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小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的发生量除了受到食料、各类天敌联合作用的影响外,明显受到温度、降水因素的影响。在海南岛每年5-10月,旬平均气温27℃以上,旬降水量50 mm以上,小菜蛾发生受到抑制,田间发生量小;在11-12月至次年1-4月,旬平均气温18~25℃,旬降水量30 mm以下,适宜小菜蛾生长发育,田间发生量大。显而易见,随着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变化,小菜蛾的田间发生量也随着增加或降低。年度间,旱季或雨季提早或推迟,是决定当年小菜蛾幼虫盛发期提早或延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利用昆虫性诱剂对虫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剂诱到的成虫出现高峰期与田间虫情发生实际相符.通过系统的诱捕监测,摸清了小菜蛾在武鸣县的主要发生为害时期,为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提供准确的情报,可在测报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昆虫性诱剂监测小菜蛾虫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性诱剂对虫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性诱剂诱到的成虫出现高峰期与田间虫情发生实际相符.通过系统的诱捕监测,摸清了小菜蛾在武鸣县的主要发生为害时期,为及时有效地防治小菜蛾提供准确的情报,可在测报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生命表方法评价了胜红蓟次生物质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其对小菜蛾田间种群自然控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和胜红蓟素通过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产卵忌避和降低成虫生殖能力等作用达到控制的效果.1000和1500μg·g-1的胜红蓟挥发油对小菜蛾田间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4826和0.5084,胜红蓟素的为0.4556和0.3205.但在胜红蓟次生物质的作用下,处理区天敌对小菜蛾的自然控制作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田间种群消长规律,提高预测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成虫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在贺州,4~11月是斜纹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发生高峰期在6~7月和10~11月;4~12月是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发生高峰期在5~6月和12月;1~3月和11~12月是小菜蛾发生为害的主要时期,3月和12月是其发生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在1.8%阿维菌素EC中添加有机硅助剂S240,测定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添加S240明显提高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  相似文献   

7.
李辉  缪勇  马鑫  黄凯  李宾宾 《植物保护》2015,41(6):88-91
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春甘蓝田小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结果表明,小菜蛾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而空间生态位宽度相对较大,说明小菜蛾种群的发生有高峰期明显和全株为害的特点。小菜蛾的时间动态、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小菜蛾对甘蓝的为害情况比较复杂。田间调查共记录捕食性天敌13种,主要优势种依次为草间钻头蛛、七星瓢虫、血色高亮腹蛛、八斑鞘腹蛛、四点高亮腹蛛和三突花蛛。主要捕食性天敌中,七星瓢虫和三突花蛛与小菜蛾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其次为四点高亮腹蛛和血色高亮腹蛛,八斑鞘腹蛛和草间钻头蛛最小。这表明七星瓢虫和三突花蛛对小菜蛾有较好的跟随和潜在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间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毒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已对生产上常用的各类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从9月至次年5年期间,田间小菜蛾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在8月份则表现出明显低的抗性水平,短期高温和长期低温的环境条件可明显抑制小菜蛾幼虫的AChE和CarE活性,但短期低温的环境条件对小菜蛾幼虫的AChE和CarE活性影响不大,饲养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小菜蛾幼虫AChE和Ki值,但在较高的酶与杀虫剂的反应温度下,有机磷对小菜蛾、菜青虫和黄曲条跳甲AChE的抑制作用显著增高,此外,探讨了田间影响小菜蛾抗性水平的环境因素及毒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多种杀虫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持效性和使用剂量,在采用浸叶法测定原药对小菜蛾室内毒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唑虫酰胺、虫螨腈、甲维盐、氰氟虫腙和印楝素5种原药对小菜蛾均有较高毒力,LC50均低于20 mg/L;田间施药后第3天和第7天调查发现,所有供试制剂在较高剂量下对小菜蛾的防效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滇西南菜区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和抗药性现状, 2013-2017年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幼虫、性信息素诱集成虫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滇西南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每年早春存在种群激增现象, 3-5月份出现春季高峰期, 6月后种群数量保持较低水平。抗性测定表明, 该地区小菜蛾对丁醚脲、Bt、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均为低水平抗性, 对氟啶脲和多杀霉素为中等水平抗性; 对阿维菌素为中到高抗,对高效氯氰菊酯为高抗水平。建议该区域1-5月放置性信息素诱杀成虫, 3-4月用丁醚脲、Bt制剂、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等进行化学防治, 6-12月小菜蛾的发生虫量在经济阈值下, 可不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