东中西部以及11省市不同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自然保护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数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县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之外,各个级别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均按照由东部、中部至西部逐渐增多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都以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为主,且各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陕西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基础资料,分析了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特征。截至2015年12月,陕西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 718.48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69%。陕西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指数(NRI)为75.67,处于中上水平。数量上野生动物类型最多,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和古生物遗迹类型最少,面积上野生动物类型最大,古生物遗迹类型最小。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存在保护区基础资料缺乏、管理体制不清、经费短缺和保护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分析结果有助于陕西省自然保护区未来建设管理的科学决策,并为全国其他地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设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迅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践和理论发展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我国“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哈溪所在区域的Landas TM遥感影像,以及DEM影像,以ENVI4.8软件为工具,采用监督分类法得到该区的景观斑块分布图并计算景观斑块面积,景观斑块的分布面积大小为:灌木林乔木林特灌林高山草甸草地裸岩冰雪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祁连山哈溪自然保护区内各景观斑块类型空间分异规律。定量统计了景观斑块与海拔、坡向、坡度叠置分析结果,总结了研究区内景观斑块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实际给出了理论解释。并应用ENVI4.8的三维显示功能制作了保护站景观斑块三维分布图,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已建立2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对其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湿地资源的类型和面积、受威胁因子、保护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保护区范围内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33.22万公顷,湿地综合受威胁状况为轻度威胁。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生动物保护对于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来说是其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有效发挥的衡量标准之一。文中从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生存力、分布格局以及栖息地适宜性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 提出几种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对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以期为今后野生动物保护成效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压线穿越林地的现象并不鲜见,那么高压线路对林地生态环境是否有影响,影响怎样?来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报告也许能告知我们一些答案。董寨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是一个以保护山区森林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三、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和进行科学研究而划定的区域。它对促进科学技术、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很多,有森林类型的,海洋类型的等等。《条例》所指的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自治区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三处自然保护区。即以保护红皮云杉为主的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生态类型和珍贵阔叶树种的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保护天然梭梭林及珍贵野生动物的努登自然保护区。但总的看来,现有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保护大自然家园更美好──甘肃省野生动物保护纪实田葆华甘肃省把连片大面积珍贵树种、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域都纳入到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建立了30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36万多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41%。这些自然保...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数据库和Maxent模型的白头叶猴潜在生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头叶猴是中国广西特有分布种,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其空间分布及其生态环境因子知识,是制定白头叶猴保护和发展规划前提。以2007—2008年中国广西白头叶猴93个痕迹点数据和开放式生态环境WEB数据库的63个环境变量为主要信息源,采用最大熵法(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白头叶猴潜在生境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经验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重分类,并与植被斑块信息、距离道路及居民点距离、历史分布资料进行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最湿季节降水量、月平均昼夜温差、距离水源距离、最冷月最低温和土壤酸碱度是影响白头叶猴空间分布的主要生态环境因子;白头叶猴最适宜区、适宜区、不宜区面积分别为112.60km2,78.92km2,17 056.13 km2;白头叶猴的分布面积(最适宜区、适宜区)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下降了65%,50%,9.5%。为保护白头叶猴免于灭绝,应当加强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白头叶猴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和建立生态园。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然保护区是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进行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式,其功能区划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存在功能区缺失、缓冲区设置不合理和分区片段化等问题。实验区平均比例也要高于核心区和缓冲区,超过其总面积的1/3。在功能区划调整时,超过一半的自然保护区调减了其总面积。功能区划调整的主要原因涉及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保护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和矿产资源开发等。未来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或调整应更多地关注于其管理目标、连通性、最小面积、与相邻保护区的协调、功能分区的有效性以及相关科学理论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3.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459hm^2。主要保护东亚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和华北植物区系现存较完整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黑鹳等野生动物。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长白植物区系毗邻,是个过渡地带。该区植被群落共分属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长白植物区系毗邻,是个过度地带。该区植被群落共分5个植被类型组,是上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从全国198个自然保护区以及东南五省43个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个层次全面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现状, 从历史上对土地权属问题的淡化或忽视、法律法规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及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的成熟做法, 提出了加强试点、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创新模式、充分尊重社区群众的利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 以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改工作, 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5省(区)已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级别特征的论述及其类型结构的分析表明,此西北5省(区)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数量尚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各省区分布不均衡;保护区的类型比较齐全,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内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自然保护区的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化;据此,提出了加强保护区的网络化建设,扩建已有的保护区,将具有重要意义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primary conservation objective in China is to establish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natural heritage, protect ecosystems which are of global importance or have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protect endangered and threatened species and their habitat, and safeguard the genetic resources. By 2000, the number of nature reserves increased to 1,276,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area protected in nature reserves was up to 123 million ha.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eserves, 908 sites with a total area of some 102 million ha (68.39% of the total reserve area) were under control of the forestry system accounting for some 82.93% of all nature reserves in the country and 10.65% of China's territory.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all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but insufficient funding, a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inadequate reserve staffs have resulted in low levels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many reserves. Many nature reserves starie  相似文献   

18.
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公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起源于美国,是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种保护区类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一经提出,就引发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大讨论,产生了不同解读。针对一些认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大众旅游等脱离了国家公园本质属性的观点,本文对国家公园是什么?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目的是什么?国家公园属于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范畴,还是属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范畴?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和大众观光旅游有什么区别?有了自然保护区就不再需要国家公园吗?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在原有的保护区上挂上国家公园的牌子吗?国家公园究竟应该是谁来主管?我们想象中的国家公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等8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辨析,阐述了国家公园作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域的核心价值,以期为正确理解国家公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林省蛟河市濒危药用植物白花延龄草野生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群落类型及单位面积蕴藏量等调查研究,为制定野生白花延龄草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研究其致危生态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国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评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区体系的主体,在分析了我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尤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分析、布局分析、保护空缺分析、以及管理能力分析,探讨了林业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