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目前小麦,玉米穿行套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矛盾,试验研究了加宽小麦,玉米套种行距,改进农业机械及其栽培配套技术,为实现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小麦、玉米窄行套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矛盾,试验研究了加宽小麦、玉米套种行距、改进农业机械及其栽培配套技术,为实现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套种玉米不同带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鸣  余悦贵 《耕作与栽培》1999,(1):13-14,18
在秦岭低山区,改小麦玉米连作为中窄带宽小麦套种玉米,可有效减轻高温干旱对玉米正常抽雄,授粉和灌浆的影响,大幅度制度玉米产量。166.7cm中带宽(或称距),3:2的带比,为小麦套玉米的最佳带宽,两作产量较连作提高21.5%,此带宽可在生产上扩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北疆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分别比常规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复播玉米子粒产量高2.7%、46.1%;生物产量高1.6%、4.3%,蛋白质产量高5.5%、26.6%.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土地当量比为1.54,光能利用率1.19%,温度利用率为100%,其生长季利用指数为1.12.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利用套作的时间延长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南疆小麦/玉米带田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群体干物质积累、光俣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表现出良好的边际效应;三是群体冠层分布合理,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净积累多。进一步提高产量,可通过调整作物行比、提早玉米播期、适当推迟小麦播期,延长玉米生长期特别灌浆时间来达到。其初步结论可为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郭守政 《种子科技》2023,(19):84-8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小麦、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种植效益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模式。目前鄄城县在小麦套种玉米种植上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示范,部分地区农民也肯定了小麦套种玉米所带来的高效益,但是由于应用该栽培技术较晚,还有部分农民受到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小麦套种玉米的价值,在种植实践中还受制于自身种植技术的落后而导致小麦、玉米的产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麦垄套种夏玉米是在沟播小麦垄顶上套种一行夏玉米的种植技术。一般地块小麦每公顷产量8.25t,夏玉米每公顷产量9.0t,年收入2000元左右;高产地块小麦产量可达9t以上,夏玉米达10.5t以上,在确保小麦高产的前提下,要夺取麦垄套夏玉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山西中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套种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小麦玉米7:2的种植模式,选用丰产、杭倒、早熟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和丰产、早熟、耐密晋阳1号玉米新品种,适时配以适宜的套种密度、小麦桔秆粉碎覆盖减(免)玉米中耕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形成全新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是“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由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1998年通过专家鉴定,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采用这种小麦套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缓解了北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热量热不足的矛盾,已累计推广6666.7万hm^2。1999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分别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达成协议,在北疆、南疆进行预备性试验。2000年新疆“两院”分别引进北京“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制作技术”在北疆、南疆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233.3hm^2。.各试验点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贾广杰 《种子科技》2023,(18):64-66
小麦、花生和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农民的收入。然而,传统、单一的作物种植方式往往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也容易导致土壤养分的枯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间作套种模式,这种模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实现了作物的互利共生,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的肥力。文章探讨了间作套种模式要点,以期为提高小麦、玉米、花生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械套种包衣玉米对北疆农作制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生长的拔节期应用机械将包衣的玉米种子播在小麦行中,玉米采用高分子膜包裹,可延迟玉米种子发芽,缩短玉米在小麦行中的生长时间,并充分利用了小麦收获后的光热资源,这一技术实现了小麦大种玉米的机械化,改变了传统套种的方法,通过对机械套种包衣玉米的特点及北疆的气候条件,玉米生产的分析,总结了机械套种包衣玉米对北疆的农作制度,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套种玉米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山东膝州市≥10℃积温不足4500℃,小麦套种玉米两熟较接花作两熟稳产,从1980年起,两作物套种的高产栽培实践,初步总结制订出本市小麦、玉米套种两熟丰产栽培的6项技术指标.1987-1988年应用于大坞镇农技站500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套种模式小麦群体发育情况的调查分析,在6:2式套种(6行小麦占地1.25m,2行棉花占地0.6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2.43%,绝对边行优势为18.62%,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4.71%,相对边行优势为26.98%;12:2:2式套种(12行小麦占地2.6m,2行棉花和2行西瓜占地1.2m)模式下,小麦理论减产率为33.33%,绝对边行优势为18.62%,套种实际减产率为14.71%,相对边行优势为38.38%。  相似文献   

14.
小麦套玉米平衡施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对参试肥料因子N、P、K 在小麦套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从而获得本县不同农田等级种植小麦套玉米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合理产量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分析N、P、K三因子之间的主效因和交互效因,构建本县不同肥力水平农田(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玉米的施肥配方,为肥料配方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本地区与该试地验肥力相当的中产田可按照上述经济合理产量的施肥量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每公顷应施:纯N=571.23 kg P2O5=121.38kg、 K2O=68.6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77:1。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小麦套种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小麦机械收获的面积不断扩大 ,为了从目前应用的 4种收割机的机收带型中选择使小麦玉米达到最佳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带型模式 ,而设立此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田情况试验设在永宁县扬和乡红星七队 ,前茬为小麦套种玉米 ,地力中等。播前施碳铵 75 0kg/hm2 ,尿素 2 2 5kg/hm2 ,小麦带种肥磷二铵 15 0kg/hm2 ,玉米带种肥磷二铵 75kg/hm2 。小麦品种为永良 15号 ,玉米品种为农大 3138。1.2 处理与方法本试验根据目前已使用的收割机的类型设 4个处理 ,重复 3次 ,随机区组设计 ,处理A …  相似文献   

16.
玉米小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海宏文(辽宁省阜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123100)冯兴安贾祝武(阜新县沙拉乡农技站)(阜新县大板乡农技站)玉米小麦(简称米麦)间作增产技术是我省“九五”期间重点推广项目。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米麦间作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积极改进和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小麦-冬菜-三樱椒-玉米”间作套种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小麦茬口安排,以及套种作物的选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冬麦复种玉米间大豆,是贵州旱地全年复种的主要方式。“六五”期间对玉米间大豆已有较详尽研究。认为不同生产条件,其最佳玉米间大豆的密度配置和种植方式不同。如果将玉米间大豆放在全年复种中考虑,与前作小麦的接茬方式为连作复种或套种。采用套种方式对  相似文献   

19.
杂种小麦源库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王树安  王纪华 《作物学报》1994,20(4):426-431
对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包括杂种小麦亲本)的比较研究表明:杂种小麦在顶部二叶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累积蒸腾量、叶片功能持续期以及光全有效叶面积上显著优于普通小麦、叶源量高出30.22%。杂种小麦籽粒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及玉米素核苷(ZR)含量在发育各时期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但杂种小麦的叶鞘、茎干重  相似文献   

20.
从选地、整地、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介绍烤烟套种玉米间作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