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为了保证封建收入,宋政府制定了与田赋徭役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注重加强田赋管理防止赋役流失。然而,贫富赋役之不均的现象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宋政府颁布了减轻农民负担的法令,尽管轻赋措施对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实效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秦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诸子不复分封.由此,秦天子以下,天下莫非齐民,中间的只有代表皇权的守令,皇帝与臣民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这也可说是韩非子理想的实现,使强宗大族不复能专垄断赋役所自出的人力资源.《韩非子》:“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赋而上不得者万数.”  相似文献   

3.
研究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史,必然涉及到该时期的田亩制度。在目前,对于秦国和汉初的亩制,比较流行的看法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便实行了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而在汉初,却是采用的百步为亩的小亩制。但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尤其是近年来出土的秦汉简牍,这些看法已经值得重新考虑了。(一)汉代以后的一些文献资料,曾经提到商鞅变法始创二百四十步为亩之制。徐锴本《说本解  相似文献   

4.
刘云 《农业考古》2012,(6):60-65
土地登记是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并据此建立国家赋役制度,这必然形成一系列簿籍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土地管理制度。(1)换言之,赋役簿籍是中国古代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廷编户齐民的主要外在形式,是朝廷向民众征派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沟通社会的主要纽带之一。所以有学者认为簿籍  相似文献   

5.
四川汉代陂塘水田模型考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发达区域之一。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河渠密布,岷江等水系成放射状流经各处。盆地气候温暖湿润,如左思《蜀都赋》云:“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极有利于水生作物的生长,这决定了四川汉代农业具有水田陂塘众多这一特征。历年来在成都平原出土的水田陂塘陶(石)模型,就反映了四川汉代农业的一个主要方面。笔者将历年来出土的汉代水田陂塘实物介绍于下,并结合文献材料对四川汉代的水田陂塘的状况作一考述。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北方朝廷对各地物产、特别时令水果"岁以为常"的需求,是形成贡橘制度的动因。南方橘子到达宫廷,需要中央少府、太官令、御羞等机构与地方官府及橘官等共同配合,完成贡橘接收与发出工作。将二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邮传制度,中央丞相总领,太尉(武帝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管辖,地方由郡(县)守负责,郡(县)尉直接管理运输,由此形成秦汉贡橘制度。贡橘制度对特殊农作物管理、进贡、邮传及各机构配合是很大考验,同时,对出土秦汉封泥"御羞"、"中羞"、"橘官"、"橘印"、"严道橘丞"等含义及相互关系的揭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身边有很多朋友小名叫阿三阿四、阿猫阿狗、铁蛋柱子之类。据历史记载,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小名"的类称。最知名的当属孔子的小名"丘",还有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是犬子,再有一个有意思的晋成  相似文献   

8.
<正>身边有很多朋友小名叫阿三阿四、阿猫阿狗、铁蛋柱子之类。据历史记载,我国秦汉时期就有了"小名"的类称。最知名的当属孔子的小名"丘",还有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小名是犬子,再有一个有意思的晋成  相似文献   

9.
考察汉代奴婢放良问题,对秦汉奴婢问题的揭示不无裨益。主要从汉代法律、诏令及史实三方面,分析了汉代奴婢放良措施,并就放良奴婢的善后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兽医学的长足性发展推动了牲畜养殖业的繁荣。与前代相比,秦汉兽医群体的规模更大,医术也更为精湛。秦汉牲畜常见疾病大致包括瘟疫、"病中""咳涕"等内科疾病和创伤、眼疾、皮肤病等外科疾病。鉴于病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兽医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实践与理论并重、多样性与灵活性并重的原则,主要采取药物法、手术法、熏烤法及巫术法保障牲畜的生命健康。兽医数量的增加、医术的进步和医理的发展表明,秦汉兽医学已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系统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商鞅变法“除井田,开阡陌”后,军功爵制在秦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并延续到整个汉代,建立了二十级军功爵。在授田方面为“名田制”,按照军功爵高低授田。名田制实际也是限田制,给了有爵位人的占田资格,限制普通平民的发展。汉初由于官府公开卖爵,土地的自由买卖,一部分“富民、豪民、富商占有较多的土地,成了豪民地主。豪民乃大量出现,并逐渐形成为新的一种地主经济类型,大量使用奴隶。东汉以来豪强地主恶性膨胀,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动乱,造成不论南方和北方都出现大量使用农奴的庄园经济。秦汉时期的名田制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豪强庄园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大动乱则是其外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是隋唐国强大的密码,但是这一体系之中有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国家一定要有着充分的土地去支配,否则就会导致建立在其上的国家税收制度的失效。中唐以来,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及大量浮逃户的出现,建立在土地公有制上的租庸调也随之失灵,李唐王朝只有日益缩小的税基。故中唐以来,"两税法"逐渐代替"租庸调"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农业税收制度,但两税法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只能"救时之弊"。两税法的实施至多在税收项目和征收手续上有所简化,但是对剥削量而言并没有减少,所以也并未减轻农民负担,更没有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问题,最终导致李唐王朝的税收彻底瓦解。  相似文献   

13.
秦汉墓葬中,经常发现有陶仓、陶困等储粮模型明器的随葬。据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困出现于春秋晚期的秦国墓地中,并于西汉中后期开始在中原乃至全国范围内盛行开来;而陶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关中汉墓中,在东汉时开始骤然增多,并盛行全国。陶团最先出现在春秋晚期的秦墓,与秦国的农业发展和秦人的价值观及丧葬习俗分不开,而陶困和陶仓的流行时间的不同与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已呈现体系化的特征,它包含农业灾害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农业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秦代官府文书和汉代告地策的行文格式的对比,认为所谓告地策的行文程式,实际上是秦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照搬。如果按照这种官府文书的行文程式来检讨那些被认为是告地策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告地策都是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而且一共也就5块而已。  相似文献   

18.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李超  郭金龙  周率 《农业考古》2020,(1):228-234
秦铜器铭文中出现的"莤府",是专为管理秦王用"酒"所设职官,即酿酒和供酒的机构。以此为据,可将"■莤■印"这枚残缺的秦封泥内容还原,应为"泰官莤印"。"莤府"是"少府"之下"泰(大)官"属官,在太(泰)官掌管饮、食的范围内,"莤府"是主管"饮"方面的职官,包括酒的生产和供应等。"泰官莤印"为秦封泥职官增添新的品类,对秦官制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自首制度出现于夏朝,确立于秦汉,在汉朝有所发展和完善,在唐律中更是达到了集大成的境地。宋承唐制。明、清两代对之有进一步发展;但唐律自首制度的基本原则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