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正>1定植密度株行距为2 m×2.5 m,密度为133株/亩。2挖定植穴根据地形和培肥情况,校准2条垂直基线,按株行距平行移动标记定植点,以定植点为中心,垒高15 cm、直径60 cm左右的树盘,在中心点挖30 cm左右深的定植穴。3修剪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对长江中游流域丘陵旱地中高产条件下湘花生3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以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湘花生3号在中高产旱地条件下播种密度以16 666~30 000株/667 m2为宜,植株配置方式以宽行窄穴双株(30 cm×12 cm×2)的产量最高,而综合效益以(24 cm×12 cm×1)和(18 cm×18 cm×1)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太子参的生长习性,对泰顺县太子参的播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号种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为:10月20左右播种;种植密度一般采用10 cm×25 cm为佳,在中等肥力的条件下,基肥以施猪厩肥22.5t/hm2为宜,不可任意增加用肥量.此外,还要注意选地,并做好根腐病等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出庐城镇单季晚稻机插栽培的适宜培密度,设置4种不同行株距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种机插密度对南粳3908的生育进程及茎蘖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较小;以密度25cm×12cm处理的最高、茎蘖数最大,在高肥力条件下产量最高,产量结构最合理。因此,高肥力田块单季晚稻机插以选择25cm×12cm的密度为宜,而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宜以选择25cm×14cm的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榆林地区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以探讨播期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影响总黄酮、总皂苷及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20 cm×25 cm和20 cm×20 cm的栽植密度播种,能够提高蒙古黄芪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优化其品质。生长一年的蒙古黄芪根中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以在5月10日播种时最高;因此,蒙古黄芪在5月10日播种,生长发育期间温度、光照等生态条件最为适宜,利于黄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能够确保蒙古黄芪产量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幸运青花菜为试材,通过设置3个播期和3种密度研究对其小区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29日播种与8月12日播种的小区产量和单球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播期越迟小区产量越低;3播期对单球直径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密度对幸运青花菜的株高影响达显著差异,密度与株高成正比;3密度对幸运青花菜的小区产量影响是处理0.32 cm×0.6 cm与0.45 cm×0.5 cm、0.5 cm×0.55 cm的差异显著,处理0.45 cm×0.5 cm、0.5 cm×0.55 cm之间无显著差异,对单球直径的影响同密度对小区产量的影响;而密度对单球重和开展度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建议在江苏沿海地区栽培幸运青花菜播期不宜太迟,不能迟于8月12日;该品种适宜密植,以行株距0.32 cm×0.6 cm为适宜密度.播期与密度间无显著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乌桕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3年期间采用株行距10cm×10cm、10cm×15cm、15cm×20cm等3种密度进行了乌桕播种育苗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桕一年生播种苗的最适密度为株行距10 cm×15 cm,生长量最高,平均苗高达137.7 cm,平均地径达1.81 cm,平均主根长度达60.5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6.3条。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最适宜培育1年生培忠杉容器苗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提高培忠杉苗木的培育技术水平,以培忠杉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容器的口径和高度选择3种不同规格(C1(9.5 cm×15.0 cm)、C2(10.8 cm×15.0 cm)、C3(12 cm×15 cm))的无纺布容器;以草炭、杨树皮、腐熟鸡肥、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按照体积比设置4种不同的基质配比(M1、M2、M3、M4),分析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培忠杉容器苗生长指标(苗高、地径、根系及生物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的绝大部分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和基质中草炭添加比例的增大,培忠杉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和根系等指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C3(12 cm×15 cm)规格容器中培育的培忠杉苗木,除高径比和一级不定根侧根数量指标之外,其余测定指标均为最大值。4种配比的育苗基质,除总孔隙度指标无显著差异外,基质密度、pH、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地和培肥地力、品种选择、播种前整地、播种期及播种技术、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桦甸市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福建山樱花播种育苗种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山樱花进行播种育苗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采用变温冷藏春播和冷藏春播方式进行播种育苗,效果较好;不同播种密度一年生福建山樱花种苗以株行距为15 cm×15 cm处理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糯玉米钱江糯1号品种为材料,进行不同栽培密度、不同施肥量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钱江糯1号密肥较佳技术组合为种植密度55 cm×36 cm,施攻蒲肥碳酸氢铵750 kg·hm-2,此条件下产量为15.806 kg·hm-2。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是在充分满足夏玉米生长发育要求的前提下,对田间作业工序删繁就简或合并,以达到省工、省时、高效、增产和培肥地力的目的。一、麦秸还田培肥地力在小麦机收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底施氮肥,免耕,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播种兼带施肥,不再间苗、定苗,播种后出苗前喷洒除草剂,适时化控等。二、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在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措施中,增加播种密度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提高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主要措施。目前推广精量、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蓝果树播种芽苗进行苗床不同密度移栽的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蓝果树一年生播种苗的苗木密度以株行距15cm×15 cm的生长量最大,平均苗高达30.8 cm,平均地径达0.67 cm,平均主根长度达33.4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5.7条。  相似文献   

14.
<正>1材料和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的玉米品种是郑单958(德农)。1.2试验设计。在地力、播种方法和密度(57 cm×29 cm)及基本管理均相同的情况下,对参试品种按每亩施入2.5 kg、3.5 kg、5 kg钾肥的方案进行生产对比试验,钾肥随底肥一次性施入,每个方案播种2亩。每个试验方案随机收获2行,晾晒后考种计产。  相似文献   

15.
核桃播种育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核桃不同浸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的育苗对比试验,探索出了最适宜的核桃播种育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种10d,覆土厚度5cm,播种密度10cm×30cm,出苗率高,缩短育苗周期,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水稻品种秀水09的不同移栽密度、施肥方式和播种期等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施肥方式,播期的影响最小.选择5月30日播种,移栽密度为16.7cm×23.3cm(即25.5万穴/hm2),配以每hm2施纯氮240kg(即基肥以速效和长效肥混合使用占总氮量52%,追肥占33%,穗肥占15%),水稻品种秀水09可获9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田试验,以探明大豆根瘤类菌体生长随播种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配施钼肥和铁肥与大豆种植密度等因素对大豆根瘤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后40~90 d,大豆根瘤菌粒数、鲜质量和干质量均随播种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播种后70 d左右,此时大豆刚刚进入结荚期;有机肥作为基肥对根瘤菌的产生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钼肥、种植密度、铁肥;根瘤菌产量最高的组合是不施有机肥与钼肥,铁肥施肥量为150 g/hm2,大豆撒播密度为1.5×107株/hm2。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覆土厚度、种子不同摆放方式,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对核桃进行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覆土厚度和种子不同摆放方式,核桃的播种发芽率差异极显著。播种密度为10 cm×30 cm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3%;采用种尖向一侧摆放方式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3%;覆土厚度为6 cm时核桃播种发芽率最高,平均发芽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19.
华粳5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华粳5号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方法]开展华粳5号不同密度机插试验、高产示范方研究。密度试验株行距分别为30.0 cm×15.0 cm、30.0 cm×13.3 cm、25.0 cm×12.5 cm、25.0 cm×12.0 cm、20.0 cm×13.5 cm。[结果]华粳5号分蘖性中等,机插密度以25.0 cm×12.0 cm较为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氮施用比例以7∶3最佳,促早发,中期控群体,后期攻大穗,容易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华粳5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青2号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播种密度及不同薹肥施用时期条件下直播白菜成熟期的植株形状和产量构成等因素,研究密度及薹肥施用时期对直播白菜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67 m2为密度处理单位,密度为1.5万与1.8万处理的白菜植株形态符合高产植株形态要求;随着密度的增加,白菜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呈现降低趋势,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则呈现出增高趋势,但超出适宜密度则趋于稳定。在本试验条件下,1.5万~2.1万的处理均属于高产密度范围;通过曲线方程得知,当播种密度为1.9万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08.5 kg;不同薹肥施用时期对白菜植株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明显;不同的薹肥施用时期单株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较大,最终通过影响千粒重和单株总粒重影响理论产量;直播白菜薹肥施用宜早不宜晚,在抽薹10 cm时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