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深入推进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控制和消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2016-2020年)》和《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计划(2016-2020年)》。根据口蹄疫防治计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亚洲I型口蹄疫达到非免疫无疫,A型口蹄疫免疫无疫;O型口蹄疫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非免疫无疫,辽宁(不含辽东半岛)、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上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有关情况。据悉,农业部近日宣布,山东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评估。山东正式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无疫区。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简称“无疫省”)建设分4年完成。建设范围:胶东半岛无疫区,包括青岛(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为无畜禽养殖的非农业区)、烟台、威海市以及潍坊市行政区域内的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乐县持续维持无疫状况。胶东半岛无疫区以外的全部行政区域:包括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以及潍坊市行政区域内的青州市、临朐县,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按照山东省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采集全省98个场(户)2909份血清样品,应用液相阻断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抗体样品合格率为83.73%,A型口蹄疫为77.5%,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Re-11、H5亚型Re-12和H7亚型的抗体样品合格率分别为77.22%、77.64%和77.71%;胶东半岛无疫区两种疫病抗体合格率(95%以上)均高于其他地区(71.39%~91.64%),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山东省两种动物疫病免疫状况整体良好,全省春季集中免疫工作达到预期目标,胶东半岛无疫区建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下简称无疫区)建设始于1998年国家实施的动物植物保护工程.2001年.国家启动四川盆地、松辽平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海南岛免疫无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猪瘟等四种疫病的无疫示范区建设。当时.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可循.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2,(23):10
<正>近期,农业部官网公布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三大动物疾病列入重点防治计划。农业部要求:对口蹄疫,按照"分型控制、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原则,对于A型和亚洲I型口蹄疫,采取全国同步控制和消灭策略,最终达到全国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的目标。对于O型口蹄疫,在防疫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率先建设免疫无疫或非免疫无疫区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大东北地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大东北地区免疫无口蹄疫区(以下简称大东北无疫区)建设,指导地方提升区域动物卫生水平,助力大东北地区打造菜篮子供给基地、知名品牌创新基地和畜产品对外贸易基地。《指导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按照防控达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评估确认无疫、监管维持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基本要求,以强制免疫、监测净化、移动控制为主要抓手,通过加强制度体系、机构队伍体系、屏障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和管理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各地     
正山东建成胶东半岛无疫区6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近日农业部宣布了山东胶东半岛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通过了评估,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和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两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无疫区。据了解,胶东半岛无疫区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  相似文献   

9.
<正>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要素释义》内容,最终通过国家农业部的评估验收。其中,屏障体系建设作为无疫区建设的关键项,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完整的自然或人工屏障体系,能够控制动物自由进出无疫区,维持区域内的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的隔离,降低其他区域动物疫病传入无疫区的风险,维持无疫状况。  相似文献   

10.
<正>监测证明无疫,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无疫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结合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应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可以真实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情况,客观反映一定区域内动物疫病特征和发展趋势,是评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效果和制定科学防控程序的重要依据,是及早发现疫病、及时扑灭疫情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经过10年的建设,建立了兽医工作、动物防疫、动物防疫监督、动物疫情监测、动物防疫屏障和无疫区法规六大体系,达到了免疫无口蹄疫区标准,建成了我国首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免疫无口蹄疫区)"。海南畜牧业面对丰硕的建设成果和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巩固现有业绩和继续推进免疫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无猪瘟区、无鸡新城疫区、无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无狂犬病区等建设的同时,应静下心来剖析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检测、预报、严格执法、准入准出、强制免疫、防疫条件合格评审、良种繁育、产品追溯和药物残留控制等长效工作机制,重拳实施畜产品无公害生产,在未来5年或10年内,将海南建成为无重大动物疫病和无药物残留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5月,我省全面启动无疫区建设,全面系统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下简称无疫区)的建设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而无疫区的建设核心就是疫病风险控制和无疫状态的维护,对易感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控制是降低疫病传播、维护无疫状态的关键一环,如不对动物移动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无疫区建设很难保障。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省实际,对无疫区引入易感动物及动物产  相似文献   

13.
据农业部消息,为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落实强制免疫工作,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2013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下称《计划》)。总体要求是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水禽世界》2007,(3):44-44
农业部于近日制定了《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殖技术》2012,(4):20-21
近日,农业部部会同财政部组织制定了《2012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计划中提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并公布了免疫程序,现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牧业通讯》2007,(5):30-30
农业部消息,农业部于近日制定了《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8.
《江西饲料》2007,(2):48-48
农业部于近日制定了《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两个方案的实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为满足新形势下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刚性需求,须推动海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OIE认证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配套。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维持无疫建设的现状,对照OIE口蹄疫无疫认证的有关规则和标准要求,建议理顺兽医体系,建立外检内检互认机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联合共建动物隔离检疫场,构建动物疫病防控监管大数据平台,建立外来动物疫病防控合作交流培训中心,着力提升海南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谋划推动海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向OIE提出无疫认证,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兽医领域对外开放,提升海南省兽医工作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20.
《北方牧业》2007,(3):3-3
<正>农业部于近日制定了《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和《2007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两个方案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各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能力,提高免疫密度,确保免疫效果,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