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桑蚕茧数量已超过日本一倍多,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10%左右。据调查,江苏省从1970~1977年,全省各丝厂的平均实缫毛折为331.51斤,以平均烘折255斤推算,收购上茧出丝率为11.84%,再以全年收购上茧率87%推算,得出生产茧出丝率为10.3%。蚕茧出丝率处于一个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十年来出丝率非但没有提高,相反还出现了下降趋势。特别是1977年,全省实缫毛折高达345.45斤,生产茧出丝率仅9.87%,比之1966年有明显下降。因此,缫丝工业部门对蚕茧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蚕茧内在质量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苏×荧晓”F1代中秋蚕茧,其茧丝纤度在19D以下,雄茧茧层率比雌茧高出2.74个百分点,干壳量比雌茧高出1.897g,干茧出丝率比雌茧高出6.55个百分点,雄蚕茧丝的伸长率比雌茧丝高出1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雌蚕茧丝细0.167D,茧丝相对强力比雌蚕茧丝高出0.3个gf/D,雄蚕茧比雌蚕茧更符合缫制高品位生丝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吴大洋 《蚕学通讯》2003,23(2):31-34
蚕茧质量主要指与蚕茧的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状直接相关的一些指标或参数 ,通常以粒茧丝长、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上车茧率、上茧率、解舒丝长、解舒率、缫折及出丝率等来表示 ,其中粒茧丝长 ,上茧率、解舒率和出丝率尤为重要 ,蚕茧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丝的品质及加工成本。据调查 ,上茧率为 80 %的原料茧与同一庄口上茧率 90 %的原料茧相比 ,每缫 1t丝的加工费要增加 2 5%左右 ,而吨丝售价却比后者低 50 0 0余元。解舒率低的原料茧在缫丝时落绪多 ,长吐率高 ,缫折大 ,台时产量低 ,加工成本高。如果解舒率为 6 0 %的原料茧每吨丝的加工费…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蚕茧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上,鲜茧出丝率只有11%左右,上茧率仅75%。而日本鲜茧出丝率已高达18.5%以上,上茧率达到95%以上。究其原因,与蚕茧收购时所采用的评茧方法、定级、定价标准不够科学,不能真正执行按质论价原则,以致影响提高蚕茧内在质量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是不无关系的。鲜茧的评茧方法、定级、定价标准涉及  相似文献   

6.
<正> 蚕茧出丝率,一般可分解鲜茧和干茧两种。前者是指用100公斤鲜茧缫制成生丝量的百分率;后者是指用100公斤干茧缫制成生丝量的百分率。通常蚕茧部门用鲜茧出丝率,工  相似文献   

7.
彩色茧的茧丝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天然彩色蚕茧的经济性状和茧丝的丝质性能 ,重点研究了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出丝率、长吐率及净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彩色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较高 ,解舒率平均值达到 81 .3 7% ,茧层率 2 1 %~ 2 4% ,出丝率大多在 40 %~ 42 %左右 ,净度成绩 92~ 95分。全茧量、茧层率偏低。  相似文献   

8.
<正> 养蚕的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衡量蚕茧茧丝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鲜茧的出丝率。要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就要提高蚕的食下率、消化率,进而提高茧层率、上茧率、解舒率等经济指标。因而推广饲养多丝  相似文献   

9.
我国蚕茧产量比日本超出一倍多,而产丝量仅略多于日本,主要问题是我国蚕茧的上茧率低、解舒率低、出丝率低和丝长较短,即所谓“三低一短”。本省蚕茧的情况也是如此,尤以夏秋茧为突出,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迅速增加我省的产丝量,特举办通讯座谈会,各抒所见。  相似文献   

10.
刘淑秋 《北方蚕业》2003,24(4):26-26
解舒率是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解舒率高,出丝率就高,出丝量就多,茧的价值也越高。影响解舒率的因素很多,如:蚕品种、饲育条件、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鲜茧装运、三茧处理、烘茧工艺等。为了提高蚕茧的解舒率,生产上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陶劲 《广西蚕业》1995,32(2):56-58
种桑养蚕的目的在于收获蚕茧供给制丝工业缫丝,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缫丝所获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蚕茧的经济性状和使用价值,即取决于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的出丝率、缫折、茧丝量、茧丝长、茧的解舒、茧丝纤度、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蚕桑生产迅速发展。从1970年起,我国蚕茧产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但在蚕茧的上茧率,出丝率等方面,我国与日本还有较大的差距。改革簇具是提高上茧率、增加出丝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进行了低板方格簇和  相似文献   

13.
蚕茧是缫丝业的重要原料,茧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缫丝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笔者多年来通过对全南茧质的调查,认为当前蚕茧质量存在上车率不高、解舒差、出丝率低等不稳定的状况(见表1)。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生产者和缫丝厂的经济效益,是广大茧丝生产人员所共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表1 全南县1992~1998年茧质调查成绩年度茧丝长(m)上车率(%)解舒率(%)出丝率(%)光 折(kg)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84987578982089490788987.228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热风烘茧机的烘茧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研究,并和老式烘茧设备五通灶对比后得出,用热风烘茧机烘的蚕茧具有净度高、出丝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今后蚕茧干燥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蚕茧出丝率目前平均为12%,日本为19%,差距较大,这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蚕茧出丝率主要由茧层率、上茧率和解舒率三项因素决定,我国蚕茧的这三项因素都比日本低,为迅速提高蚕茧的出丝率,我们经过六年来的调查研究和农村基点的探索性实践,表明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春种秋养,是提高我国出丝率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春种秋养的提出根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日本的蚕茧和生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蚕茧的上茧率,出丝率,茧解舒,在衡量茧质的经济指标中一向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茧质,是蚕茧生产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于茧质问题,涉及方面较广,内受种质支配,外受环境影响,但对同一蚕种来说,当以环境对茧质关系为大,其中蚕茧生产中的上簇环境,可能是影响茧质的主因。在此设想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我省蚕茧产量连年持续增长,1984年产茧量193.6万担,占全国产茧总量的37.79%,产丝量占33.62%,而出口丝量仅占25%左右。主要原因,前者是四川蚕茧的出丝率低,后者是川丝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不如江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桑蚕茧生产发展速度很快,成绩很大.自一九七二年起,我国桑蚕茧产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一九七七年总产茧量达三百二十二万余担,比日本约多一倍.我国桑蚕茧数量虽已超过日本一倍,但生丝产量仅和日本相近.这说明,与日本相比较我国桑蚕茧质量差,出丝率低,日本春秋茧平均出丝率可达18.5%以上,而我国仅  相似文献   

19.
朱云平 《江苏蚕业》2009,31(4):33-34
影响蚕茧出丝率的有诸多因素,与蚕品种、饲养水平、还与烘茧、储存、运输、煮茧、缫丝等各个工序有关。除了蚕品种是内在因素以外,其余的各种因素都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或改变工艺来人为控制。目前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不一致,使用的蚕品种以及管理、技术不一致,我国出丝率水平地域差异比较大,江、浙、鲁等地区的蚕茧出丝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6,26(1):30-31
我市近年来由于“蚕茧大战”及多渠道收茧的影响,茧价失控,蚕茧质量逐步下降到了低谷,突出表现为“三低一短”,即上车率、茧层率、解舒率低,茧丝短,综合表现为出丝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市蚕茧解舒平均水平比历史最好时已下降10%。因此,切实保护蚕茧解舒,努力提高蚕茧质量,已势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