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安徽省直播稻生产情况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了解安徽省直播稻生产情况,该文在对全省13个水稻主产市及35个苗情监测县直播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全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分析了直播稻生产的利弊,提出了直播稻生产技术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水稻直播技术的重视,直播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探明直播稻的最适需氮量,进行了直播稻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氮肥运筹比例以基蘖肥:穗肥=6:4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套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出苗率高且稳定.套直播稻比直播稻播种早,抽穗期早3d.由于套直播稻实粒数增加,产量与移栽稻、共生套稻持平,比直播稻明显提高.套直播稻秸秆可全量还田.套直播稻通过诱发杂草稻出土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套直播稻适宜在稻麦(油)两熟直播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稻花香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寒地直播稻与移栽稻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抽穗期施入粒肥能够提高直播稻生育后期叶片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增强光合生产能力。抽穗后,起垄直播稻和免耕直播稻氮同化量比移栽稻高139.9%(P0.01)和160.1%(P0.01),氮同化贡献率比移栽稻高133.3%(P0.01)和177.8%(P0.01)。直播稻生育后期仍能进行氮积累,抽穗后30 d至成熟期起垄直播稻和免耕直播稻氮素积累量分别为2.17和3.81 kg·hm-2,而移栽稻在抽穗后30 d至成熟期无氮积累。直播稻和移栽稻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油—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以其节本高效等优势得以迅速推广。对油—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详细操作流程、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实地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油—稻免耕直播的油菜产量较油—稻旋耕直播仅减少3.8%,但水稻产量增加5.6%,且较冬闲—稻免耕直播增加13.7%;油—稻免耕直播的总成本较油—稻旋耕直播减少12.0%,净收益增加18.3%;油—稻免耕直播、油—稻旋耕直播的净收益较冬闲—稻免耕直播分别增加58.1%和33.6%。表明冬种油菜可有效增加稻田系统的农民收入,且油—稻免耕直播可作为今后重点推广的一种水旱轮作节本增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水稻直播技术的重视,直播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探明直播稻的最适需氮量。笔者进行了直播稻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直播稻氮肥用量以18kg/667m^2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16-116,40
在邵武市水北镇进行直播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直播稻表现出生育期缩短、分蘖早、有效穗多、产量高等特点,直播稻种植方式适宜在单季晚稻种植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太湖县直播稻生产现状,对直播稻的效益及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农区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直播稻的生育特点、直播水稻栽培的技术难点和直播稻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等角度,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农区直播稻应用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潜在风险,并且总结了直播稻高产、优质的主要栽培技术,可指导江苏沿海地区农民扩大直播稻生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灌南县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灌南地区水稻种植的重要方式,原因有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新技术的发展等。但是直播稻在生产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笔者对灌南直播稻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直播稻生产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于2010年进行了江苏沿江地区直播稻顶土能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品种间的直播稻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浅土层(0~3cm)的深浅度不影响直播稻的顶土能力,即适合沿江地区直播稻最佳的播种土层为0~3cm。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麦茬水稻直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淮北地区麦茬直播稻的特点,分析直播稻易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高麦茬直播稻产量的对策,以指导当地直播稻的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旱直播稻的综合效应,以指导寒地旱直播的生产,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旱直播喷灌、旱直播稻控制灌溉、旱直播稻间歇灌溉和移栽常规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直播喷灌、旱直播控制灌溉、旱直播间歇灌溉分别比移栽常规灌溉节水90.5%、84.1%和77.8%,产量比移栽常规灌溉水稻降低19.6%、15.4%和18.0%,经济效益比移栽常规灌溉水稻提高2.6、3.6和3.3倍。旱直播控灌水稻产量高于其它直播稻的原因是其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高,更有利于直播稻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16.
直播稻倒伏原因及抗倒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播稻抗倒性差,抗逆能力弱,对水稻的高产稳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为促进直播稻高产,笔者对直播稻倒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其抗倒技术,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在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劳力年龄趋于老化的现实状况下,直播稻得以快速发展。直播稻生产方式存在着全苗难、草害重、易倒伏、杂草稻发生严重等问题而导致直播稻产量与品质下降,增加了水稻生产的风险。要合理规避直播稻种植风险,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必须疏堵结合,从规范直播稻生产技术和扩大机插秧进行替代两个方面入手,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期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索适合江阴市的直播最佳播种期,2013年以早熟晚粳"南粳44"为试材,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明显推迟,干物质积累少,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趋减。因此,早熟晚粳"南粳44"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8日之前。  相似文献   

19.
直播稻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并从提高播种质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直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提高直播稻的生产水平,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豫南稻区直播稻发展迅速,已成为豫南稻区主要种植方式之一。文章阐述了豫南稻区直播稻的现状,同时指出了目前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