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指导江优919生产,于2013年在余庆县白泥镇开展了0.85万穴/667m2、1.12万穴/667m2、1.33万穴/667m2、1.52万穴/667m24个不同密度丢秧试验。结果表明:丢秧1.12万窝/667m2单产最高,为750.4kg/667m2;其次为1.33万窝/667m2,单产727.7kg/667m2。说明在试验区或相似生态条件下,江优919适宜丢秧密度为1.12万~1.33万窝/667m2。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挖足其水稻增产潜力,试验设3种不同栽插方式,即三角丛植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秧及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插方式,以三角丛植栽培法产量最高达736.48kg/667m^2,较宽行稀窝栽3粒谷秧667m^2产730.92kg和宽行窄距窝栽1粒谷秧667m^2产710.91kg分别提高单产0.85%和3.59%。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不同厢面宽度丢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以2m开厢丢秧产量居第1位,单产579.4kg/667m^2;其次是2.67m开厢行秧产量居第2位,单产568.9kg/667m^2;产量最低是4.67m开厢丢秧产量最低,单产531.4kg/667m^2;其次是4m开厢丢秧单产536.4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丢秧是一种适宜贵州省山地区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为探索水稻新品种江两优3号的适宜丢秧密度,开展了5个不同丢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江两优3号最适丢秧密度为12 000窝/667m2,单产最高,达687.01kg/667m2,比10 000窝/667m2和180 00窝/667m2显著增产,但与16 000窝/667m2和14 000窝/667m2无明显差异,说明在凤冈县江两优3号适宜丢秧密度为12 000~16 000窝/667m2。  相似文献   

5.
梁忠义  张曲 《耕作与栽培》2011,(6):30-30,48
通过试验探讨了6种无盘旱育丢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无盘旱育丢秧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明显,密度增加到1.33万穴/667m2后又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以丢1.33万穴/667 m2的产量最高,其次是丢1.2万穴/667 m2,丢秧密度1.6万穴产量比0.8万穴还要低5.4kg/667m2.  相似文献   

6.
脱毒甘薯适宜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利 《耕作与栽培》2007,(1):22-22,53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脱毒甘薯在720m海拔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插5000/667m2窝产量最高,单产为2678.4kg/667m2,其次栽4000/667m2窝,单产为2537.6kg/667m2,第3是栽6000窝/667m2,单产为2436.8kg/667m2,栽插3000窝/667m2产量最低,单产为2122kg/667m2,经方差分析区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析讨论认为栽4000~5000窝/667m2是甘薯一号在该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沼液不同时间浸种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用沼液不同时间浸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产量最高,单产达566·7kg/667m2,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80kg,增幅14·1%;处理B单产536·7kg/667m2,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50kg,增幅9·3%;处理D单产516·7kg/667m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30kg,增幅5·8%;处理A单产达503·3kg/667m2,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16·6kg,增幅3·3%。由此可看出,对于中晚熟水稻,用沼液最佳浸种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务川栽培的番茄品种,进行了6个蕃茄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表明:金刚12号产量居第1位,单产3356.0 kg/667m2;其次是红珍宝产量居第2位,单产3345.8 kg/667m2;产量居第3位的是红帅4041,单产3345.8kg/667m2.适宜在务川种植.  相似文献   

9.
应用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水稻旱育中大苗丢秧施氮、钾肥不同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A2B2(施N10kg/667m^2、施K2O10kg/667m^2产量居第1住,单产达693.3kg/667m^2;其次是处理A3B3产量居第2位,单产达686.7kg/667m^2;产量居第3是处理A3B1单产643.3kg/667m^2;产量最的低A1B1处理单产536.7kg/667m^2,其次是处理A1B3单产583.3kg/667m^2。  相似文献   

10.
脱毒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随机区组方法,探讨研究费乌瑞它在生产中的最佳群体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栽6000/667m2窝产量最高,单产为1813.5kg/667m2,比栽5000窝/667m2增产4.5%,比栽7000窝/667m2增产6.8%,比栽4000窝/667m2增产23.6%,比栽3000窝/667m2增产31.4%,其次是栽5000窝/667m2,单产为1732.4kg,比栽7000窝/667m2增产2.1%,比栽4000窝/667m2增产18.1%,比栽3000窝/667m2增产25.5%。第3是栽7000窝/667m2,单产为1697.5kg/667m2,比栽4000窝/667m2增产15.7%,比栽3000窝/667m2增产23%。第4是栽4000窝/667m2,单产为1466.8kg,比栽3000窝/667m2增产6.3%。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在大面积生产中,费乌瑞它的净作栽插密度以5000~6000窝/667m2为好,能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泰国架豆在海拔960m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插2800窝/667m2产量最高,单产为1304.4kg/667m2,其次是2500窝/667m2,单产为1204.4kg/667m2,第3是3100窝/667m2,单产为1133kg/667m2,第4是2200窝/667m2,单产为1128.5kg/667m2,栽3400窝/667m2产量最低,单产为1062.6kg/667m2。经方差分析区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讨论认为栽插群体为2500~2800窝/667m2是泰国架豆在该地区的最佳群体结构,可作为大面积生产推广指导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展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99栽7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单产187.87kg/667m2,栽6000株/667m2产量居第2.单产172.31kg/667mz,油研599在余庆县海拔780m左右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在6000~7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三系杂交中稻组合农香优676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基本苗为副区,对农香优676润湿育秧移栽的最适密度和基本苗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农香优移栽密度为16.7 cm×26.7 cm,基本苗为每蔸插2粒谷秧时,综合表现最好,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蹲秧栽培就是在移栽前5~7d将秧苗先拔起直立放在秧板上,待移栽当日再洗泥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切断部分秧苗根系,促使水稻根系发育,其结果表现为每穗粒数增多,抗早衰性加强,产量增加。去年在早、晚两季进行对比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1蹲秧栽培的产量表现早季威优48-2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3.6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46.3kg,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6.5%;晚季汕优10号蹲秧栽培法平均667m2产406.8kg,常规栽培法平均667m2产354.3kg,蹲秧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4.8%(表1)。表1蹲秧栽培产量表现k…  相似文献   

15.
利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本苗及行窝距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以12万茎/667m2产量最高,达623.7kg/667m2,6万茎/667m2产量最低,仅559.1kg/667m2.行距25 cm的单产比行距为28.57cm的单产高46.9kg/667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关兴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1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2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kg,比对照增产255kg,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7.
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最佳施用时期与施用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不同施用时期不同施用量对脱毒甘薯1号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60%作移栽底肥施用,40%作团棵肥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产2083.3kg/667m2,其次以施脱毒甘薯专用配方肥50kg/667m2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820kg/667m2,产量最低以习惯施肥,即土杂肥100kg/667m2用猪粪水拌湿作甘薯移栽底肥施用1286.7kg/667m2。  相似文献   

18.
试验在安龙县本地水稻适宜栽插密度1.1万穴/667m2的基础上,探讨适宜的栽插规格和配置,设置了14.85cm×39.6cm、18.15cm×33cm、19.8cm×29.7cm、21.45cm×27.72cm、(39.6cm+26.4cm)×18.15cm五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处理中,以19.8cm×29.7cm规格的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单产为889.3kg/667m2,并呈现出随着栽插穴(株)距的减小,单产呈下降的趋势。在相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宽窄行栽插方式(39.6cm+26.4cm)×18.15cml的产量性状最好,单产最高为897.98kg/667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和性状的关系,以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886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移栽、直播)和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不施的处理增产4.0%~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606.97kg/667m2,比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产2.25%~4.6%,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增产9.64%。移栽方式施用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3kg/667m2处理的性状较好,每穗总粒数162.27粒、每穗实粒数143.31粒、结实率88.32%,分别比移栽方式不施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增加2.56粒、8.49粒和3.9个百分点。久佳复合微生物肥料对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袁雨晴  胡朝凤 《耕作与栽培》2013,(1):18+14-18,14
"红缨子"高粱是酿造酱香型白酒的专用品种,在生产实际中不同叶龄移栽时,其产量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试验的研究,探索最适移栽叶龄对提高其产量有着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3叶1心移栽产量最高为248.89kg/667m2;5叶1心移栽的居第2,产量为241.48kg/667m2,4叶1心移栽的居第3,产量为232.59kg/667m2,6叶1心移栽的居第4,产量为217.78kg/667m2,7叶1心移栽的最低为205.93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