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类型、特征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主体,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直接关系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立足湖南桃江县实际情况,分析了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无人种田"问题乃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高等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内涵、特征及构成要素辨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若干典型模式,详细阐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探索出的"三位一体"培育载体+"一主多元""政校共建""校企联动"多元化合作的"西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是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而提出的重大举措,充足的运行经费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顺利实施的关键。但是,现行财政体制仍缺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实际关照,财政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责任不够明确,经费管理和分配过于随意、培育资金划拨程序时效性较差,导致地方政府无法及时开展工作、社会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难以获得充足经费,严重影响其培育质量。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财政体制,建立严格的培育经费划拨程序,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实施,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构建"十四五"规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而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村地区劳动力结构失衡、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完善、职业农民培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发展。对此,应建立健全由中央统筹、地方落实的相关政策措施;构建符合当地农业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新型农民培育引资与经费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传统农民走出身份束缚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剖析了培育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路径,围绕"培育谁"、"如何培育"、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以及完善扶持措施建立长效机制4个方面展开,对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培育"两懂一爱"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的保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程,了解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给侧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改革、加快资源库建设、构建新型培育体系、营建优良的政策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无疑对我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农民有愿望,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开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中央针对中国新时期农业现代化提出的战略决策,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伴随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涵日益丰富。借鉴发达国家培育职业农民成功经验,积极思考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径,对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更好地加快培育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掌握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育的需求,2016年8月10日-25日,我们对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我县农业农村劳动力资源及新型职业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于现代化农业,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其中的主体自然非常重要,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也就十分关键.在科技形成生产力的今天,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直接影响到了对于是否可以迎接现代化农业的到来,本文讲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和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姚芹  范雪峰  金福源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3149-1315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出现了农业就业人员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明显老龄化等问题。该研究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总结苏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特色的基础上,阐述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和要求,从职业道德和民主法治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应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乡村现代生活方式与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农村现代科技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民主自治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者。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围绕"爱农"精神、"懂农"能力、"强农"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等方向展开。因此,需要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具体路径主要有:在培育内容上,注重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在培育方式上,强化培育方法与措施的精准性;在培育体系上,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培育管理上,建立制度引领与政策扶持相协调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6,(7):169-17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三农"发展的"牛鼻子",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近年来,长宁县农广校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布局,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强化跟踪的原则,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7.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全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以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与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时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却面临许多困境。涉县2013年被河北省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笔者以涉县一年多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例,开展调研与探索,研究其困境与对策。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开江县农民现状、新型职业农民特点以及培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育对策,以期为开江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群体的壮大,为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农村技能型、知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中将来"谁种田、种好田"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为此,定西市农广校组织技术人员对定西市56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深入了解了定西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发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至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将达到2 000万人,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这是日前农业部发布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哪些新形势、新任务,又有哪些新举措?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江文胜解读如下。1《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补齐农民素质短板,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