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养殖水体氨氮积累危害与生物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包括氮、碳、磷、硫四种主要物质,而后三者形成的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鱼类的影响程度不是太大,当氮以分子氨态或亚硝酸盐氮态存在时,却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当前以强饲为特征的集约养殖方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成为水体系统循环过程的制约瓶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甚至污染,引发出诸多病害、药残、食品隐患等问题.水体系统的氨氮循环及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水库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就是利用取得专利的生态浮床技术,在水面表层养殖水生经济植物,在中下层养殖鱼类。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给水生植物提供营养,水生植物消耗水中氨氮及矿物元素,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同时还可以美化水体景观,既净化了水质,水生蔬菜又为鱼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溶氧,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鱼类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达到资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2008,35(4)
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氨、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4.
国内     
江苏吴江水产养殖试水尾水循环利用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成分,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杀手。江苏吴江横扇镇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水循环利用。该池塘养殖水净化与循环利用工程通过调整养殖模式、调优品种结构来提高自净能力,再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控制因水产养殖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闽侯县、福清市两家淡水鱼养殖场先后发生了由粪便污染造成的鱼类死亡事件.通过调查证实两家养殖场受污染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总大肠菌群指标超标,其中闽侯县养殖场受粪便污染导致水中耗氧物质增加,消耗水中氧气致使鱼类缺氧而死亡,死亡区域水中溶解氧0.55~0.92 mg/L.福清市养殖场的养殖水体受粪便污染,水体中浮游植物利用大量氮磷营养物质迅速增长(9.58×107 ~1.05×108个/L),在白天光合作用下产生大量氧气,溶解氧超饱和,达180% ~ 183%,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引发pH升高(9.59 ~9.79).使得水体中大量NH4向NH3转化,造成水中非离子氨含量升高,致使鱼类死亡.本文分析这两起渔业污染事故养殖水体中各指标因子的变化情况,认为粪便造成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非离子氨和总大肠菌群升高,但导致鱼类死亡的致死因素则是缺氧及非离子氨中毒.  相似文献   

6.
正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界向水体中排放有机物;二是生长在水体中的生物群体产生的有机物以及水体底泥释放的有机物。在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氮、碳、磷、硫4种,氮的分子氨态及亚硝酸氮态存在形式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高密度养殖模式加大了水体有机氮物质分解转化的负荷,微生物分解环节严重受阻,从而制约了水体系统循环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与生态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迅速发展,在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中,残饵和排泄物的数量超过了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导致水中氮、磷含量增加,水质恶化,底质污染严重,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最终造成养殖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失调,甚至受阻;养殖生物生长变慢,病害加重,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产生了养殖污染。所谓养殖污染,即指水生动物不断排出的粪便及残饵等废物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水流的冲刷速度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微电解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其核心是微电池,微电池是由铁、碳、二氧化硅、二氧化锰、锌等材料复合改性而成,利用原电池的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水体中低价位的氨态氮、亚硝态氮氧化为高价位的硝酸态氮,为浮游植物所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大幅度降低,碳、氮达到一定平衡,从而加快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累积,促使水体成为有益于微生物、鱼类生长和繁殖的"活  相似文献   

9.
依据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水生动物通过食物链间接吸收养分特性,利用水上种植和水中养殖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的污染水域种植水生动物经过食物链之间的能量转化作用,将富集水中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氮、磷等元素降解富集其它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动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体、美化水域景观、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工业和生活排污,常常造成河口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体中氨氮是标志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环境因子。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但是其含量超标也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破坏水中生态平衡,严重的还会引起赤潮,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测定海水中的氨氮,有助于评价水体质量、受污染程度和自净状况。其存在形式分两种,一种是铵离子,一种是非离子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