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蟹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等优点.是继梭子蟹后又一新的养殖品种,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 池塘选择与改造 地塘纳水便利凋围无工业污染。面积1~50亩(10亩左右较适宜).水深 1~1.5 m。池底以沙底或砂泥底为宜。池内滩面平缓,有深0.5m、宽2m的环沟,能排干池水。池内放置人工鱼礁,为青蟹提供隐蔽场所.如石板、瓦片、水泥管等。池堤四周有40~50 cm高的防逃设施(如塑料薄膜)。2 养殖方法2.1 蟹苗放养 池塘必须提前清淤,并经曝晒。4月初带网纳水 20 cm(滩面全部覆盖),每亩用茶籽饼 2 …  相似文献   

2.
1虾池条件 选择底质为岩礁底(乱石底)或硬质泥沙底的虾池。水质要求清新,没有淡水注入和工业污水流进,进排水方便。虾池不宜太大,以10~20亩为宜,池形最好为长方形。池水水位在小潮时也要确保在1.80m以上,环沟水深要确保在2m以上,水位高低可通过闸门人工自由控制,虾池不漏水、此外,选择的虾池最好靠近公路或大道,便于运输石块等隐蔽物。2放苗准备2.1布设隐蔽物在修整好的虾池环沟内,堆砌石块,布设瓦片、柴草捆等隐蔽物,高度 30~40 cm,设置体积每亩 20~50m3。最好选择棱角突出的石块,大小以每…  相似文献   

3.
为了缩短草鱼种饲养周期,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1998年6~10月我们在1口面积5.4亩的池塘中生产出了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成活率高的大规格鱼种,取得了良好成绩,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水泥衬砌池1口5.4亩,池底20cm土层下塑料薄膜防渗,池深2m,水深1.2~1.6m,水源为地下井水,水质经检测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注排水方便,渠、电、水、泵配套齐全,另配有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1.2清塘与鱼种放养放鱼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水深10cm),每亩用量为245kg,过3d后抽干清…  相似文献   

4.
烟台浅海区不同养殖系统养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00,24(2):140-145
于1998年4月5日至6月23日,在山东烟台市四十里湾海区进行了3种养殖模式养殖效果比较的模拟实验。在该海区岸边建立了栉孔扇贝(Chamys farreri)单养,栉孔扇贝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混养,栉孔扇贝、海带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混养等3个系列、9个养殖系统和1个对照系统(5.0m*2.0m*1.0m,日换水量100%),进行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5.
(续上期)4 养成期的水质调控4.1 加水 放苗后逐步加水,到6月初水深保持在1.0~1.2m左右。根据水色透明度变化,适时追肥,保持水色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 30~40 cm左右。以后,每 2~3天加水 1次,每次加水 5~10 cm,到 7月初池水保持水深2.5m左右。7月利用配水池每隔 7~10天换水 10 cm,进入8月利用配水池隔 3~5天换水 10 cm,到 9月以后利用环沟和配水池以实现养殖水体内循环。所有用水均应在配水池内用50~80×10-6漂白粉消毒。4.2 使用增氧机 有限水交换系统必须使…  相似文献   

6.
桑沟湾栉孔扇贝不同养殖方式及适宜养殖水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桑沟湾内,对栉孔扇贝Chlamys(Azumapecten)farreri(JonesetPreston)的笼养与串耳养殖等不同养殖方式及不同水层(1m、2m、3m、4m)的养殖效果进行了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串耳养殖的扇贝平均壳高增长比笼养扇贝生长快,两种方式效果差异极明显(P<0.01);(2)串耳养殖方式以2m为最佳养殖水层,其次为1m和3m,4m水层最差,而且2m与4m的养殖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3)笼养方式的最佳水层为4m,其养殖效果依次为4m>1m>3m和2m。试验显示,在不同的养殖方式下,栉孔扇贝最佳生长的养殖水层是不同的。本文还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8.
扣蟹培育实用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扣蟹的池塘,要求近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上游无污染源,土质以粘土或粘砂土为适宜。池塘的模式有四种: 1、池塘式:其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养鱼池塘,面积1-10亩左右,池水深1.2-1.5m;也有的池塘中间剩1/3的浅水平台,平台水深 0.2-0.3m;池塘两端建有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均要安装60目网纱的过滤网,防止敌害鱼虾入池和扣蟹的逃逸。池塘坡比为1:3。池塘式养殖扣蟹投放苗量为每亩放大眼幼体1kg,或豆蟹3万只。 2.稻田养蟹式:通常采用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的宽为2-2.5m,沟深为…  相似文献   

9.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us),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珍贵品种之一。但由于近几年来养殖成蟹的规格一直偏低(一般为 75 g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者的经济收入。为探讨用人工配合饲料提高河蟹养成规格的可能性,1997年我们在两口池塘中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塘为山东省鄄城县麻寨乡鱼场8排1、2号池,面积均为 830 m2,东西走向,底泥厚 0.2m左右,水深0.5~0.6m。蟹种入池前,均用漂白粉干池清塘,并加水0.4~0.5m。1.2防逃设施2口试验池均…  相似文献   

10.
巴西鲷 ,又称南美鲱鱼 ,学名Rochilcdusscrofa ,原产于南美洲 ,我国于1996年从巴西引进。为了了解该鱼的抗逆性、抢食能力、起捕率、生长速度等以及在目前池塘养殖四大家鱼效益低下的情况下推广该品种的可能性 ,我们利用农村山塘进行了混养巴西鲷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1口较典型的农村山塘 ,面积2400m2 ,水深2.5m ,底质较平坦 ,微锅底形 ,池底淤泥约1m厚 ,水源为渠道水补充 ,水质清瘦。1.2鱼种来源与投放巴西鲷于1999年6月8日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  相似文献   

11.
虾池梭子蟹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虾池环境 梭子蟹养成池以土池为佳,池内滩面水深1m,环沟水深1.5m,面积根据生产规模确定,一般以中小型水面为好。由于梭子蟹具有潜沙的习性,底质最好是中、粗沙底,或在泥沙底铺上中粗沙。为防止梭子蟹蜕壳时自残,可在池底投放树枝、瓦片等筑成穴洞,以备蟹蜕壳藏身。养成期海水盐度在20‰。-35‰之间。2清池处理 蟹苗放养前要进行彻底清淤,清除过厚淤泥,改善虾池的底质条件。此外,还应进行药物处理,除去池中能够捕食蟹苗或争夺食物的鱼类等敌害和病菌。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生石灰和漂白粉。荣籽饼浸泡后泼洒全池…  相似文献   

12.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8,23(10):27-27
在河蟹生长旺盛时期,常常出现规格在100g/只左右的“黄蟹”大批死亡的现象。据调查,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河蟹着毛病、颤抖病和蜕壳不遂症三病并发,其发病率高达20%-40%,尤以放养上年大规格幼蟹(即“扣蟹”)的发病率最高。1997年7月16日,我县大纵湖乡北宋村宋某承包的蟹塘发生大批死蟹,笔者前去调查诊治。据了解,该池塘为滩面四周挖沟筑堆的“提水养鱼”水面,面积133hm~2,四周沟占总面积的15%,深1.8m,滩面水深0.8m,此塘已养鱼3年,鱼虾蟹混养2年,沟中积存淤泥有0.5m厚。年初在未…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虾池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2005年在虾池中进行以牙鲆为主的多品种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虾池面积5.3 hm2(80亩),池滩面深1.9 m,滩面最高水深可达1.5 m,池四周有6m宽的环沟,沟深60cm。有上水条件。 1.2 混养品种混养品种有牙鲆、杂色蛤、对虾3个品种。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96年开始,在虾池中进行了大面积养蟹技术研究,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秦楼办事处万平口虾场5个池塘,面积分别为20亩、25亩、30亩,水深1~1.5 m,泥沙底质。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1.2清池肥水池塘冬闲时,封池曝晒20~30天后清淤。1月下旬进水浸没滩面。使用“敌杀死”0.1~0. 2×10-6,清除以杂蟹类为主的甲壳类敌害生物。3月上旬,当池水温度达8~10℃时,使用20~25×10-6的茶籽饼清除害鱼。毒性消失后,注入用60目筛绢网过滤的海水…  相似文献   

15.
1 虾池环境 梭子蟹养成池以士池为佳,池内滩面水深1m,环沟水深1.5m,面积根据生产规模确定,一般以中小型水面为好。由于梭子蟹具有潜沙的习性,底质最好是中、粗沙底,或在泥沙底铺上中粗沙。为防止梭子蟹蜕皮时自残,可在池底投放树枝、瓦片等筑成穴洞,以备蟹蜕皮藏身。养成期海水盐度在20~35之间。2 清池处理 蟹苗放养前要进行彻底清淤,清除过厚淤泥,改善虾池的底质条件。此外,还应进行药物处理,除去池中能够捕食蟹苗或争夺食物的鱼类等敌害和病菌。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生石灰和漂白粉。茶籽饼浸泡后泼洒全池,使用…  相似文献   

16.
脊尾白虾、梭子蟹和缢蛏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池塘选择 池塘大小以0.67~1.33hm^2(10~20亩)左右为宜,形状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底质以泥沙质为好(以泥为主)。池塘四周开挖宽3~5m,深1.5~2.0m的环沟,环沟内侧滩面设置盖网,中央滩面宽2~3m,滩面水深0.8~1.0m。进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无污染。  相似文献   

17.
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尼加拉瓜,为慈鲷科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商品鱼市场价格较鳜鱼高。2000年我们进行了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1.1 池塘条件及准备 我们选择紧靠太湖的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本试验的实施点,参试池塘面积25亩,水源来自太湖,水质清新,无污染,每只池塘面积在5~8亩,水深1.5~2m,淤泥较少,放养前一个月进行池塘清整,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清毒。1.2 鱼种放养 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虾成活率45.0%~86.7%(平均664.2%),产量为75.7~111.8kg/hm2(57d),生产力为0.19/m2·d。池塘对中国对虾的负荷力为170.0kg/hm2。其中某些围隔对虾死亡较多的原因是负荷量超过了负荷力,发生饵料缺乏和自残。在限定罗非鱼放养量(8×103尾/hm2)的条件下,鱼虾最适放养尾数配比为1∶3,中国对虾(体长5.55cm)的最适放养量为24×103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虾池综合经济效益,我们于2005年在虾池中进行以牙鲆为主的多品种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条件虾池面积80亩,池滩面深1.9米,滩面最高水深可达1.5米,池四周有6米宽的环沟,沟深60厘米。有上水条件。2.混养品种混养品种有牙  相似文献   

20.
在面积2亩、水深1.5m的池塘中放入体长1.4cm的罗氏沼虾16200尾,投喂颗粒饲料、杂鱼等,经99天饲养,共产食用虾119kg,平均体长7.2cm(5.2-10.0cm),亩纯收入996.6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