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杂交稻Ⅱ优129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王龙 《种子世界》2012,(11):38-38
Ⅱ优129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Ⅱ-32A与镇恢129配组而成的超高产、优质、抗病的三系杂交中籼新品种,由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并于2006年11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又名神农(稻)336。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期适中该组合全生育期与II优128相近,在本市早晚稻均可种植。II优129株高85.4~119.5cm,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18~135d,平均比II优128短1~2d;晚造种植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R118是湖南省永州市农科所用德国晚稻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后定向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籼恢复系,具有恢复力强,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R118所配系列组合表现产量高,稳定性好,米质较优,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其中新香优118于2005年2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II优98是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以穗大粒多、高异交率的不育系II-32A为母本、含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Xa-7的恢复系抗恢98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白叶枯病杂交中籼水稻品种。2002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品为抗优98,审定编号为:DS006-2002;2003年4月通过安徽省品  相似文献   

4.
II优183系福建省南平农科所用II32A与新恢复系R183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恢复系R183的亲本来源为明恢63/盐恢559//CDR22。II优183于2000年起在福建省试验试种,2002年起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西、浙江、四川、贵州、云南、重庆、河南等11个省(市)示范试种,并陆续参加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省区试及区域适应性测定。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所种之处均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与发展优势。现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介绍如下。1产量表现该组合大田一般单产500~600kg/667m2,高…  相似文献   

5.
陈鸿 《中国种业》2015,(10):88-89
<正>和两优633是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和620S与R633组配而成的感温型两系优质杂交稻新品种,于2015年4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5024。该品种的育成是广东优质杂交稻育种技术获得新突破的标志。1特征特性和两优633早造全生育期132~133d,晚造118d。株高99.5~102.1cm,每667m2有效穗数17.9万~18.8  相似文献   

6.
源两优600是安徽桃花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中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源118S为母本、恢复系TR1600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选育出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介绍源了两优600的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出适宜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习惯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8、II优1259、内优6号等6个杂交籼稻品种较对照II优838增产,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适合作为信阳地区杂交籼稻主推品种;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Y优系列等是依靠特殊栽培条件实现高产类型的品种,适宜作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应用。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 N优 1577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是一个较有推广前景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丰产性好、推广面积最大、应用时间最长的恢复系明恢63为母本,选用株型好、含部分粳稻血缘的恢复系宁恢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定向培育,选择株型好的高代中间材料再与桂44复交,后代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穿梭培育,定向选择,育成强优势恢复系南恢009。该恢复系具有恢复谱广、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生育期适中、较抗稻瘟病等特点,所配制的特优009、II优009等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其中特优009已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水稻根际微生物类群数量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以云南永胜县涛源乡选择水稻超高产生态区土壤为对象,对水稻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量数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产量田块水稻根际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为组合II优28﹥甬优6号﹥汕优63﹥II优725(cK),水稻的产量情况与其变化一致,真菌数量为组合甬优6号﹥II优28﹥汕优63﹥II优725(cK)。水稻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是不一致的。而在同一生育期,不同的水稻产量田块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差异。根际微生物数量大的其不同水稻田块的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1.
II优98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由II-32A与抗恢98配组,育成的一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其育种方法与育种技术先后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分别为92103511X,ZL96109679.9。2002年、2003年先后通过云南、安徽两省审定。  相似文献   

12.
T优118(T 98 A×R 118)系湖南省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晚籼水稻组合。结合T优118双亲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国内外优良恢复系作亲本杂交育成中间材料N175基础上,再聚合杂交,培育成功强优恢复系南恢125。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优良、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多、制种产量高、较抗稻瘟、米质优等特点。用南恢125配组的Ⅱ优125、泸优125、特优125等组合在各级区试中表现突出,其中Ⅱ优125于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显示出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表明,选用II优航1号作再生稻种植,比作单季稻每公顷可增产2.73t,增效16%。提出II优航1号再生稻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博II优767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用博IIA与中种恢767配组而成的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海南各地区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高产、大穗、熟色好、结实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目前海南综合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2012年4月1日通过海南省审定(审定号:琼审稻2012001)。经近两年大面积种植推广,农民普遍反映该组合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高  相似文献   

16.
<正>博农118是由河南泰隆种业和焦作博农种业公司以TZ801为母本,TZ311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9019),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博农118夏播生育期94d,株型紧凑,株高257cm,穗位  相似文献   

17.
曾德财 《中国种业》2012,(12):66-66
博II优767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用博IIA与中种恢767配组而成的弱感光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海南各地区示范种植中均表现出高产、大穗、熟色好、结实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目前海南综合性较好的品种之一。2012年4月1日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琼审稻2012001。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组合在海南作晚造种植,株型适中,叶片中直,茎秆粗壮,分蘖力强,穗粒结构协调,穗长,后期熟色较好;每hm2有效穗数约248万,平均株高  相似文献   

18.
《种子世界》2014,(2):56-57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7品种名称:内香6优498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内香6A×蜀恢498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2d,比对照II优838短0.6d。株高106.7cm,穗长26.0cm,有效穗数221万穗/hm2,粒数173.2粒/穗,结实率81.9%,千粒重30.9g。产量表现:2012年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97kg/hm2,比Ⅱ优838增产4.3%。  相似文献   

19.
118份甘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菲律宾、巴西和法国的1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3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9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2%。118份种质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83~0.929之间,平均为0.750,多态信息量为0.2332,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89。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0.69处切割时,可划分为2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粤糖00-236、云蔗04-622和SP80-1816;第II类群有115份种质,在相似性系数0.74处切割时,可将第II类群划分为5个亚群。各国甘蔗种质亲缘关系较近,其中美国种质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丰富。  相似文献   

20.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 R9311×)和‘II优416’( 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实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 ~27 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