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并非难事。因为,新时代的农村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作文教学撑帆助力。1体验自然风光抒写家乡之美小学生认知事物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农村的小学生,生长在农村,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就是他们写作的直观形象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看绿树红花,听百鸟齐鸣,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卢梭曾经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的情感。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兴趣和感受,体验、欣赏音乐美的能力,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学好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从多方位、多视角去理解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3.
纪公平 《河南农业》2013,(12):30+32
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的语言表达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的主阵地,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理解美、认识美、创造美。针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肤浅这一现状,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正确引导,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讨在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舞蹈教学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受教育者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自身美的修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本文中谈谈舞蹈教学中的一些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情感美,编入教材的都是作者"情动于衷"的力作。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用发自灵魂的真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氛围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里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感受学习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7.
结合《观赏鱼类》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实施美育,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美的本质;通过对观赏鱼品种的鉴赏,对盛器、景观材料及设置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鱼的色彩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和谐与统一是置景的基本原则,并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获得美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学习语文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里走出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创设和谐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里邀游,感受学习语文的美。一、教学语言的和谐美——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9.
刘巧丽  李敏 《现代农业》2011,(5):217-218
责任感作为一种社会传统美德,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是个人以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和内心体验,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将来要担负起新时期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当前,在大学生队伍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具有责任感的,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校园音乐也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音乐课,也只是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而已,由此而带来的课堂音乐之尴尬显而易见。可音乐毕竟是美好的,虽不能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但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能触动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多听听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已经从商品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如今的体验经济,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契合人性的运行内涵,已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体验经济理论指导下对学生心理与需求变化进行分析,针对高职招生宣传中的学生感知体验、个性化需求和感受记忆等,把招生宣传与“6Es体验营销”模式相结合,从学生体验感受入手,办好开放日,架设沟通桥梁,突出独特性,构建信任,加强学生记忆,提高招生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6,(17):140-141
本文阐述了以数学之美为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学美感教育,改变学习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的问题,让学生获取学习成功的体验,对数学学习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他们好奇心强,标新立异,感情细腻,愿意去体验和感受一些新的事物,更希望通过外在的搭配去释放张扬的个性。因此,我们开设了该创意坊,解决每日搭配问题,又能充分有效利用闲置搭配物品。其吐槽平台又可成为我们不良情绪的垃圾箱,让学生们充分展示外在美与内在美。  相似文献   

14.
乍看这标题,是乎有点不可思议,喝茶、美感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嘛!实则不然,喝茶不仅在于对茶的色、香、味、品感觉上,在喝中是具有一定的审美功用的,君可听过“喜茶、闷酒、没局的烟”这句俗语,这里的“喜”不正道出了喝茶是能给人带来一点感受的,它不仅能提神醒脑.还能给人愉悦清爽之感,这种“愉悦清爽之感”,就是一种美的感受雏型。  相似文献   

15.
情境体验: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理性主宰下的道德教育远离了现实生活世界,遗忘了道德教育的价值基础。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的基本操作模式是建构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模式。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的根本是: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完成道德学习。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由教师选择、创设体验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叙事、倾听、感受和领悟中学习道德。  相似文献   

16.
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放飞想象重现诗歌的绘画美,促使学生深刻感悟体会诗歌的精神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最终提升语文诗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用。那么 ,语文阅读课怎样实施审美教育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呢 ?笔者依据美学的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 :  一、通过“读”来感受美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 ,以文字为载体 ,学生必须把无声的语言 ,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 ,使课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 ,使学生进入角色 ,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 ,同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珠宝首饰营业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首先,要清楚自己面对的消费人群是中等偏上的顾客,因珠宝消费本身属于奢侈品消费,人们只有满足了吃、穿、住、用、行和安全的需求之后,才会追求精神层面的消费,当珠宝首饰营业员面对的是社会中上层以上人士时,消费者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是要得到满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数学类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它承担着提高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力、创新能力等基本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功能。然而,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高职院校数学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魅力、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体验数学的用,着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文化素养,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文学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根据体验学习论、接受美学理论和图式理论,建构英语文学阅读"文本体验"模式,设计实施文本体验阅读模式的主体性、情感性、应用性、反馈性4个原则,阐释文本体验阅读模式的实施步骤与操作要领。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兴趣激发、实践感受、体验内化和反馈强化4个步骤,在文本体验阅读中增强参与意识,理解文本意义,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