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琼  王小晶 《畜禽业》2010,(7):38-39
随着猪场集约化、规模化的不断加强,猪病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生物安全工作作为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就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从而给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生物安全(bioseeurity)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在Saunder’s Comprehensive Veterinary Dictionary中将生物安全定义为“不被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虫害传播”。对于养猪业来说,生物安全应关注如何预防猪群被病原(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等)侵袭。  相似文献   

3.
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1病原和传播途径的控制1.1重视猪场的环境卫生猪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猪场的小环境(猪舍)和大环境(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卫生两方面。一个环境卫生好的猪场,猪群比较健康,相对来说抵抗力强,发病概率低,即使发病,也…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9)
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消灭病原体、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猪群,实现养猪生产健康稳定的目的。目前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形成一定的污染面,给猪场疫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在无有效疫苗防疫的情况下,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成为最重要的防控措施,种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好坏对于养猪业的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9,(11):28-2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目前我国非洲猪瘟形势不容乐观,散户频发,个别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自2018年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后,迅速呈跳跃式传播至我国各个省份,对我国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尚无可商用的疫苗,根据非洲猪瘟病原特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是目前最有效阻止该病原传播的方法,同时也说明我国生物安全防控仍然存在严重漏洞。通过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总结,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1)
正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的理想栖息场所是猪舍。病原微生物生存于猪场的各个角落,因此如何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与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笔者认为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与传播最的好方法是不给病原微生物提供生存之地和传播之路。也就是说猪场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消毒制度,从而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7):44-45
<正>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预防临床或亚临床疫病发生的一种畜禽生产安全体系,重点强调环境因素在保证动物健康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保证猪群生长于最佳状态的生态环境体系中,保证其发挥最佳的生产性能。核心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生物群体内并产生危害,是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隔离、传播控制和卫生条件3个基本要素。1.1预防为主方针掌握猪场附近及周围地区传染病、常发病、营养缺乏病及  相似文献   

8.
<正>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是猪舍,存在于猪场空地、舍内和空气中。因此,预防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入侵是疾病综合防治的主要环节,也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通过消毒,可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减少疾病发生,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发挥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3)
<正>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优良品种不断引进,不可避免地传入新的病原,使得猪群的病原、疫病种类和传播机会增多,疫病变得繁杂而严重。同时,规模化和集约化养猪的发展,使得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存栏猪只越来越多,由于养殖密度大,活猪流动频繁,新老疾病也发生频繁,再加上管理误区普遍存在,控制疾病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养猪效益,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疫病预防免疫工作,增加猪群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免疫接种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9)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猪水样腹泻、呕吐和伴随脱水为主要特征,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均易感,但对哺乳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危害更严重。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呈现爆发趋势,且流行性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之一,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结合临床防控实践,重点论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业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猪场消毒效果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冼汉邦 《畜禽业》2007,(2):85-86
<正>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病原微生物生存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场所,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它提供生存之地、传播之路,也就是说猪场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通过什么办法来控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呢?消毒是最好的办法。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物体中及外界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而在消毒过程中,其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掌握了这些因素,利用它可以提高消毒效果,反之,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消毒的失败,本文分析了实际生产中影响猪场消毒效果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于桂阳 《畜禽业》2006,(11):14-16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猪场疫病趋于复杂化,养猪业疫病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猪场一般采用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免疫失败而导致猪群的发病率上升的案例在猪场经常发生,尤其是仔猪,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规模化猪场构建一个生物安全体系。防范有害病源的浸入、传播,降低感染压力.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为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动物亚健康状况.提高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因此,养猪场更应重视消毒工作.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在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的同时,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消毒药物,定期对猪场进行严格的消毒。  相似文献   

13.
邓素琼 《畜禽业》2016,(4):30-32
正消毒是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及场内猪群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是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养殖场必须做好消毒药的选择,配制,保存和使用,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来一个制度去规范消毒行为和消毒结果。规模化猪场的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  相似文献   

14.
消毒在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程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桂阳 《畜禽业》2006,(21):14-16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猪场疫病趋于复杂化,养猪业疫病控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猪场一般采用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注射、用药等措施控制疫病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免疫失败而导致猪群的发病率上升的案例在猪场经常发生,尤其是仔猪,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规模化猪场构建一个生物安全体系,防范有害病源的浸入、传播,降低感染压力,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为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动物亚健康状况,提高动物生长和生产性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是21世纪养殖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15.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当猪场本身成为病菌理想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之路。所以好的猪场必须制定严谨的消毒管理方案.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冼汉邦 《畜禽业》2007,(2):31-32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的.而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是猪舍,也就是说病原微生物生存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场所.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它提供生存之地、传播之路.也就是说猪场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我们通过什么办法来控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呢?消毒是最好的办法。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物体中及外界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而在消毒过程中.其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掌握了这些因素.利用它可以提高消毒效果.反之.处理不当.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8,(11)
猪场生物安全指对危害猪群健康的一切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养猪生产安全高效运转。对猪场生物安全的意义、内容及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进行介绍,为建立猪场生物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汝照  陈宽友  曹进 《畜禽业》2006,(21):16-17
猪场疫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或场内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当猪场本身成为病菌理想场所时,疫病的发生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繁殖、扩散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生产中,良好的消毒灭源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传播之路。所以好的猪场必须制定严谨的消毒管理方案,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1消毒药物的选择方案1.1药物选择注意事项1.1.1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2种或2种…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0,(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PRS)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且容易继发感染猪瘟、圆环病毒、猪链球菌、附红细胞体等。2019年6月,该县某规模猪场发生1例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继发感染圆环病毒病,经诊断与治疗,提出药物预防、治疗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取得较好防治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