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天斌 《蚕学通讯》2008,28(2):34-35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东桑西移”工程以及重庆市建设优质蚕茧基地相关项目的实施,促使黔江区的蚕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在生产中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小蚕共育,我们认识到实施小蚕共育是直接帮助蚕农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蚕农养蚕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1991年发蚕种312346张,比1990年增发20.3%,总产蚕茧7,035,636公斤,增长8.64%,平均单张产茧22.50公斤。全县蚕茧高产的回龙区平均单张产茧3l公斤,比全县平均单产茧高8.5公斤,扭转了低产局面。我们在回龙区蹬点认真调查总结了过去蚕茧产、质量低的原因,针对问题,依靠科技,在努力提高蚕茧  相似文献   

3.
张梅芬  赵晔 《江苏蚕业》1998,20(2):37-3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逐步调整,以及夏蚕、早秋蚕饲养量的减少,从1988年开始,宜兴市中秋蚕饲养量与春蚕种不相上下,成为全年蚕茧生产的重头。因此,其产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好坏,左右着全年的蚕茧产量与质量。但是,长期以来,宜兴市中秋蚕茧产量低而且质量不稳定。从全市的张产茧看,从1988年到1997年,中秋平均张产茧只有30.4公斤,比春蚕平均张产39.8公斤低9.4  相似文献   

4.
杭忠宝  杨斌 《江苏蚕业》2004,26(4):31-32
<正>东台市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在小蚕共育的蚕具,加温设施方面进行了革新,形成了小蚕叠式蚕台电气化共育的规范化技术,促进了小蚕共育率和共育质量的提高,为东台市连续多年蚕茧优质高产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我市今年春蚕饲养的成绩看,张种平均产值1300多元,亩桑效益2000多元,户平均养蚕收入近4000元,蚕农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蚕茧产量、效益存在很不平衡现象,高产户春蚕亩桑养蚕2张,张单产达45多公斤,低产户亩桑养蚕一张左右,张单产不足35公斤.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农户的桑园施肥不合理、不科学,桑园施肥盲目性很大,肥料品种结构单一,归纳起来是三多三少:即化肥施得多,有机肥施得少;鸡粪肥施得多,磷钾肥和微肥施得少;复合肥施得多,桑园专用肥施得少.  相似文献   

6.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7.
<正> 小蚕共育,作为养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县基本普及。春蚕、夏秋蚕的共育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80%左右,对全县蚕茧单产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我县小蚕共育的主要型式是专用集中共育室,多年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技术管理办法。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之后,这种共育形式在部分地区遇到了一些困难,同时出  相似文献   

8.
<正> 在1987年前后“蚕茧大战”期间,我县由于放松了对蚕茧收烘质量的管理,严重影响了蚕茧内在质量。其后,我们加强了蚕茧收烘管理,对保护蚕茧质量取得了一定效果。据坊前茧站1990年春期与1988年春期干茧试样成绩比较,解舒率由67.52%提高到73.66%,上车茧率由90.07%提高到96.49%,干毛茧出丝率由37.42%提高到40.25%。中秋茧的干茧试样成绩也有相同倾向。我们在几年来蚕茧收烘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正确执行茧价,引导蚕农提高茧质首先摸清蚕讯,适时开秤。一般蚕上山后到开秤的时间春蚕约7天,夏秋约5天,中晚秋蚕约8天,并根据气温高低灵活掌  相似文献   

9.
<正> 农村实行全面小蚕共育,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蚕桑生产出现了“千家万户共育难”的新课题。一九八三年我县春蚕饲养量,比一九八二年春期激增56%,不少乡村的原有共育设备(炕床,炕房等),已大大不能适应生产激增的要求。如采用火盆,煤炉在蚕室内直接燃烧加温,往往因门窗关闭保温,致使室内空气中的不良气体含量积累增多,对人、蚕的健康安全威胁很大。如继续推广“地火龙”加温法,则在很多乡村已行不通,因不少队已无仓库或  相似文献   

10.
<正> 如皋县江安乡1990年春蚕期在狠抓科学培桑、小蚕共育、防病消毒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方格簇,不但蚕茧张产、总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蚕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上车茧率由上年的85%提高到93.2%,解舒率由56.8%提高到61.4%,茧丝长由998m提高到1098m,鲜上茧出丝率由17.6%提高到20.5%。每公斤方格簇茧平均价达12.26元,比草笼茧平均价高1.28元。广大蚕农看到了使用方格簇可改善茧质、提高效益的优点,推动了如皋县其它乡镇使用方格簇的积极性,全县1990年方格簇使用量300万片左右,1991年将达720万片,使用方格簇上簇的将达80%。  相似文献   

11.
<正> 据统计,至六月二十一日为止,全市已收购蚕茧279吨,平均单产32.0公斤/张。据邛崃、大邑、蒲江等县反映,今年春蚕单产超过40公斤的农户多,蚕茧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又据转龙丝厂试缫测定,解舒达到64%、65%、68%,较去年同期提高五至六个百分点。今年春蚕获得高产高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胡建 《江苏蚕业》2006,28(4):22-22
<正>据江苏省茧丝办统计,2006年江苏全省年饲养蚕318.97万张,生产蚕茧11.76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7.2%和17%。其中春蚕145.6万张,产茧5.9万吨;夏秋蚕173.38万张,产量5.88万吨。全省全年平均收购茧价1520元/50公斤,同比增长了29.4%,全省蚕茧生产收益达到35.75亿元,与去年相比蚕农增收总值增加了50%以上。今年江苏蚕茧生产收购的特点有:一是重点产区发种增加幅度大,南通、盐城两集中产区蚕茧分别增产18.6%和20.5%,全省蚕茧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产茧总量达到“十五期间”最高年份2002年的水平;二是蚕茧生产事故损失少,单产和质量提高。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海盐县是浙江省蚕茧主产区,近几年来春蚕生产连续高产。继2009年春蚕张种产量达49.6 kg后,连续4年迈上新台阶,平均张产超50 kg,其中2010年张产52.8 kg,2011年51.3 kg,2012年51.3 kg,2013年51.7 kg,4年共饲养春蚕131086张,共产茧6741 t,累计为农民创造收益2.4372亿元。在桑园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单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通盐地区秋茧产量不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光银  张明 《江苏蚕业》2010,32(1):20-22
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总量占全省的80%,蚕茧单产、茧质和技术服务都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近几年来,通、盐地区与全国其它蚕茧主产区相比优势有所缩小,与过去相比,两秋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调查,部分蚕农中秋蚕张单产只有20kg左右,晚秋蚕张单产只有15kg左右,少数蚕农甚至绝收,而且上茧率不高,死茏茧偏多,干壳量偏低,个别蚕农贴本养蚕。为有效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现就通、盐地区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斌 《四川蚕业》2011,39(2):56-57
小蚕规范化共育是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小蚕共育设施规范化、小蚕共育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技术规范化的实践,实现了提高蚕茧单产、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小蚕共育发生了变化,向小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集体共育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不少共育室采用煤球炉加温,不仅成本高,而且易发生煤气中毒。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总结土炕育蚕经  相似文献   

18.
提倡小蚕店     
按省农业厅特产局,省农科院蚕桑所制订的《春蚕杂交种饲育技术标准表》规定的要求饲养春蚕,能够提高蚕茧产、质量.但在千家万户养蚕的情况下,由于农户间设备条件的差异,要普遍推行有一定困难.只有采用共育或小蚕店等组织形式,才能保证饲育标准的实施.1983年春蚕期,我们在余杭县横湖乡作了调查,该乡共养春蚕种242.25张,其中由三个蚕店出售三眠蚕给农户饲养  相似文献   

19.
<正> 防止蚕儿煤气中毒,保证蚕作安全,是广大蚕农都关心的事情,也是我们科技人员在养蚕上急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几年来,我们曾先后大力推广炕房、壁灶等间接加温形式育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春蚕共育期间,我们在养蚕专业户顾芬兰家中又发现一种新的加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给我县农村养蚕连续两年春蚕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微粒子病的发病面达5个区35个乡(镇),115个村,发病蚕种29718张,蚕茧损失一般在30—50%,重者颗粒无收。全县两年春蚕因发生微粒子病,少收蚕茧500吨以上,蚕农直接少收茧款400万元以上。不仅减少蚕农收入,蚕农还要增加投入20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安定团结,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政治经济损失。如古井区1989年、1990年两年春蚕发种11076张,其中5690张严重暴发微粒子病,占春发种的56.5%,单产仅1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