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城疫是危害养鸡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通过免疫疫苗来防控,但免疫鸡群仍常出现新城疫的感染,主要是非典型新城疫。去年冬天和今年开春北方地区普遍散发非典型新城疫。笔者现将新城疫发生的原因,免疫原理、疫苗选择及应用详加说明,以便有的放矢,控制好新城疫。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新城疫疫苗免疫密度的提高,典型性新城疫得到了较好控制,但是非典型新城疫仍时有发生,尤其随着高温季节来临,非典型新城疫与球虫混合感染的病例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对蛋鸡新城疫防控越来越重视的今天,新城疫的发生主要以非典型性新城疫为主,在鸡群各个时期均可发病,威胁鸡群健康。本文通过对非典型性新城疫发病原因的分析,总结出引发非典型性新城疫的两大因素,包括疫苗免疫不到位和环境控制不到位;并针对这些因素建立起做好疫苗免疫、加强环境控制和提高鸡群体质等3项具体措施,从而提高对蛋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的防控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新城疫疫苗免疫的鸡群,由于环境因素、其他病原体感染、免疫抑制、疫苗质量、免疫的时间、免疫程序等多种原因,导致新城疫抗体水平不高,当鸡群受新城疫病毒侵袭时,多数呈现非典型、缓发型经过。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如吐水、呼吸道症、排黄绿色粪便、羽毛粗乱、精神沉郁等,而不会表现典型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是非典型新城疫发生后,常常导致鸡群的抵抗力下降,能引起死淘率升高,产蛋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对青州地区发生了非典型新城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鸡场进行调查,通过分析非典型新城疫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发病原因以及通过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与鉴别、支原体检查等实验室鉴别手段,诊断确定为非典型新城疫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并区分与其他疾病的不同。同时采取了中药、西药、预防性治疗以及综合性治疗对该混合感染进行了治疗,为兽医临床控制此混合感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养鸡业免疫技术的发展和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典型新城疫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非典型新城疫却屡屡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对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的认识总结如下.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典型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非典型新城疫发病的原因很多,诸如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方法不当、饲养管理不完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都可造成非典型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存在鸡非典型新城疫及新城疫强毒株感染的和在免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是鸡群发生了新城疫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很低,就会引起典型的新城疫;如果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不均匀,就会引起非典型的新城疫抗体检测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诊断和预防意义.1发病情况2015年2月,山东潍坊某鸡场的鸡突然发病,发病率90%,死亡1500只左右,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甚至绿色稀便;嗉囊积液,倒提病鸡从口角流出酸臭液体;有的表现神经症状,两腿麻痹,不能站立。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随着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非典型新城疫发病的原因很多,诸如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方法不当、饲养管理不完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都可造成非典型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1非典型新城疫造成的原因新城疫病毒侵入机体咽喉部位定居和繁殖。根据机体与新城疫病毒之间力量对比,可表现为免疫、隐性感染、发病和死亡,隐性感染的鸡可不表现症状但排毒。鸡新城疫的临床表现决定于新城疫病毒的毒力和机体的免疫状态。当新城疫病毒强毒遭到免疫力降低的鸡群或新城疫病毒中毒遇到无免疫力的鸡群时表现非典型新城疫。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各养殖场(户)虽然广泛应用鸡新城疫疫苗接种鸡群,但仍有某些免疫水平偏低或没有免疫力的鸡,在新城疫流行时可能发生感染和死亡,而整个鸡群却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千只以上的鸡群,每日死亡数只,可连续死亡数天,间隔1—2天后又继续发生死亡。这种零星死亡现象可持续较长时间,而且死亡鸡的体况都比较好。这种由于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力及鸡群的免疫状况或抵抗力的不同,使其死亡率有很大差异的新城疫感染,临床上称其为非典型新城疫。非典型新城疫又称鸡慢性新城疫,其流行形式、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典型新城疫有较大不同,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12.
蛋鸡的生命周期比较长,新城疫免疫次数比较多,由于疫苗的保存和消毒剂的使用不当、保健时乱用抗病毒药物等因素,易造成免疫失败或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新城疫是危害鸡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非典型新城疫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会出现误诊,而新城疫又往往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将会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死亡率增加.现结合我县某养殖场育成蛋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谈一下蛋鸡新城疫的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13.
鸡非典型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所致,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也一致,但毒力差异较大,传统疫苗对流行毒株有一定保护力,但近年来免疫鸡群非典型新城疫不断发生,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大肠杆菌与非典型新城疫的混合感染,在养鸡场中广泛发生,发病鸡表现肝周炎和心包炎,易被诊断为单纯的大肠杆菌病,使用抗菌药后,用药期间临床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伴发零星死亡,随病程的延长死亡量增加,因此,控制和减少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与传播,对鸡群采取正确的免疫程序和方法成为鸡病防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笔者接诊了非典型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典型病例,现将其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新城疫新城疫多年来困扰我国养禽业发展:1990年以来,免疫鸡群非典型ND频发,水禽特别是鹅发生临床ND,引起大批死亡;其他禽种发生ND屡屡报道。近5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免疫鸡群非典型ND极少发生,鹅发生临床ND得到控制,很少分离到强毒;其他禽种(除鸽外)发生ND报道减少;规模养殖场很难分离到ND强毒。  相似文献   

15.
<正> 1 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原因1.1 免疫程序不当有的鸡场不能充分考虑到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以及当地新城疫的流行情况,而盲目照书本或靠以往经验,借用某一不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使用,导致免疫失败。1.2 选择疫苗质量不高或使用方法不当选择使用了无批准文号、无标签、过期或保存、运输不当的疫苗,致使免疫失败;或者疫苗使用时未能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在稀释比例、配制方法、使用时间上选择不当,造成免疫失败。1.3 主要原因鸡场周围存在新城疫强毒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1.4 其他原因发生过鸡传染性法囊病或马立克氏病的鸡群也能间接影响新城疫的免疫效果,从而引发本病。2 非典型新城疫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陈峰 《水禽世界》2011,(3):33-34
随集约化养鸡业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新城疫免疫的推广,典型新城疫很少发生。但出现在免疫鸡群中的非典型新城疫却愈来愈流行。非典型新城疫通常无大批死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  相似文献   

17.
新城疫(ND)的病原是新城疫病毒(ND V),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其抗原性也一致,但毒力差异较大。传统疫苗对流行毒株有一定保护力,但近年来免疫鸡群非典型性新城疫不断发生。目前,在生产中几乎所有的商品鸡均多次使用ND疫苗,但免疫鸡群仍屡次发病。更重要的是,近几年来大肠杆菌病与非典型新城疫的混合感染在养鸡场中广泛发生,发病鸡表现肝周炎和心包炎,易被误诊为单纯的大肠杆菌病,使用抗菌药后,用药期临床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伴发零星死亡,随病程的延长死亡量增加。因此,控制和减少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与传播,对鸡群采取正确的免疫程序和方…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近年来,随着新城疫疫苗免疫密度的提高,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得到了较好控制,但是非典型新城疫仍时有发生,继发和原发仍是威胁养鸡业最主要疾病之一。通过笔者在禽病门诊和化验室工作多年的总结,将不同龄期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所表现症状、病变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初产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及防制王洪福,高同睿,刘玲,陈洪胜(青岛市蛋鸡场266100)近几年随着养鸡业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养鸡场的增多,鸡场对鸡新城疫免疫比较重视,但由于疫苗本身质量、保存、使用不当及免疫技术不高等原因引起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虽...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疫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近年来,由于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新城疫免疫接种的普遍开展,新城疫的暴发流行已较少见,但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新城疫造成鸡只死亡或生产性能下降的病例仍屡见不鲜。由于非典型新城疫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容易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