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茶叶采摘主要是靠手工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采茶劳力十分短缺,往往出现滥采、迟采和采老叶等情况,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及茶树下一轮新梢的萌发生长.因此,广大茶区对实现采茶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然而,近30年来.我国研制的10多种采茶机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多种采茶机,使用效果都不大理想,其原因之一主要是我国茶园管理水平较差,不适应这类往复式采茶机要求之故.鉴于我国茶国现状,笔者试制了一种新型采茶机——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该机1992年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92225538·5,现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7,29(1):48-50
悬吊式喷液管;卷盘软管喷灌机;固态茶素含片;手提式单人采茶机;一种炒茶锅的加热装置;手扶式双人采茶机;改良的茶叶提香机;采茶器;用废弃茶渣发酵生产茶园专用有机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芳 《福建茶叶》2016,(12):121-122
在茶叶生产与机械创制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茶叶种植、采摘与加工的机械品牌和生产经验。本文就自走式采茶机生产应用过程中,液压系统的设计进行阐述。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自走式采茶机的应用状况,优化液压系统的设计思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液压系统的设计状况进行试验,从而为自走式采茶机的功能发挥提供帮助。通过开展相关试验活动,从而对自走式采茶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状况形成全面有效了解。  相似文献   

4.
临安市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机械化采茶,不仅能提高工效,增加效益,还是节省大批劳动力,缓解采摘洪峰,缩短采摘周期,保证鲜叶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措施。1 采茶机用在缓坡茶园中的工效临安市青山镇坎头村章建春承包84hm2茶园,全部茶园为缓坡地,坡度5-12度。是蒸青茶定点的原料基地,除早春采一部分名优茶外,全年茶叶全部实行机械化采茶,配备一台V8NEWZ2双人孤形采茶机,价格8500元/台。一台采茶机正常情况下采茶需5人同时工作,二人采茶,一人在后面拉茶叶袋,另二人将采满鲜叶的茶叶袋扛到山下,倒在大的竹篓里(运鲜叶费用不计算在内)。经…  相似文献   

5.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机采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精细采摘要求、对芽叶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克服现有困难,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模式,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茶园机械化,为采茶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概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茶园生产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采茶机的研究工作,70年代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出多种实用型采茶机械,但因配套动力不理想,刀片、软轴易损等问题,未能推广使用。80年代我国采茶机械研究进入新的时机,采茶机、修剪机、重剪机都有了质的提高,推广力度大,由于当时茶树高低不平,机械性能不稳定,加上80年代和近十年来进口机械增多,国产采茶机受到冲击,目前在使用的采摘机械,多为Et本所生产,但这种引进的采茶机械价格昂贵,国内只有极少数有经济实力的茶叶生产食业买得起。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茶鲜叶采摘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以及采摘完整率,降低采茶机系统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本研究提出了机采茶蓬面割刀自动仿形方法和分布式快速控制原型机低成本开发方法,研制了仿形采茶样机,并开展室内和田间试验.仿形采茶机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感知往复式割刀与茶树蓬面间的距离信息,通过丝杆实现仿形传动;利用Hampel滤波和低通滤...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富余的农村劳力流向乡镇企业和商品流通的第三产业.某区采条劳力趋于紧张,虽大幅度提高采茶工资,也难对到采茶工,因此,茶叶乱采、员采、粗老,品质下降影响了茶叶产品的质量,解决采茶问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欧茶厂于1989年初特从杭州购进五台PHV100型双人采茶机和登台All0L型双人经修剪机,在乌龙茶区试用,为将开推广使用来某机打下基础.1.采艺机在乌龙茶区使用的可能性1.1闽北马龙茶春茶来制一般从“谷雨”至“立夏”之间,仅半个多月,采摘批次少且集中,以南雅镇来说,…  相似文献   

9.
苏洪生 《茶叶》1990,16(1):48-48
我县现有茶园36400亩,年产于茶最高年近2000吨。过去都以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费用多,每半公斤鲜叶一般需采摘费用0.1元,最高达0.25元,约占生产成本的34.5%。同时近年来乡镇企业及其他副业发展快,采茶劳动力少。去年,我县通过省农业厅购进日产双人采茶机二台、单人一台。于8月9日开始在我县牧工商公司、县林场、傅村农牧场、择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一种微电机驱动采茶机的设计方法及有关切割与集叶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切割部分的优化设计,找到了减少碎片率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由于茶叶生产迅速发展,茶叶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春茶采摘劳力尤为紧缺.为此,珪前茶场购置了双人弧形修剪机1台,双人弧形采茶机3台,对黄旦、本山、毛蟹、梅占等四个品种在修剪的基础上,培养整齐树冠,全部用采茶机采茶,大大缓解了采茶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铁观音茶树树冠开张,枝条斜生,分枝部位低、角度大,稀疏不齐,机采效果差,仍需人工采摘。因采摘顶芽未开腱的铁观音鲜叶,  相似文献   

12.
4C─80型微电机驱动采茶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陆寿 《茶叶科学》1996,16(1):9-12
阐述了一种微电机驱动采茶机的设计方法及有关切割与集叶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切割部分的优化设计,找到了减少碎片率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大宗茶机械化采收,提升大宗茶鲜叶采收效率与质量,针对目前仿形采茶机感知传感器易受接触作用力、自然光照或茶蓬面叶片间隙影响,提出了融合2D激光雷达与航向姿态参考系统(Attitude and heading reference system,AHRS)的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研制精度验证试验台与自动仿形采茶样机,分别开展了室内与田间试验。采茶机采用2D激光雷达测量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信息,为提升测距精度与实时性,结合AHRS感知的加速度信息,提出了融合2D激光雷达测距与加速度信息(Fusion of2D-LiDAR ranging and acceleration,FLRA)的采茶机割刀仿形距离估计算法,并研制了算法精度验证装置和方法,验证了算法有效性。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处理前仿形距离测距误差均值为36.53 mm,标准差为23.21 mm,算法处理后仿形距离估计误差均值为8.56 mm,标准差为6.31 mm,算法处理后的输出数据延迟更小,提升了仿形距离测距精度与实时性。田间试验表明,鲜叶采收效率达180~210 kg·h-1,割刀...  相似文献   

14.
绪言日本在六十年代初期,采茶工具主要靠采茶剪和单人采茶机。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双人采茶机开始使用。那时,由于茶树品种混杂、树冠高低不平、采茶机质量不过关,机采非常困难,也曾有人怀疑:机械化采茶是否可行?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劳动力的昂贵,高效率地机械采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龙海县在推广应用采茶机采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该县部分茶区,因丘陵梯层茶园梯面积小,使用动力采茶机采茶不方便以及因购置动力采茶机,需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个体户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我站于一九九○年秋茶开始,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机采茶鲜叶分级设备存在的分级效率低、对鲜叶损伤大等问题.以振动式机采茶鲜叶分级机为试验对象,提出了一种茶鲜叶粘弹性物料建模方法,并以振动频率、振动方向角、振幅为自变量,以筛分率、优质茶筛分率为目标优化值,基于EDE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试验,运用响应面优化法得到优化参数为振动频率29.0 Hz、振幅9.0 mm、振...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采茶在福建省的适应性、经济性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化采茶在福建省已经起步。这项技术能否顺利推开,与地理环境、生产条件、劳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因素对机采的适应性,以及机采的经济性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我省的茶叶生产情况,对机械化采茶在我省的适应性作了综合分析,并计算和评价了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机采和机剪的生产率、工效、作业成本等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在自用型和服务型的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提出适合我省省情的机械化采茶基本模式,展望了今后十年我省机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采茶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探索研究,虽获重大进展,但至今仍然未能全面推广,成为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难题,原因主要是当前的茶园大都品种混杂,特性各异,加上气候、土壤等外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致使茶树长势不一,园貌各异,很难形成平整匀齐的采摘面而不适应机采,同时也给采茶机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笔者近年研制的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见《中国茶叶》1994年第五期“简介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一文),充分考虑了我国茶园的上述情况,已将采幅大胆地缩小至几十毫米的范围内,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对茶园树冠平整度的要求(相对于目前日本产的往复式采茶机对茶园要求而言),以适应在我国广大茶园中应用.因为采幅越窄,采摘面上茶梢长势的差异就越小,机采鲜叶的质量也就越高.但采幅越窄,采摘效率也就越低,采摘质量与采摘效率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笔者通过反复试验,已将该机的采幅设计成无级可调式,较好地协调了这一对矛盾.目前该机已申请了专利(专利号:ZL92225538.5),并在江苏省无锡县堰桥中学橡塑电器五金厂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9.
大南山华侨管理区是广东乌龙茶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密植投产茶园1500亩,全部以机采茶代替手采茶。早期种植的品种有梅占、毛蟹、福建水仙,近期以黄旦、福建八仙茶为主,有少量岭头单丛,还引进台茶金萱品种试种。近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为了提高生产加工品质。我们在提高鲜叶品质和加工品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8,30(11):40-41
专利:从茶油中提炼出的生物杀虫剂;专利:一种采茶机;专利:平阳黄汤茶叶的加工工艺;专利:电动炒茶机;专利:新型茶叶成形加工流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