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利用有限的城市绿地空间发挥其碳汇效能,是降低温室效应、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探讨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建筑物垂直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对其建设提出了建议,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空间的碳汇效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文献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与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相关的431篇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将绿地碳汇研究划分为绿地碳汇能力探索阶段、绿地碳汇发展实践阶段、绿地碳汇效能优化阶段3个研究阶段,从理论方法、影响因素、效益评价3个方面综述各阶段的研究进展,提出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三点建议:构建多学科视角下系统综合的理论方法框架、以绿地碳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明确影响因素的价值、建立持续动态监测的差异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难题。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绿地碳汇功能使城市达到碳氧平衡或缓解城市外林地的碳汇压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调节城市碳氧平衡的关键,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概述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及相关概念;介绍了现场测定法、样地清查法、生物量模型法和遥感估算法四种城市绿地碳汇功能研究方法;综述了基于碳氧平衡的低碳森林城市构建理论和"三源绿地"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理论两种基于碳汇理念的城市绿地理论。分析了当前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不足;展望了城市绿地碳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以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为主要原因的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绿地系统的碳汇能力已经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进行准确、可靠及分布;利用生物量法分析、计测城市森林、绿地净碳储量和增汇能力;通过在城市不同森林和绿地类型内设置长期固定样地,建立碳汇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的碳足迹核算和评估——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资源管理》2017,(2):65-73
城市绿地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同时会产生碳排放,这给量化城市绿地的固碳能力增加了难度。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建立城市绿地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和揭示城市绿地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括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在内的7个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0.66~11.22kg C/m~2和1.65~8.35 kg C/m~2;建造施工阶段和管理养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63~1.78 kg C/m~2和0.01~0.71kg C/(m~2·a)。绿地碳足迹等于绿地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减去碳储量,7个研究区的碳足迹为-2.63~1.99 kg C/m~2。公园密植林区绿地均呈现碳汇特征,道路绿地大多呈现碳源特征,城市绿地的碳源汇特征随着绿地年龄的增加会有所改变。据此分析绿地规划设计对碳收支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低碳化绿地管理和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绿地类型及植物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生态环境林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绿地植物的选择对城市绿地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至关重要。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绿地的类型和植物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的科学评价和评估是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城市绿地指标评价仍以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3大指标为主要评价途径,其方法过于陈旧,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城市绿化建设要求。文章在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新要求和当前城市绿地指标评价约束剖析基础上,提出了响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优化。从城市绿地生态内涵型分析指标完善、关注民生的绿色质量评估指标建立、绿地发展动态评价指标和应对城市问题的绿地效益评价指标等多方面提出了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内容和体系的优化建议。该研究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也对科学开展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中的绿地建设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为我国传染病防控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绿地是城市中最具弹性的公共空间.为促使其防控效能的高效发挥,在梳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地在应对疫情时承担的防御、减缓、治理等作用,并从城市级、区级、社区级3个空间尺度提出了城市绿地防控单元的规划策略,形成...  相似文献   

9.
株洲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株洲市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生态意识提高、绿地系统规划、树种选择以及生产绿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株洲市园林绿地建设对策,为株洲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绿地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绿地土壤作为城市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化性质、土壤生物、污染评价、下渗、碳储量等角度论述了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土壤特性的研究成果,并为城市绿地土壤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具有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环境保护、城市防灾、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美化环境等作用.通过绿地生物量、碳汇量、释氧量、降噪效益、滞尘效益、调节温度效益、涵养水源效益、保土量效益计量对黄冈市城区绿地综合效益及价值进行评价,为森林价值补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①黄州城区最优乔木、小乔木、灌木、草本的种植比例为55:15:2...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大数据结合的方式探索城市绿色空间定量评价方法,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空间品质提升提供思路:一方面从生态环境改善出发,运用2013—2018年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的时空演变特点探讨研究区城市绿色空间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关系,为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视角出发,分析研究区大型、中型、小型城市绿色空间斑块的服务水平及服务压力,以期为优化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比西方开放空间指标体系,分析我国现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建议:1)区分绿地与绿化,使绿地系统规划更好地与其他各层面城市规划良好衔接。2)实施规划片区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规划更精细,同时促进城市绿地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3)对各类城市绿地尺度与面积提出明确的指标要求,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引入更为详细的设施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游憩需求。  相似文献   

14.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研究热点,如何增强城市风景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和风景园林在其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基于碳中和视角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对其中基于碳中和理念的生态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俊 《林业研究》2009,20(1):79-82
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着总体与专项两个规划层面的问题。在总体规划方面,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问题来自于对城市自然系统特征的忽视和城市规划体制的局限性。一方面,建成区绿地受到重视而外围大环境绿地被忽视,另一方面,绿地系统规划范围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而使得绿地系统失去了自然空间的整体合理性。城市发展规划时序与受到破坏的城市环境的生态恢复周期并不匹配。在专项规划层面,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存在着重视数量指标、轻视布局合理性的问题。同时,在平衡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绿地空间结构与绿地布局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迁就现状、见缝插绿、注重图面形式等问题。论文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掌握河源市城区彩叶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及应用状况,对河源市城区主要公园、广场、单位、居住区、道路绿化等绿地开展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河源市城区绿地彩叶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62科108属149种,以乔灌木为主,有114种,占比76.51%;景观可持续时间长,全年有彩叶植物景观可赏;植物配置形式丰富多样,以基础种植、丛植、片植和列植居多。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河源市城区绿地应合理运用彩叶植物配植结构、增加乡土彩叶植物应用和加强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建设具有工程建设“碳排放”和植物光合“固碳”双重特征,是实现“碳减排、碳增汇”的主要途径。传统绿地的建设注重景观而忽略生态,植物配置不合理,追求快速成景,改造频繁且未妥当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不但降低了植物光合固碳,而且增加了建设碳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绿地建设应综合考虑碳减排、碳增汇,减少硬景工程、增加绿量,优化植物配置,优选本地低碳材料和适龄苗木,利用自然塑造地形,精细施工,避免频繁改造,并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草坪绿地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垂直分布特征,以长春市为例,选取不同功能分区(公园、道路、居住区、校园)草坪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坪绿地类型与土壤剖面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pH值为:校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SOC含量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校园绿地>道路绿地;不同功能区0~30 cm土壤AN含量为: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校区绿地>道路绿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SOC与AN呈正相关,而绿地土壤的pH值与SOC含量呈负相关。由此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调节土壤pH值,来使土壤得到优化,增加固碳能力,减弱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s of the CITYgreen model to assess the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terms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unoff reduction, an approach was made to obtain appropriate parameters for this model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different urban land use types in the main city of Nanj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arbon fixation benefits received by the main city of Nanjing is 5%–60% of that by natural forests on a per unit area basi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unoff reduction of the Nanjing urban green space was about 177 million RMB in total.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were in the order of green area > public facilities > residential areas > roads and squares > industrial areas > municipal utilitie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ity planning and urban green space establishment and facilit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een spaces in Chinese citi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7, 18(6): 1293–1298 [译自: 应用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城市鸟类对环境变化敏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是衡量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物种。鸟类在城市化地区的分布和生活,与城市绿地关系密切。探究城市绿地与鸟类的关系对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以及动物景观环境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城市绿地的尺度、空间分布、破碎化、边缘效应、连通性、类型和结构等方面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进行归纳评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拓展方向,以期为保护城市绿地中鸟类的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