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斌  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069-2071
对世界粮食供需形势和我国粮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学》2004,(9):15-16
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省召开了粮食产业化座谈会,农科院、粮食主管部门负责人、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龙头企业等的主管人士认为,在新的粮食生产供需情况下,今后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将出现八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以满足云南省未来人口发展所需粮食为出发点,通过对粮食供需、耕地总量及占用趋势、人口发展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预测模型确定未来人口数量、耕地需求量等相关因子,从而计算出耕地供需量并对云南未来耕地的供给、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按照当前耕地变化趋势,云南省耕地能够满足未来人口发展的粮食需求。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保障耕地、确保粮食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我国的耕地供给不断减少。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粮食短缺问题,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探讨了粮食的内涵介绍了我国粮食需求的构成情况;采用GARCH模型、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的粮食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发现确实存在粮食短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合理的粮食进口规模与进出口品种结构、重视和发展本国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粮食储备规模变动对粮食的供应以及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无法有效获取粮食 储备总量的状态下,有效准确估算出了粮食储备规模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而可以有效分析出规模变动 和粮食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相关研究工作人员提供出粮食市场供需波动以及价格对应状况,制定 出更加符合生产和贸易往来的粮食供需政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油料供需虽然一直处于紧缺状况.但由于是定量供应,供需平衡压力并不大。粮食供求关系的紧迫性.掩盖了油料短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农村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并推动着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商品率不断提高,油料供需在市场流通的作用下,市场需求开始对生产资源配置产生影响.逐渐出现竞争.从而导致区域生产优势的出现,也增加了流通的压力。油料消费也出现激增.油脂油料供需状况成为粮油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EViews6.0计量学分析软件,对江苏省过去21年的粮食供给和需求变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应用H-P滤波方法建立了粮食需求与供给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精度非常高;对未来5年粮食供需的结果表明,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是,随着人们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粮食安全将面临挑战,因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缓解粮食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8.
王晓辉 《农业展望》2006,2(4):19-22
对2005/06年度中国粮食市场供需形势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2005/06年度国内粮食产量同比提高,需求刚性增长。但当年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缺口在600万t左右,国内库存水平在继续下降,这种局面将影响未来国内粮食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对2005/06年度中国玉米供需状况作了分析和基本判断:产量同比增长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需求刚性增长,不考虑出口因素,国内玉米产量超过需求。分析了中国玉米的需求现状与未来趋势:中国玉米每年的需求量在1.22亿t左右。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5年的国内消费量预计达到1.325亿t。玉米深加工需求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出了中国玉米市场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陕西省粮食供需日益突出的矛盾找出对策。【方法】在分析陕西省人口变动及粮食供需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2004—2020年陕西省耕地赤字率,对当前陕西省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10 a陕西省粮食安全水平进行预测。【结果】随着人均粮食消费量的增长,陕西省耕地赤字率持续增长;未来10 a陕西省粮食供需剪刀差不断扩大。【结论】加强耕地保护力度,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稳定粮食价格;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有利于改善陕西省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为更全面准确地分析预测我国粮食供需结构平衡性问题,首先对我国主要粮食进口量及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灰色区间预测和GM(1,N)预测方法分别对我国主要粮食的需求量和粮食产量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的需求量、产量在2017、2018、2019年持续增长,但供需依然存在较大缺口,其中大豆需求量日益增长,而生产远远跟不上。应该针对不同粮食的供需情况制定不同的生产策略,根据不同粮食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针对性生产,及时把握粮食消费需求情况,引导粮食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资源短缺的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面分析考证中国粮食供需现状、未来变动态势和水资源日益短缺以及人口增加、粮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强后,提出了21世纪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确保粮食安全的若干政策。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中的技术进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剩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是非均衡的。利用2001—2015年我国粮食相关数据,对粮食的供需价格弹性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我国粮食供需价格弹性总体波动较大,但平均弹性较小,供给和需求弹性分别为-0.102和-0.196。根据Akino和Hayami提出的技术变动福利效应模型,发现技术进步显著改善了粮食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平均每年改善1 062.67亿元,但对粮食生产者的福利状况改善不明显。最后提出了加大粮食支持力度、提高粮食供需价格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机制法、时间序列法计算了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潜力,分析了未来30年在不同生活标准水平下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认为中西部地区棉花、油料供给相对充足,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需求,但近10年内粮食生产要满足小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从全国范围来看近期粮食生产供需较紧.不能因短期粮食供大于求而放松粮食生产.否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5亿吨的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且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在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和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  相似文献   

15.
影响我国粮食有效供给的约束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各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情景下各类影响因素对粮食有效供给的可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是解决未来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解决江西粮食供求矛盾的思考●蔡桂芳魏毅一、丰收后粮食供求的压力和矛盾我省粮食全面丰收以后,原先供给不足的短缺性压力得以解除,但过剩性的矛盾又开始出现。据测算,江西省目前粮食的年需求量为1317.27万吨。全省粮食产量为1750万吨,供需差额为432...  相似文献   

17.
<正>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首要问题,被称之为国民经济的“瓶颈”。我国粮食生产自1984年突破4亿吨大关以来,出现了徘徊的局面,88年产粮3.94亿吨,比87年减产2.2%。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粮食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形成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粮食问题困扰着人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粮食价格波动程度直接反映粮食供需关系的变化,以稻米、小麦、玉米等3种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将其价格作为观测指标,分析了2003—2017年中国粮食供需状况。着重分析了粮食价格剧烈波动阶段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形势,探讨了粮食供需不平衡的形成原因,并对未来中国粮食供需形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品,随着当前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出现持续性增长,当前现有的玉米品种其自身生产能力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供需缺口逐渐增加,未来玉米产量的提高只能依靠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以及优化等技术。当前市场上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玉米产业体系,基本实现了育种方向转型的基本成功,但玉米长期的育种理念及技术路线尚且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IMA模型的中国粮食供求平衡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RIMA模型对1949-2011年我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需求的时间序列模型,由此模型对2012-2017年间我国粮食供需问题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2-2017年我国国内粮食供给将持续稳定增长,国内粮食需求呈波动增长,国内粮食生产与需求比例在99.80%~101.05%之间波动,预测2012年的国内粮食生产与需求比例为9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