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人工诱导加倍桑树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丰产性能更优的桑树多倍体品种。将鲁桑系二倍体杂交组合塔桑×农桑14号F1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人工四倍体植株,经过对优良人工四倍体株系的选择、扩大繁殖以及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强桑2号。该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在区域性试验中与对照二倍体桑树品种湖桑32号比较,桑叶增产18.93%,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3.03%,并表现出抗桑疫病、抗旱耐瘠等特点。新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诱导创造的桑树多倍体品系为亲本材料,选育适合四川蚕区栽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从引进的化学诱导桑树四倍体材料国桑21号的植株中,选择出目标性状优良的株系,再经过株系选育和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品种团桑11号。新品种2009—2012年在四川省多点进行的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中与二倍体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27.88%,桑叶养蚕的万头茧层量提高4.60%,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4.02%,表现出多倍体桑树品种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米条长产叶量高、秋叶硬化迟等特性,并且具有耐干旱和对桑黑枯型疫病的较强抵抗力等特点。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在四川省及其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原、丘陵和山区缓坡地栽植。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高产、环境适应性强为选育目标,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湖桑32号相比,每公顷桑叶产量增加37.60%,具有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等特点,并且受桑瘿蚊的危害程度明显轻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2009年,强桑1号通过浙江省的桑树品种审定,新品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6.
以鲁桑系二倍体湘7920为母本,以化学诱导广东桑组合塘10×伦109获得的四倍体诱59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2n=3x=42)。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的特点:桑叶产量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30.8%;养蚕试验万蚕茧层量提高6.2%,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6.5%,单蛾良卵数提高7.8%;桑叶干物粗蛋白的含量提高2.35%。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高产、发根力强、抗寒、耐旱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人工四倍体桑树品种鲁诱1号为母本,二倍体桑树品种育2号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三倍体桑树新品种鲁插1号。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是:中生中熟,节间较密,叶片肥大,长势旺盛,全年产叶量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18.21%;叶质优良,万蚕收茧量比对照品种提高6.5%;有较强的抗寒耐旱性能;发根力强,适宜硬枝扦插。新品种已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树品种审定,在农村中试和扩大试验中均表现出突出的丰产性能,并可扦插育苗,适合在黄河流域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8.
人工无性系四倍体品种圌桑11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由二倍体品种国桑21号(2n=2x=28)嫁接苗诱导的四倍体植株若干枝段,经单芽嫁接进行株系比较,其中看到编号为国桑21号4x-1的株系枝长叶大,再经系统选择育成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圌桑11号(2n=4x=56)。经品试园多年栽培和养蚕鉴定表明,该品种发芽率高,生长旺盛,与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产26.7%,桑叶养蚕的万蚕产茧量提高3.8%,万蚕茧层量提高4.5%,100kg桑产茧量提高5.5%;抗逆性强,叶片肥大,采叶省工,实属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性能稳定的人工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  相似文献   

9.
《北方蚕业》2008,29(3):70-7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四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402通过了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0.
引进由二倍体品种国桑21号(2n=2x=28)嫁接苗诱导的四倍体植株若干枝段,经单芽嫁接进行株系比较,其中看到编号为国桑21号4x-1的株系枝长叶大,再经系统选择育成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圃桑11号(2n=4x=56)。经品试园多年栽培和养蚕鉴定表明,该品种发芽率高,生长旺盛,与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产26.7%,桑叶养蚕的万蚕产茧量提高3.8%,万蚕茧层量提高4.5%,100kg桑产茧量提高5.5%;抗逆性强,叶片肥大,采叶省工,实属综合性状优良,高产性能稳定的人工无性系四倍体桑品种。  相似文献   

11.
桑树人工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的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国 《蚕桑通报》2004,35(2):31-33
对引进的桑人工四倍体品种丰田5号,作了品种比较栽培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丰田5号枝条粗壮,桑叶肥大,表现出典型的桑四倍体性状;且桑叶产量高,与标准二倍体品种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23.8%;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说明在桑的多倍体育种中,选育高产的四倍体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在桑树冬眠期和发芽期,用赤霉素单独及与激动素配合的混合液喷施二倍体桑62号(母本)和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结果表明:用50ppm、100ppm、200ppm的赤霉素单独及与25ppm或50ppm的激动素混合液处理桑树,能使二倍体桑和四倍体桑的发芽率、花芽率和二倍体桑62号(母本)与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杂交后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二倍体桑62号(母本)与四倍体桑桂诱58号(父本)杂交后制种,不同处理的三倍体单果种子重增加0.5%~9.4%,每果种子粒数比对照增加2.3%~11.1%,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4.2~9.4个百分点,赤霉素配合激动素对冬芽发芽率、花芽率和种子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另外,50ppm、100ppm的赤霉素单独及与25ppm或50ppm的激动素混合处理对二倍体桑62号和四倍体桑桂诱58号的冬芽萌发生长和枝条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200ppm以上的赤霉素处理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荣涛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13,(2):12-13,42
圌桑11号是从国桑21号四倍体植株中选出的强势单株,经株系比较,多年定向培育而成的人工同源四倍体品种。2009-2012年在江油的区试成绩,圌桑11号与二倍体对照种湖桑32号相比,全年667m2桑平均产叶量增产26.54%,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3.63%,100kg桑产茧量提高3.39%,抗黑枯性细菌病、抗旱性较强;并表现发芽率高,长势旺盛,叶片肥大,採摘省工,秋叶硬化迟等综合农艺性状。该品种于2013年5月5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公室专家组的田间技术鉴定,适于本省或相似生态条件蚕区的平坝或丘陵缓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桑树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农桑8号、湖桑199号、湖桑197号、育71-1、育2号、湖桑32号等6份二倍体品种和经秋水仙碱化学诱变得到的同源四倍体之间的DNA遗传差异。结果表明:桑树不同材料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农桑8号、湖桑197号、育2号的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间的扩增条带完全一致,无差异;湖桑32号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ISSR多态性最高,达到了23.53%。说明不同桑树材料经秋水仙碱诱变后产生的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产叶量高,耐旱、抗高温性能较强的特点,而且桑叶品质好,检测桑叶干物质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达到25 .0% ~27 .2%,是既适合养蚕用桑,也适合作为畜禽饲料用桑的品种.近年来,"桂桑6号"在广西蚕区推广种植深受广大蚕农喜爱.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将《桑树新品种"桂桑6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纳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广西天峨县实施2年,促进了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在天峨县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2号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将鲁桑系二倍体桑品种桐乡青用秋水仙碱诱导成四倍体,以此为母本与广东桑二倍体伦教10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与二倍体桑品种荷叶白相比,其单位面积产叶量提高36.9%;桑叶养蚕的万蚕茧层量提高10.8%,种茧育单蛾良卵数提高18.3%;中抗桑疫病,农艺性状好,表现出优良三倍体优质高产的典型特性。  相似文献   

18.
更新桑树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进而提高蚕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人于2001年初引进了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进行人工嫁接培育。经过2年试验,与湖桑32号、南一号、湘7920等二倍体桑品种作栽植比较,其产叶量嘉陵20号比湖桑32号增产62.96%,比南一号增产36.08%,比湘7920增产30.73%。嘉陵20...  相似文献   

19.
无性系同源三倍体桑品种陕桑305的育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明斋  王淑侠  苏超 《蚕业科学》2000,26(3):195-196
三倍体 ( 2n =3x =42 )桑品种长势强、产量高、叶质优 ,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桑叶和蚕茧产量[1~3] 。但迄今为止 ,国内外所有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均是通过四倍体 ( 2n =4x =56)与二倍体 ( 2n=2x =2 8)杂交育成的。笔者等从天然与人工混倍体桑中 ,先后分离选拔出一批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系三倍体植株[4] ,其中编号为 30 5- 1的株系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势旺、叶大而厚、产量高、叶质优 ,符合育种目标。经系统观察鉴定后定名为陕桑 30 5,系国内首例人工无性系同源三倍体桑树新品种。 1 99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育成经过1 988…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