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河南省郑州地区乳牛舍热工设计要求的冬季低限热阻、夏季低限热阻和低限总衰减度为评判依据,对河南农业大学乳牛舍外围护结构冬季总热阻、夏季总热阻、总衰减度和总延迟时间进行测算,评价了其保温隔热性能,认为在河南省及其气候相似地区,有窗封闭式乳牛舍外围护结构的冬季保温性能足以达到奶牛的要求,而夏季的隔热性能却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因此仅依靠改变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难以使防寒和防暑兼顾,应该在基本符合冬季保温要求的前提下,增加畜舍的开放程度,保证夏季有足够的自然通风面积,同时降低建筑投资,才是乳牛舍设计和建筑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农村处于寒冷地区,为加强农村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提高室内舒适性,根据当地传统做法以及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从外墙、外门窗、屋面及地面进行分析,因地制宜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为寒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推行节能建筑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节能建筑的概念:建筑节能包括建筑物自身的隔热保温功能、建筑材料生产中的能耗及房屋采暖降温的能耗等。节能建筑系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状况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村镇住宅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建筑能耗,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热环境,对安徽北部平原地区村镇建筑节能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解决皖北地区建筑节能的关键是围护结构,为此针对墙体、门窗、屋面和地面主要的围护结构提出保温节能的措施,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改善皖北村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隔热涂料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热量传递方式设计出相应的阻隔型隔热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辐射型隔热涂料和复合型隔热涂料,它们具有不同的隔热机理。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是建筑节能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建筑领域隔热保温涂料的应用现状,总结了隔热保温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兵  杨子江  李俊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43-5245
湖北省既有居住建筑普遍存在热工性能差、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对孝感地区气候特征、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以及当前湖北省既有居住建筑实行节能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金柱  高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94-4699
对夯土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进行科学评价可为其维持建筑内部热环境的优越性提供有效证明。以浙江安吉生态旅馆为测试研究对象,设置测试点33个,并于2007年1月27日~2月2日利用数据采集仪、温度传感器等设备测量并记录生态旅馆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以及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选取其中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知:在实地测试的1月份,安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在生态旅馆未采用特别的保温措施和设备的前提下,其室内温度波动不大,全天温度变化幅度非常小,说明夯土建筑墙体具有显著的保温、隔热性能,且热稳定性显著,能够保证建筑优良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8.
阐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分析并总结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方法和建筑围护结构(门、窗、外墙、屋顶等)的常用保温隔热措施。  相似文献   

9.
燕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006-1008
农村住宅节能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该研究通过对银川西夏区华西村农村典型住宅围护结构的调研和测试,获得了大量实测数据。而后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银川地区农宅节能设计建议,以期为今后的节能分析和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筑保温砂浆因施工性能好、材料性能稳定、耐高温和环境安全等优势而得以广泛应用,但也因其保温隔热效果差,吸水率高和配制时玻化微珠易破碎的不足而使应用受影响。建筑保温砂浆在夏热冬暖地区和部分夏热冬冷地区得到较多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外墙保温系统。保温砂浆的应用为建筑节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有必要对建筑保温砂浆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问题,主要解决冬季采暖时间长,造成的外围护结构耗热量、不可控的建筑散热损失的能耗问题。通过现场调研、查找文献,对严寒地区提出可呼吸常绿太阳能房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双层玻璃幕墙模块、植物墙绿化模块、硅藻土通风保温模块、植物选择与养护模块组成,在双层玻璃幕墙的空气层厚度δ为7.85~11.45 cm,双层玻璃幕墙到植物墙的阳光间的距离取0.92 m~1.34 m时,冬季可减少外围护结构55.02%热量损失,达到冬季蓄热保温,夏季通风散热减少了52.34%的冷负荷和热量摄入,使室内湿度、温度舒适。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他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建筑特点是占地多,建造技术水平低,缺乏科学性,甚至是忽视最基本的建筑热工性能和舒适性要求,特别是缺乏统一的建筑规划,能源利用率低,导致其建筑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应以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科学制定农村建筑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在广大北方农村  相似文献   

13.
浅谈建筑物外墙外保温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研究都达到一个新的阶段。现有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为:采暖建筑的节能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提高供热系数的热效率两个方面。前者要求控制建筑体型系数;加强门窗、外墙、屋顶和地面的保温;采用高效保温复合材料、使用多层门窗;用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粘土砖;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并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奶牛舍在寒冷地区应用时保温隔热性能不足的问题,采用建筑热工评价和奶牛热应激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寒冷地区开放式和密闭有窗式2种牛舍的围护结构热阻进行测算,对牛舍内夏季的热环境参数进行测试并采用温湿指数和奶牛皮肤温度指数对奶牛的热应激程度进行评估,基于已有研究对牛舍内冬季的热环境进行理论预测,对寒冷地区应用不同建筑形式的奶牛舍的舍内热环境舒适性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开放式和密闭有窗式牛舍的屋面热阻值基本满足要求,但侧墙热阻值均显著低于该地区要求的墙体低限热阻值;2)在夏季,2种建筑形式的牛舍在寒冷地区均可提供较舒适的舍内热环境,舍内奶牛热应激问题不显著;3)冬季应用时舍内温度均无法满足要求。开放式牛舍应用于我国寒冷地区时无法提供适宜的舍内热环境,建议采用密闭有窗式牛舍,要求其墙体热阻值≥ 1.137 m2·K/W,屋面热阻值≥1.459 m2·K/W。  相似文献   

15.
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中国农村建筑比城市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两三倍。中国约有90 000家制砖厂,年排放CO_21.7亿t。95%以上的制砖厂集中在农村地区,且以黏土砖为主导产品,其热工性能远远不如节能砖,且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比节能砖高50%。中国农村建筑和制砖行业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域辽阔,跨越地球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物在北方需要采暖,在南方需要降温,由于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比较差,造成建筑采暖和降温的保温的能耗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北方用于建筑采暖约耗1.1亿吨标准煤,而南方的夏季空调降温,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大约是北方采暖的3倍;这占我国总能耗的比例相当之大。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不断发展,这种能耗还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刘蕙兰  张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57-22460
针对宁夏地区农民传统住宅抗震性差,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采暖系统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采用轻钢结构配以轻质保温板材的轻钢结构抗震节能体系,以期为宁夏农村住宅设计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衡阳农村地区住宅的结构形式、围护结构材料、室内热环境及用能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分析了该地区农宅典型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并提出一种适合衡阳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农宅节能方案,最后使用energyplus软件对衡阳地区的普通农宅和提出的节能型新农宅进行了能耗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节能农宅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传热学的方法,建立数值仿真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比较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三种外墙进行了传热计算,并用相关资料进行验证.通过数值仿真计算了由墙体传入室内的热量(夏季)或由室内通过墙体传到室外的热量(冬季 ),并对三种墙体的热工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外挂式封闭间层墙体的夏季隔热性能及冬季保温性能都较好,可以在"夏热冬冷"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XP—M强力保温涂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油气储运》1996,15(8):34-36
针对目前化工厂因保温效果不理想而能耗增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XP-M强力保温涂料,这种涂料是微孔网状结构的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其主要原料由珍珠岩,60号打浆石棉绒、高温胶,表面胶等组成,该产品与传统的隔热材料相比,具有导热系数低,用材厚度薄,隔热性能好,运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