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在云南干热河谷区中最具典型性。在了解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现状的前提下,从植被物种的选择、植被物种的生理特性研究成果、植被人工恢复技术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论述了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人工恢复的研究进程。并对元谋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人工恢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盘点。  相似文献   

2.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开展植被恢复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程海流域干热河谷区森林覆盖率,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水平,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并从营造防护林、特殊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植物种类选择情况,最后总结了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及植物种类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攀枝花属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河、安宁河、三源河及其支流海拔1600米以下的区域,总面积近20万公顷,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干旱中心,也是全国造林最困难的地区之一。干热河谷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8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3215毫米,干旱指数大于2.5,干燥度(蒸发量/降雨量)达4.5以上,水热矛盾突出,植被生长困难,森林覆盖率低。河谷区植被主要是稀树灌草丛植被,植被覆盖率通常低于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坡地岩土类型与植被恢复分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大,适合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本文根据气候带和岩土类型的组合,进行了元谋干热河谷森林植被恢复适宜性分区。本区有6种坡地岩土类型,3个气候带,分为森林植被恢复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极不适宜区5个区,其中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72975.44hm^2,占元谋干热河谷区总面积的64.85%。  相似文献   

5.
干热河谷区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困难。在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金沙江、红河、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我国干热河谷区的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情况及造林技术,分析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的优缺点,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我国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树种配置较单一,造林成活率较低,综合效益较差;需优化造林树种及配置,创新造林方法及种植设备,保护原生生态环境,建立长期生态环境监测及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热干旱河谷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立地类型之一, 其植被恢复是林业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未攻克的难题。文中在回顾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干热干旱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途径、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红河、怒江和澜沧江等流域中、上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干热、植被稀少、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 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也是我国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极为困难的区域。文中通过回顾其植被恢复历程, 对现有植被演变过程、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方法、植物逆境适应保护机制研究及其适宜树种筛选与引种、植被恢复与特色资源培育利用等进行系统比较分析, 总结了数十年来植被恢复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阐述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提出加速构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是实现干热河谷地区及其所在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西南地区森林"双增"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干热河谷的概念及干热河谷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近50年来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元江县多年来实施干热河谷造林的历史进程,提出了在干热河谷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干热河谷区即热量条件丰富的干早、半干旱河谷性气候区的统称。一般把我省年降水量<1000毫米,蒸发量>降水量,相对湿度≤70%,干燥度>1.5,具南亚热带气候指标的某些地区区划为干热河谷区。干热河谷区海拔的上限多在1300m或1500m。植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中下游,红河中上游及怒江中下游河谷是我省干热河谷的代表区,其中又尤以金沙江中下游河谷最为典型。气温高、日照强、雨量少、蒸发大是干热河谷的气候特点。河谷盆地中的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最热的元江坝年平均气温为23.8℃,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2℃以上。河谷盆地的年日照时数普遍在两千小时以上。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3.
马焕成 《林业研究》2001,12(1):35-39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和怒江等国内和国际性河流的上游深切 河谷地段。本文对干热河谷形成的地理和气候原因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引证大量文献,分析 了干热河谷植被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由于干热河谷地区的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层浅薄、人口 膨胀、过度耕种,尤其长达半年的旱季等原因,导致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处于极端的脆弱阶段 。当地的原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均遭到严重的破坏。现有植被为次生的稀 树草坡和肉质化刺灌木。由于干热河谷的植被情况直接影响河流水体的质量,因此河谷内的 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就成为流域治理的最重要的任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造林技 术的前期研究项目,但大规模的造林培育工程尚难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会泽县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年造林都没有取得成效的实际,依据干热河谷地区的自然条件,结合大海乡的发展需求,通过实验总结提出了大海乡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营林措施的相关技术建议: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恢复干热河谷的植被,改善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独有的生态脆弱地带.受当地气候条件约束以及地形地貌等综合影响,植被以及土地存在严重的退化以及失衡等情况.目前,干热合谷地区业已成为我国造林的主要难点.结合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特性等进行分析,并就植被恢复等有关技术展开讨论,以期对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以及环境改善等有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提出的基础上,以干热河谷的自然植被演替、土壤水分承载力、立地异质性为依据,从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角度,在林分结构(微观)上探讨了造林"适度"密度,在区域景观尺度(宏观)上探讨植被恢复的群落"适度"配置,旨在进一步阐明"适度"造林技术与理论,以期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加勒比松 车桑子人工混交林、山合欢天然更新林、车桑子 山毛豆人工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草地、荒坡、膨胀土8种植被类型林地1 m土层内不同层次雨季(8月2日~9月2日)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雨季8种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均较低,因其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故蓄水保水能力也较差;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极低,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在6级以下。元谋干热河谷区林地土壤的贫瘠特性致使林木长势较弱,是造成其植被恢复困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气候炎热干旱,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给造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木豆根部具有根瘤,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山、退耕还林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在对印度木豆多年适应性研究和木豆造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在该区域采用木豆进行造林的关键技术,即选择合适品种,采用鱼鳞坑或隔坡水平沟整地造林方式,施足底肥,直播造林,加强管理等。可为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转移矩阵;以与研究区等面积的空间格网对不同年份的植被覆盖度进行空间采样,以多元统计法计算格网点植被覆盖度标准差和回归斜率研究植被覆盖度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龙川江河谷及金沙江河谷为界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且自河谷坝区向中高山呈现中低—低—中—中高的整体空间格局;5个时段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562,0.586,0.494,0.578和0.566;中高山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Ⅰ和Ⅱ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60%和50%以上,坝周低山区和中低山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Ⅲ和Ⅳ级植被覆盖度总面积的70%~80%;河谷区坝区的Ⅴ级植被覆盖度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Ⅴ级植被覆盖率总面积的60%以上;8年来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转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61.03%,Ⅰ级植被覆盖度中有95.19km2向Ⅱ级植被覆盖度转移;年际间植被覆盖度标准差(SD)为0~0.541,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和减少的区域面积之比为10∶9,呈显著性减少和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9.132%和6.794%。【结论】干热河谷植被覆盖度空间地带差异明显;植被覆盖度偏低,植被覆盖度等级间转换较为频繁;植被覆盖度年际间变化幅度不大,植被覆盖度呈增长的区域面积略大于减少区域面积,但呈显著性减少的区域面积大于呈显著性增长的区域面积;东部和南部的中高山地带植被覆盖度的结构恶化。应继续强化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天然林保护等措施的力度,降低中高山和中低山的人为干扰强度,在河谷坝区和坝周低山积极开展人工植被恢复工作,促进区域植被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干热河谷典型地区的植被恢复为主要内容,对树种选择,造林整地、节水保水技术、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概述,提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建议,为该区域多目标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