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试验旨在将野生彩叶植物驯化为人工栽培植物。在调查的基础上,收集了12份野生彩叶植物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种植保存。针对彩叶植物特点,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初步评价其观赏价值;开展了种质的旱害调查及布置耐寒性测定,初步探讨各种质的抗(耐)旱、寒能力;根据种质的植物学特征及适应性表现,建立了野生彩叶植物评价体系,对收集的种质进行评价并从中筛选出优良种质2份。  相似文献   

2.
彩叶植物在园林造景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彩叶植物的定义与分类,阐述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原则,探讨适宜在海南园林中栽植的彩叶植物,以期彩叶植物在海南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漳州城市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是在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景观植物,在园林绿化中扮演着其它常绿植物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通过对漳州市现有的园林彩叶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共统计彩叶树种有23科、50种,其中彩叶植物较多的有桑科、大戟科、龙舌兰科、苋科等。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彩叶植物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原因,阐述了城市绿化中影叶植物应用现状,列举了城市绿化中彩叶植物应用的几种形式,并探讨了城市绿化中应用彩叶植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彩叶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概述了彩叶植物在我国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彩叶植物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列举了我国彩叶植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野牡丹科植物种质资源、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以期为园林绿化配置、室内花卉装饰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彩叶植物种质资源圃寒害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各种质的耐寒力,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彩叶植物种质资源圃旱害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各种质的耐旱力,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蝉属(Allamanda L.)植物是重要的观赏植物。综述了黄蝉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系统学、生理生态特性、药理作用、杀虫活性和栽培繁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该属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情况,并对该属植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龙船花属(Ixora L.)植物是优良的木本花卉,种类繁多,遍布世界热带地区。文章对龙船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抗寒性、抗旱性、光合特性、花期调控、繁殖、切花保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归纳总结了龙船花属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世界棉花基因库现状叶武威,刘金定,傅怀勤,刘国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棉花种质资源是基础研究和育种的首要基础,种质资源拥有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基因型拥有的多少。随着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发展成为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能为科研、生产和育种利用的优异烟草种质资源。对来源于国内外的141份烤烟、18份白肋烟和6份雪茄烟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主要生物碱进行检测、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以烤烟最高,总氮、烟碱和氧化钾以白肋烟种质最高。总植物碱和烟碱含量以烤烟种质自来黄2243最高,雪茄烟种质Dutch(Ohio)最低;降烟碱和烟碱转化率以烤烟种质平板柳叶最高,以烤烟种质二性子和白肋烟种质Burley11B最低。聚类分析将165份种质分成4类,烤烟种质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4类,其主要特征是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转化率较低;第2类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总氮、总植物碱和氧化钾含量高;第3类的烟碱和总植物碱含量低,降烟碱含量高,烟碱转化率高。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碱差异明显,筛选出的不同梯度烟碱的种质可为烟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彩叶树种的定义及成因,实地调查了广西不同区域的彩叶树种种类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为:广西乔木类树种为9种,灌木类树种为21种,草本类树种为17种。受温度的影响,广西由南至北,乔木类彩叶树种逐渐增多,草本类树种逐渐减少,灌木类树种种类基本一致。本文旨在为广西彩叶树种的区域选择及应用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4月建立月季种质资源圃以来,共收集、引进各类型月季2300余种,其中从荷兰、日本等国外引进品种1700余种。这些月季品种主要分为大花类、丰花类、藤本类、地被类、微型类、原始玫瑰类等六大类。该资源圃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集品种资源保存、园林观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月季种质资源圃。  相似文献   

15.
种质资源是培育棉花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安徽省植棉历史悠久,生产上种植的棉花品种经历了从引进到自主选育的漫长过程。贯穿安徽省棉花新品种选育全过程的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从艰难起步到繁荣发展,经历了7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种质创新的目标也不断发展变化。品种引进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丰富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自主选育品种时期,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主要针对育种目标,创制具有丰产、抗病、抗虫、优质、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的新种质,满足本省棉花生产不同发展阶段对新品种的需求。种质创新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应用,促进了种质创新水平逐渐提升。对安徽省近70年(1953―2022年)棉花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索引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薯蓣种质资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薯蓣种质资源开展了大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从形态水平、细胞染色体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4个方面综述大薯、山药、黄独、盾叶薯蓣等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介绍薯蓣属植物的经济和育种价值,为薯蓣种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活体植株保存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主要方式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建设种质资源圃以保存种质资源,我国政府已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种质资源圃的合理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的成效,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种质资源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1995~2006年间每年种植面积较大的各生育期玉米品种(累积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种质基础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的种质资源数量较多,来源复杂,但是亲缘关系相对狭窄,遗传基础贫乏。早、晚熟期品种的育种材料表现更为突出;生产上应用品种的种质资源主要集中于Lancaster群,明显存在遗传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种质资源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植物新品种与种质资源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新品种不但是种质资源,而且由于其在生产上的直接应用价值,又使其具有强烈的商品属性,对其保护应比对种质的保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伤害机理,综述了低温胁迫下植物形态特征、叶结构、植物抗氧化系统、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基因表达响应研究,并且探讨了今后低温胁迫研究方向。目的是为植物主要是农作物耐寒性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