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符合负二项分布的昆虫种群密度的一种序贯估计方法,当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已知时,估计过程非常简单。k值的精确估计是对平均密度进行精确估计的必要前提。本文给出了一种估计k值的新方法。这些方法都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害虫田间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2.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8个聚集度指标对四川凉山烟田烟粉虱盛发期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粉虱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所导致;通过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用平均拥挤度(m*/m)、负二项分布指标(K)及久野指数(CA)分析烟粉虱空间分布型更具说服力;并利用空间格局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3.
甘肃狭啮卵在花椒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甘肃狭啮Stenopsocus gansuensis卵在花椒园中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田间甘肃狭啮卵呈聚集分布,kc值为2.7934,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本身行为习性所致。在此基础上,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建立了甘肃狭啮卵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t/D)2(1.7673)/m+0.19887;根据Kuno新的序贯抽样法通式建立了该种群序贯抽样公式:Tn=1.7673/(D20-0.19887/n)。  相似文献   

4.
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槐豆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Wu)]若虫在国槐(Sophora japonicaLinnaeus)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1961)幂法则和Iwao(1971)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槐豆木虱若虫在国槐上呈聚集分布,公共kc值为5.159 0,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行为习性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方法确定了槐豆木虱若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5.
稻田蜘蛛优势种田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彪  秦守明 《昆虫天敌》1989,11(1):20-27
用四种方法测定稻田蜘蛛分布型,结果表现一致。混合种群为潘松分布,趋于正二项分布。四个优势种以草间小黑蛛为潘松分布,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拟水狼蛛均为聚集分布。应用Iwao(1971)提出的以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数((?))的关系为基础决定样本数的公式,求得混合种群理论抽样数n=25.6/(?)-1.7,表明随着蜘蛛数量的增加,所需抽样数依次减少。根据Iwao把序贯抽样过程中接受与拒收的两条直线公式,结合当地稻飞虱发生危害情况,建立了序贯抽样检定表,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保护利用稻田蜘蛛等有益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中必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有必要开展对蜘蛛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上对粘虫进行预测预报时,首先就涉及到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问题。抽样方法的好坏,与估值是否准确有很大关系。作者在粘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对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板栗园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的调查,用昆虫分布型的4种常用理论公式分别进行配合适度的χ2检验,再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回归法对桃蛀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桃蛀螟幼虫种群在板栗园中全部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此外,还利用了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桃蛀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8.
研究、阐明动物(昆虫)空间分布型,有助于我们对其种群数量消长的分析,也是确定资料代换、抽样技术和估计种群密度的理论依据。在天敌与害虫作用系统中,空间分布也是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此,近年来我们结合稻虫综合防治的研究,对稻叶蝉、稻飞虱重要天敌——稻田微蛛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  相似文献   

9.
萧氏松茎象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分析表明,萧氏松茎象幼虫种群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引起的。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或奈曼分布。  相似文献   

10.
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研究昆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方法,通过对3块地6个样点各l00个样方连片逐一取样调查、频次分布拟合和5种聚集指标分析表明,麦红吸浆虫越冬幼虫的田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最适合奈曼分布型,其次适合负二项分布型.聚集强度因田块和样点而异;聚块面积为10cm×10cm或10cm×20cm,从而从理论上证明了目前小麦吸浆虫调查中所采用的31.85πcm2×20cm或10cm×l0cm×20cm取样单位是合理的.室内模拟"Z”字形、棋盘式、双对角线和平行线4种抽样方法各5、10、15个样方抽样结果比较表明,以双对角线15个样方抽样的代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1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X=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13.
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病果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枣浆烂果病病果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k值为1.1905。其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应用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沾化冬枣浆烂果病病果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2/D)2(1.1960/m+0.7929)。并利用负二项分布零频率与均数的理论曲线公式建立了估计该病病果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x=1.1905(P0-0.84-1)。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16.
自五十年代以来,应用于东亚飞蝗蝗区估计蝗蝻种群密度的抽样方法,是样方为10平方尺的筒单随机抽样。本文是以抽样数、抽样消耗、相对精确度为标准,对三种抽样模型、三个抽样单位进行了比较。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提出了在当前蝗蝻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应采用样方为100平方尺的最适配额分层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在精确度方面可以高出现用的抽样方法2倍以上。而抽样时间消耗可相对节约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因为种群分布型的形成与每种昆虫的行为特性(包括取食、聚集、迁移扩散、繁殖等)与遗传特性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对于了解昆虫种群的狷獗、扩散的行为,种群的控制,以及种群的抽样和调查资料的数理统计处理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昆虫种群的分布型一般有两类:即随机分布与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的理论公式一般用 Poisson 分布概率公式表示:  相似文献   

18.
小麦散黑穗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合出了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Pers.)Jens。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部分也符合奈曼分布(A)型。用Iwao、Kuno、Green和Iwao-Kuno方法研究,提出了序贯抽样技术、理论抽样数和随机抽样分布点,以供在测报和防治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两年的田间调查资料,用8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进行检定,得出柑桔木虱卵和若虫的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卵的聚集是由于木虱的习性引起的,若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进行资料代换时可用下列公式: 1.y=log(x+1) 2.x=1n(x+1)本文还提出估计田间种群数量时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稻象甲在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发生较重。为此我们于1989年在永康县对该虫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方法是成虫每田随机调查100—400点;卵每田20点;幼虫和蛹,每田随机调按20—64点,以上各点均为1丛稻。将调查结果,按田块系列统计,用 Iwao 回归法和 Taylor 幕函数法进行分析,表明稻象甲各虫态均为负二项分布,各虫态的理论抽样公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