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2.
甘蔗测土配方施肥对产量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甘蔗测土施肥对种植效应的影响,并进行施肥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产量影响为:N>K2O>P2O5,即施氮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施钾次之;氮肥和钾肥对产量表现正效应,磷肥对产量表现负效应;通过边际效应分析,确定了本试验点所代表的地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每667 m2施N 27.96 kg、P2O5,9.73 kg、K2O19.03 kg.最佳施肥配比为1:0.35:0.68.  相似文献   

3.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小麦肥效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0.55 kg/667 m2,最佳产量为598.19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纯氮12.31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13 kg/667 m2、氧化钾5.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水三因素交互效应及耦合模型,根据试验的产量结果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氮磷水三因素之间的产量函数模型。通过产量函数的主因素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磷,并对渭北旱塬不同施肥条件冬小麦降水产量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研究确定冬小麦合理的最佳施肥时期与施肥量,以便指导农民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较高的效益,试验设3个施肥量和3种施肥时期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处理6施用20.0kg/667m2氮肥按照底肥+拔节+开花(5∶4∶1)的比例施用,产量最高为466.2kg/667m2,经济效益也是最高,达到357.40元/667m2。  相似文献   

6.
7.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不同施肥方式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冬小麦种植中存在的不同施肥模式,调查、分析各种施肥方法的产量及效益,总结出最佳施肥方式是:施足基肥和种肥,3月底~4月初旱追肥,4月10日前结合灌水看苗追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山农29为试验材料,分析5种不同的灌溉施肥模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按需补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次之,但比较节水。因此,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处理是该试验条件下节水节肥高产高效的最优处理。[结论]该试验为筛选一种有效的小麦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市场销售的化肥种类繁多、使用方法不一、推荐用量不等,致使生产中存在着化肥施用混乱和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以“撒可富”牌15-15-15通用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复合肥的不同用量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广大农民合理施用复合肥及提高肥效提供依据。1材  相似文献   

11.
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2~1995年,在滇中山原红壤上所做的田间试验中,冬小麦在3种NP水平下施用不同量的钾肥.研究结果表明,在配施NP肥的基础上,随着钾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亦显着增加,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2.
水肥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变化,2009-2011年在洛阳农林科学院以洛旱2号小麦为材料,采用防雨棚池栽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施氮和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极显著(P≤0.01)。随灌水量增加,总茎数及最终成穗数增加,越冬及拔节期总茎数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分别为715.6万、965.9万茎/hm2,最终成穗数在灌水量308.5mm时最大,2a平均值为403.0万穗/hm2;穗粒数及产量在灌水量308.5mm时达最大,2a平均分别为29.2粒和5 934.0kg/hm2,千粒重在灌水量282.0mm时最大,2a平均值46.3g。在施氮量30.8~179.2kg/hm2,总茎数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产量在0~105.0kg/hm2间呈增加趋势。从水肥耦合的效应看,N179.2P126W282处理组合对总茎数的调控效应较大,产量以N105P42W308.5处理组合最大,千粒重以N30.8P126W282处理组合最大。  相似文献   

13.
渭北旱地叶面施钙对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喷施5种不同含钙肥料研究了叶面喷钙对旱地红富士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肥能有效的提高产量和品质,但对果实的毒素含量无影响.单喷硝酸钙比对照增产22.42,氯化钙增产12.07,2种钙肥加萘乙酸后优于单喷,增产61.78~70.91.果实内钙含量以喷施硝酸钙最高,比对照高13.55 mg/kg,Cl-1、NO3-1含量和总酸度以对照为最高,糖酸比以单喷硝酸钙最大,达101.1.  相似文献   

14.
渭北旱塬地膜小麦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建立了不同降水年型地膜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的模型关系 ,通过数学模型寻优得出了达到某一产量所需的最佳施肥量 ,并根据肥料的产投比得出了经济目标产量。施肥量及比例直接影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WU E) ,增施肥料特别是磷肥和氮肥能显著提高地膜小麦的 WU E,钾肥对 WUE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中度盐渍土环境下的试验表明:有机、无机肥及结合施用均可提高盐渍土环境下的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在单施无机肥与有机无机结合施用的情况下,都以N22.5P11.25与N22.5P11.25K7.5产量表现好。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8年的试验进一步表明,渭北旱地小麦仍有巨大的生产潜力。采用以水肥高效利用为中心的高效节水耕作法,选用抗旱高产良种,实行科学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等综合配套技术,就可使旱地小麦蕴藏的生产潜力得以挖掘,在10年中,至少有7年产量可达6000kg/hm2,丰水年达7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适宜的菌渣肥配方,减轻农业副产物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探讨了菌渣、牛粪不同体积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0.5)、JZC(菌渣/牛粪=1)、JZD(菌渣/牛粪=2)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时,在施用量较低(3 000 kg/hm2)或两者配比不适宜(JZD)时对产量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施用量(6 000 kg/hm2、9 000 kg/hm2)和适宜的配比(JZA、JZB、JZC)下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JZ0相比,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JZB处理对小麦株高、总干物质量、穗粒数以及JZA处理对小麦的穗粒数有连续稳定的促进作用,JZA处理平均较CK-JZ0增产4.7%;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A、JZB、JZC处理对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JZD处理对穗粒数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其中JZB、JZC处理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平均分别较CKJZ0增产6.7%、15.9%。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磁性复合肥可以供给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强小麦的养分吸收和旗叶的光合能力。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7%~1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污水厂污泥与尿素、磷酸二铵、磷酸铵、氯化钾等化肥为原料的复混肥生产工艺,通过控制C/N、含水率、温度、供气量等工艺参数,生产出了能在农业上应用的污泥复混肥.通过在沙质土壤中施用不同量及不同配方的复混肥,进行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复混肥在冬小麦生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复混肥具有良好的改良土壤、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污泥复混肥作底肥与对照组相比,对植株的生长性状大都产生了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小麦冬前分蘖增加30~60万个/hm^2,返青后分蘖数增加30~90万个/hm^2,拔节期蘖茎数增加30~105万个/hm^2,穗数增加19.5~45万条/hm^2,株高增加2~4cm.施用复混肥对小麦发育生长没有不良影响,有增产效果.一般穗粒数增加1~2个,千粒质量提高0.1~1.7g,产量增加457.5~1209.0kg/hm^2,增产率为7.6%~20.2%.但是由于污泥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在粮食作物中的富集现象,施用复混肥应控制污泥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任力 《北京农业》2012,(30):61-62
基于小麦播前土壤的贮水量和不同的氮肥施用量,讨论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施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50、150和250 kg/hm2。结果发现,在小麦播前土壤的贮水量为428 mm的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小麦产量也增加。但N150和N25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我们推荐的施氮肥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