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南靖县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规律,2019年10—12月南靖县进行了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出现2个发生高峰,最高诱蛾量出现在11月11日,以玉米上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数量最多,茄子和辣椒上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数量次之;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他作物上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其中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危害较重,抽雄后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2.
文章调查了自然感虫条件下德宏州生产上常用的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抗虫性。结果显示,苗期和小喇叭口期玉米受害最严重,大喇叭口期玉米次之,开花抽丝期、抽雄期草地贪夜蛾危害指数较低。不同玉米生育期各个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的虫口数量与玉米受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草地贪夜蛾成虫产卵偏好于宣宏18号和桥单6号。在危害高峰期,滇玉888、宣宏18号危害最重,危害指数分别为48.67、48;垦玉1505危害较轻,抗虫性较好。本试验通过评测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以确定潜在的抗性玉米品种,为后续培育抗虫品种与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种群动态及发生规律、筛选具有抗虫性的玉米种质资源,有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3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定期、定点、定株的田间系统调查,记录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为害部位和龄期,明确幼虫种群数量动态、垂直分布动态、空间分布型及不同玉米品种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抗性。【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抽雄期种群数量达到最高,随着果穗成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不同玉米品种上草地贪夜蛾幼虫种群数量消长趋势大体一致,但发生数量存在差异。不同玉米生育期,幼虫种群在玉米上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喇叭口期为害上部心叶,抽雄期及以后为害雌穗及其苞叶。草地贪夜蛾种群在玉米抽雄期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为自然因子引起,其他生育期呈均匀分布,总体上呈聚集-扩散-聚集的趋势。受害最轻的品种瑞白6号与受害最重的品种TR151之间的虫情指数相差3.5倍以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能造成危害,发生高峰期为8月上旬玉米抽雄期;不同玉米品种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石林县草地贪夜...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南靖县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情况和和规律,2019年10月至12月,对南靖县进行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监测,其中对靖城镇、金山镇、和溪镇、船场镇、梅林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下半年总共发生两个高峰,最高诱蛾量在11月11日,以玉米、茄子和辣椒上成虫发生数量较多,玉米最多;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危害玉米,在10月21日左右出现高峰,其它作物没有发现草地贪危害,危害玉米偏向于苗期、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苗期最严重,抽雄后危害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4月在巍山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和危害,9月发现青贮玉米田间自然条件下绿僵菌感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现象。为了掌握绿僵菌感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规律,作者在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规律的基础上,通过3年多的持续不断跟踪监测调查,明确了晚播青贮玉米受草地贪夜蛾危害较重且其幼虫更易受到绿僵菌的感染[1],同时初步摸清绿僵菌感染能力逐年明显上升,低温条件下自然感染能力更高,1~5龄幼虫自然感染率高达86%。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草地贪夜蛾迁入国内,导致玉米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该文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征与对玉米的危害,提出光线诱杀、定期查卵、生物治理、化学防治等防控措施,以期减轻虫害对玉米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1.课程简介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重大迁飞性害虫.湖南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草地贪夜蛾可为害300多种作物,主要危害玉米,而湖南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生育期很不一致,草地贪夜蛾极易持续危害玉米,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本期课程将从草地贪夜蛾发生特点、为害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繁殖速度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最为严重。该文首先阐述了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征、对玉米的危害表现及其对勐腊县玉米生产造成的损失。然后提出草地贪夜蛾防控策略,可采取成虫诱杀技术与幼虫防治技术对虫害进行治理,希望能够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施甸县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状况,通过安装监测诱捕工具、田间系统调查2种方式,调查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生育期玉米作物的危害。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海波高度、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危害有差异性;监测工具以性诱剂诱测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对草地贪夜蛾还不具备有效的生态控制方法,短时间发生草地贪夜蛾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该文主要阐述草地贪夜蛾防治目标,重点从生物、农业、理化诱控以及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并且通过试验研究,讨论了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选用云南省保山市3种类型4个常见的玉米品种:甜质型玉米“正甜99”、糯质型玉米“花糯168”及饲用型玉米“恩白玉3号”和“富玉6号”,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产卵量、幼虫生长发育历期和取食选择率。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个玉米品种上的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在正甜99上的卵块数和卵粒数最多,分别为12.67块和1 001.67粒,而在其他3个玉米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取食不同玉米品种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总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寿命也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取食富玉6号的幼虫总历期、蛹历期最长,分别为17.09、10.93 d,成虫寿命则以取食正甜99的最长,为13.89 d;草地贪夜蛾3~6龄各龄期幼虫对4个玉米品种的取食选择具有明显趋向性,均以对正甜99的取食选择率最高,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玉米品种的取食选择率(P<0.05)。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草地贪夜蛾作为外来入侵重大迁飞性害虫,已在中国南方定殖,同时境外虫源持续迁入,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湖南省是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面临春季北迁、本土繁殖、秋季南回等多重虫源的压力;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生育期不一致,草地贪夜蛾极易在玉米上持续发生危害,防控形势复杂严峻.草地贪夜蛾可危害300多种作物,主要危害玉米,不排除其向水稻、高粱、花生、大豆、马铃薯、烟草等其他作物转移的可能性,一旦大面积暴发,将形成全区域生物灾害,严重威胁湖南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发生规律以及不同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福建省龙海地区开展了草地贪夜蛾周年发生动态监测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福建闽南地区草地贪夜蛾危害期主要集中在4—11月,一年内共出现2个明显高峰,全年最高诱蛾量在10月上旬,草地贪夜蛾可周年繁殖。苗期、喇叭口期和灌浆期3个不同生育期药剂防控效果比较,化学农药防治区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在80%以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防治区比化学农药防治区产量提高5%,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全程防治方案可以在草地贪夜蛾防控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指标,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虫和模拟防治方法,以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接入草地贪夜蛾3龄初期幼虫,设0、1、2和3头·株-14个处理,重复3次,接虫后第7天喷药杀灭幼虫,待受害叶片完全长出后调查玉米叶面积,至玉米收获期调查株高、穗长、穗直径、百粒质量、穗粒质量、产量等指标,计算草地贪夜蛾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及防治指标。【结果】玉米受害叶面积、叶面积损失率和产量损失率均随幼虫密度提高而加大,2021年夏玉米3个生育时期平均每头幼虫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分别为7.54%、4.99%和3.96%,2022年分别为7.33%、5.34%和4.59%。产量水平7 500~12 000 kg·hm-2条件下,化学防治为主时,夏玉米小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指标为11.1~17.6头·百株-1,大喇叭口期为15.9~25.4头·百株-1,吐丝期为21.9~35.0头·百株-1<...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草地贪夜蛾对云南省生产上常用玉米品种的危害情况,采取统防统治。结果表明,玉米被害株率明显下降,草地贪夜蛾危害果穗被害位点数明显下降,还发现草地贪夜蛾可以通过玉米果穗顶部花丝处、玉米果穗中部以及玉米果穗基部钻蛀取食,其中通过玉米果穗顶部花丝处钻蛀取食占57%~100%,玉米果穗中部苞叶钻蛀取食占4%~40%,玉米果穗基部苞叶钻蛀取食占1%~3%,虽然钻蛀玉米果穗中部和果穗基部取食的比例只有1%~40%,但是从玉米果穗苞叶的中部和基部钻蛀,严重影响玉米果穗商品价值。此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精准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的特征特性及危害玉米症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9,(6):61-62
为玉米生产上搞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特征特性、危害玉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9年3月下旬,全球预警的世界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文山州,首次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作物为冬早玉米。9月4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危害生姜植株,通过普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发生区域、系统监测观察其发生发展动态,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具有适生范围广、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严重时可使玉米减产20%-40%,其世代更迭快,28℃下,30天左右完成一个世代。2019年王集镇夏玉米病虫害防控是不平凡的一年,草地贪夜蛾在王集镇首次发现,笔者现就王集镇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初报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