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夏大豆花荚脱落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大豆的花荚脱落是生产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正常情况下脱落50~70%。江苏大豆种植间套作较多,纯作夏大豆集中在苏北地区的国营农场。有关纯作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研究未见详细报导。总结夏大豆花荚严重脱落原因以及对个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夏大豆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于1981~1990年在宝应湖农场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有苏豆1号,淮豆2号等30个,试验地区粘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于每年6月中旬播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行距30厘米, 株距10厘米。 2、大田调查夏大豆生长情况,花荚脱落情况等,品种有淮豆2号,宝选87—1,79H10,80H28等。气象资料来源于本场气象站。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各生育阶段供水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东省夏大豆联合区域试验资料和各地气象资料.经过统计分析指出,在温、光、水三因子中,供水量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苗期阶段的供水量是对夏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阶段;得出了丰收黄、文丰五号等夏大豆品种各个生育阶段的适宜供水量,形成1斤大豆籽粒每个生育阶段所需要的水量。搞好苗期阶段的供水,是山东省夏大豆大幅度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每个生育阶段的光温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山东省夏大豆联合区域试验资料(1978—1982),分别统计了六个品种的产量与各个生育阶段中平均气温、累积日照时数和累积降水量的二级偏相关系数,并进行了显著性测验。统计结果表明:跃进五号花期需要高温,鼓粒阶段需要多日照才有利于增产;烟黄一号、东懈一号需要凉爽的气候条件;丰收黄产量与苗期和鼓粒阶段的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鼓粒阶段的累积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根据各地气候特征和夏大豆品种的气候特性,选择适宜品种并适时播种是提高夏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豫豆10号是采用系谱法从郑77249X海交17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特点,平均产量2385kg儿m’,比跃进5号增产20.04%,比豫豆2号增产12.5%。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炭疽病和紫斑病,适宜黄淮夏大豆地区推广种植,在豫、苏、皖、鲁、冀、晋、鄂等省已累计推广达91万hm’。1选育经过豫豆10号(原名郑84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育成的。1981年针对黄淮夏大豆产区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稳产性差、抗病虫性弱等突出问题,依据株型育种原理,选用具有多技多荚型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且配合力高的高产品种郑77…  相似文献   

5.
观察分析夏播大豆新品种在广西河池市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栽培的大豆新品种,为其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广西河池市开展三年的种植试验,以桂夏1号为对照品种,调查桂夏1701、桂夏1702、桂夏1703、华夏17号、粤夏2016-3、粤夏2016-5、桂夏豆117、桂夏豆118、桂夏豆119、金百夏1号和金百夏2号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11个大豆新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类。粤夏2016-5、粤夏2016-3、桂夏豆119和金百夏2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根据相关分析可得,大豆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是粤夏2016-5和粤夏2016-3,其次是金百夏1号、桂夏豆118、金百夏2号;最后是桂夏1703和桂夏豆119。桂夏1701、桂夏1702、桂夏豆117和华夏17号在本地区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7.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08—2010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1 56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12.5%;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17.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24.1%。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接续一)III成熟期组品种分布在内布拉斯、加州南部、艾奥瓦州南部、堪萨斯州大部、密苏里州中部和北部、伊利诺伊州大部、印第安纳州大部、俄亥俄州大部及宾夕法尼亚州大部地区,相当于中国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晚熟春大豆、黄淮海中部地区的夏大豆、黄淮海南部地区的早熟夏大豆,以  相似文献   

9.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油82~10的应用及高蛋白高产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夏大豆高蛋白中间材料中油82~10作高蛋白基因源,育成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及高蛋白品系.育种实践证明,选择低纬度地区的夏大豆品种(系)作高蛋白基因源,创造高蛋白中间材料,采用本地丰产材料进行修饰回交,是高蛋白、高产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淮阴、盐城两地区十五个县274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十种数量性状、十三种质量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变异幅度以及表型相关系数,证实了该区夏大豆地方品种不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均具有较宽广的变异度。明确了主要性状间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淮、盐地区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及该地区夏大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从各省引进大豆新品种9个,花生新品种3个,在湖南长沙等地开展引种试验,通过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道夏豆99-1、桂早豆、鄂豆7号等大豆品种和3个花生品种均可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个东北春大豆与三个山东省夏大豆品种的杂交组合及上述三个杂交组合的F_1代与各自春大豆亲本相杂交的回交组合(或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以比较单交(二系杂交)后代与回交后代的表现,确定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的适宜杂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生育期均较单交二代群体早熟一级,但变异幅度较大。株高与倒伏性亦有同样趋势,说明回交没有减少群体内性状的变异性。F_4代品系的成熟期;结荚习性,株高等性状的调查表明,回交群体稳定品系较单交群体多,而不稳定的品系数大大减少。F_2—F_4代籽粒产量测定表明,以早熟春大豆黑农2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劣于相应的杂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减少25%,F_3与F_4代群体产量减少7%。但以东北中熟春大豆吉林13为轮回亲本的回交优于相应的单交群体,F_2代单株产量高10—25%,F_3及F_4群体产量高4.8—21.9%。说明在东北春大豆育种中利用夏大豆品种会因春大豆亲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与早熟春大豆进行杂交时,可直接对单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当利用中熟春大豆品种与山东省夏大豆杂交时,可再用东北春大豆品种回交一次,比只进行一次杂交可获得好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一个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特点是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地区大豆主要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兵  李丹  张宁 《大豆科学》2011,30(6):987-992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的第二大产区,种植模式较丰富,如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冬油菜—夏大豆等.应用能量分析、养分平衡以及经济效果分析的方法,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的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评价,得出冬小麦—夏玉米间作夏大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总效益最高,是最值得...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东北春大豆品种与三个山东夏大豆、三个山西春大豆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三个夏大豆及三个山西春大豆品种在吉林省公主岭条件下的生育期相近。评价了这12个杂交组合的F_1、F_2及F_3代的产量及其对亲本平均值的优势。 试验结果表明,春×春与春×夏大豆杂交组合的亲本产量差异小于后代产量的差异,夏大豆组合较春大豆组合的籽粒产量及其配合力大。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配合力有更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给后代表现以较大的影响。不同夏大豆品种虽然也有较大的配合力差异,但这种差异对后代群体产量影响较小。 根据上述结果,以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时,首先确定具有高产后代群体的某一地理来源的材料作为方向,再从中选择最高产的品种作杂交进行选育高产品种,可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皖豆28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96年用濮90-1作母本、宝92-1作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大粒、抗病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3.71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42%。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8.77公斤/亩,比对照中豆20增产5.6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5.83%,脂肪含量19.94%,生育期107天,商品性好,适于我国黄淮海南部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大豆灰斑病、病毒病双抗育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灰斑病、病毒病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的两大主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大豆灰斑病在一般发病年可减产5—12%,大发生年减产31%。感病籽实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大豆病毒病一般植株发病率达60%、籽实褐斑率达10—12%,重者达7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出口和销售价格,尤其两种病同时流行对大豆生产影响更大。目前我省已推广了一批抗灰斑病品种,但生产中尚无抗病毒病品种,更缺少灰斑、病毒兼抗品种。  相似文献   

20.
大豆M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品种花期特性及调节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国内外大豆品种112个与不育系同期夏播,观察其花期特性的差别: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季候生态的五个父本组品种分期播种试验的结果,提出推迟或提前播种的具体模式,从而有效地调节跨越南北20个纬度的春、夏大豆父本品种的花期,使其与夏播不育系的花期相遇,达到传粉结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