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逻辑基点来平议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的真伪.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丁若镛发现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与孔壁古文<尚书>不仅篇数、篇名不符,而且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亦有出入.丁若镛由此推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并非孔壁古文<尚书>.这是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2.
《尚书考异》是第一部系统考辨《古文尚书》为伪作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关于此书版本。较有价值的是台湾故宫藏旧抄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抄本、孙星衍平津馆刻本。台湾故宫藏旧抄本年代最早,有了它,可以大体推测《尚书考异》在传写过程中致误之由。文渊阁抄本最为常见,四库馆臣在将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时,对书中许多讹误作了校正。平津馆刻本最为完整,它不仅比前两个抄本多出两万余字。而且更全面而系统地对《古文尚书》进行了辨伪搜证工作。但此本虽经顾广圻、孙星衍两位清代大学者“详加校正”,但书中仍沿袭了故宫旧抄本的许多错误。这也就是说,《尚书考异》迄今尚无一部理想的版本。本文通过《尚书考异》版本的比较研究,以见各版本的优缺点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子特别重视伪《古文尚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语,视之为"虞廷十六字心传",并且在《中庸章句.序》中对"道心"、"人心"提出完整的诠释,为宋代的道统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根据自己的义理学系统,对"道心"与"人心"这组概念提出了心性论的诠释,而有别于二程的理气论诠释。其次,他强调"人心"与"人欲"的区别,承认自然欲望之合理性。这说明了朱子的伦理学观点如多数的宋明儒者一样,属于"严格主义",而非"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礼>古记"之说,指出这种<礼>类战国古文记文,是一种长期为人所忽略的古代学术文体.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见有多种此类"<礼>古记"的作品,与传为子思之学的儒家传统有关.研究出土文献中的"<礼>古记"类作品,不仅使我们得以考察传为子思学派作品的早期面貌,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学术文献的文献形式与文体.  相似文献   

5.
汉代在整理<缁衣>时将"君以民芒"句中之"芒"字读为"亡",因为难以理解君以民灭亡的意思,故又补上了"君以民存"之句.本文发现,"芒"、"(眩)"、"望"三字都从"亡"得声,而且文献中有具体混用的例子,故"君以民芒"句中"芒"可读为"望".据此本文推论,原来<缁衣>中"君以民芒"之句并不是要说君以民灭亡,而是表达先秦儒家的"民望"观念,这从<左传>和<孟子>中亦可见到.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甲骨文中的叹词"俞"和先秦《尚书》中的叹词"俞"的情况,先秦其它古籍少有"俞"这个叹词,由此可证《尚书》之《尧典》来源很古。  相似文献   

7.
"提封"一词,商务印书馆1988年出版的<辞源(1-4合订本)>(修订本)第697页列有二个义项: 1.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 <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引李奇:"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  相似文献   

8.
许晨 《农业考古》2016,(4):88-94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最重要文献资料。在对其文字疏通基础上的其他研究工作,目前尚无较大进展。若以农业思想为切入点,以今文《尚书》为研究对象,借鉴已有文字训诂工作成果,立足于《尚书》原典来重点探究今文《尚书》中的农业思想,这对于中国古代农业思想研究则是一种补充,也是对春秋战国以降的农业思想的一种探源。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近出(2007年4月)湖南大学文学院静一学术论丛,计有著作五种,即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张松辉<庄子疑义考辨>、孙海洋<明代辞赋述略>与李清良<熊十力陈寅恪钱钟书阐释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尚书》为"七经之冠冕",是中华文化的元典。基于已建成的《尚书》英汉平行语料库,以定量方式考察理雅各和彭马田两个英译本对农业术语的文化折射。研究发现:理译本在四个分项和整体上的文化折射率均低于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高,相比而言,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低,与原文的文化距离较大。从识解理论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四个维度入手,可以阐释产生文化折射差异的认知机制,对于中国古典农业文化外译与传播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