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利用其天敌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具有防治费用低、不污染环境、持续控制作用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点,并且有利于人为活动频繁、林下饲养动物不便喷药、树高林密喷药困难地区的防治工作,是一种安全、持久、价廉、极具推广价值的技术措施。该文主要介绍了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及人工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2.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蜂的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对其中间寄主进行了选择,并探索出该蜂的繁殖方法,并在林间释放该蜂,调查了该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区防效明显高于非放蜂区。  相似文献   

3.
研究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林间释放技术,结果表明:对于蜂茧,其对美国白蛾的寄生率最大可达到68%,放蜂20~25 d后离放蜂点100 m以内,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可达20%以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繁殖与利用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鳞翅目食叶害虫的有效天敌。该文主要研究了大规模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及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对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以为鳞翅目食叶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触角。结果表明,在该蜂的触角上共发现了8种感觉器,分别为毛状感觉器、B觟hm氏鬃毛、板状感觉器、锥状感器、刺形感器、乳状感器、腔状感器和感觉孔。对不同类型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其中毛状感器是白蛾周氏啮小蜂触角上数量最多的感器。  相似文献   

7.
提高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室内繁育效率需要在蜂种复壮、适合繁蜂的柞蚕蛹选择、大批量繁育前蜂种的挑选等各个环节保持协调统一。蜂种复壮的质量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繁育效率。采集野生蜂种进行复壮扩繁,用作大批量扩繁用蜂种的效果较好。在大批量室内繁育前期,要对柞蚕蛹进行少量接种,以进行寄生率高低检验试验,选择前期试验寄生率高且稳定、经过低温处理、产地生产年限在5 a以内、质地较硬、蛹体头部透明部位呈冰块颜色的柞蚕蛹为原料效果较好。大批量接种前,要选择出蜂早、整齐、数量大、一枚寄生柞蚕蛹从开始出蜂到出完的时间在12 h以内的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柞蚕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蛾周氏啮小峰是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天敌昆虫.为探索该小峰的人工繁殖技术,我们对其中间寄主进行了选择,并探索出该蜂的繁殖方法,并在林间释放该蜂,调查了该蜂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放蜂区防效明显高于非放蜂区。  相似文献   

9.
"森林小卫士"——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等鳞翅目有害生物"情有独钟",是一种防治效果显著的优势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提升无公害防治水平、保护多样化生态环境、人工助迁等手段,使白蛾周氏啮小蜂成为河南地区优势寄生性天敌,从而在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方面达到"一虫多治"、"一劳永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亚洲玉米螟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辛硫磷对天敌昆虫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安全性,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药膜法测定辛硫磷对小蜂的安全性,并检测亚致死浓度胁迫下,小蜂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变化.药膜法进行毒力分析表明,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明显的触杀毒性,属高风险性农药.亚致死浓度辛硫磷即可明显抑制小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同时提高其羧酸酯酶与GST酶活性.辛硫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毒性极高,在生物防治区域需慎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柞蚕蛹人工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首次报导利用柞蚕蛹人工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主要技术措施,并对温度、湿度等影响繁蜂的因子和小蜂的发育周期进行了观测,初步调查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范围及越冬寄主,为人工繁殖周氏啮小蜂和利用该小蜂防治农林害虫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在发生较为严重的杨树林内设立标准地,连续4代释放抓白蛾周氏啮小蜂,虫口密度和虫株率下降明显。虫株率由69.5~83.2%降到21.17~27.5%,虫口密度由174~240头/株下降到29~46头/株。舟蛾蛹总寄生率由11.32~13.81%上升到63.8%~71.22%,控制害虫危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的重要蛹寄生蜂。近年来,利用柞蚕蛹作为白蛾周氏啮小蜂替代寄主进行人工繁育及应用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本文从替代寄主、种蜂和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繁育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白蛾周氏啮小蜂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试验,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总结出白蛾周氏啮小蜂规模化繁育从繁育基地选址、规划设计,到繁育架与繁育箱的定做标准,以及繁育阶段的蜂种培养、摆蛹、接种、封箱、挑烂、计数、装箱等技术要点。为使室内大规模繁育与林内释放有机结合,提高生物防控效率,通过在发生美国白蛾林地内释放周氏啮小蜂,分别选择不同密度、次数、年份进行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二代美国白蛾5龄以后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在天气晴朗的早晨9:00-11:00时间段释放效果较好,释放次数为每年4次,释放数量以每次225个/hm2寄生良好的周氏啮小蜂茧较为经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在发生较为严重的杨树林内设立标准地,连续4代释放抓白蛾周氏啮小蜂,虫口密度和虫株率下降明显。虫株率由69.5~83.2%降到21.17~27.5%,虫口密度由174~240头/株下降到29~46头/株。舟蛾蛹总寄生率由11.32~13.81%上升到63.8%~71.22%,控制害虫危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灭幼脲Ⅲ号对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虫的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先放蜂再施药的试验前3 d的不同浓度处理之间以及各浓度处理、清水对照之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性无明显差异;先施药再放蜂的试验,在不同的施药天数、处理和处理以及处理和清水对照之间对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毒性也不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灭幼脲Ⅲ号对周氏啮小蜂成虫不具有毒性作用或毒性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调查的苹果蛀果率分别为71.7%和86.1%,平均蛀果率为78.9%.2011年4、6、7月分别3次释放周氏啮小蜂后,同年7月和9月的蛀果率分别为14.35%和13.95%,平均蛀果率为14.15%,防效均达到80%以上.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苹果蠹蛾,既没有化学农药的污染和药害,又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有效的无公害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人工大量繁殖周氏啮小蜂时能够根据最佳蛹蛹比接蜂,实现高质量、较简便地生产周氏啮小蜂,进行了大规模繁育周氏啮小蜂最佳接蜂比例选择的研究工作,试验按接蜂比例设8个处理,分别是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结果表明,平均出蜂量、平均羽化率都以1∶40为最高,所以实际繁育过程中应选用的接蜂比例为1:40。  相似文献   

20.
为人工大量繁殖周氏啮小蜂的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中间寄主柞蚕蛹的发病率,开展了不同处理的病蛹率、寄生率及主要发病监控期测定病蛹率的试验。结果表明:工厂化繁育中,用MZZY-07消毒柜处理裸蛹,用MZCY-08消毒柜处理2刀削茧法处理的寄主蛹,能有效地降低接蜂后蛹发病率,操作简便,利于大规模生产;接蜂后头2 d为主要发病监控期,在此期间及时去除病蛹,可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