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永寿县沙棘人工林生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永寿县沙棘良种选育基地试验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树高、 30 cm处直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1.沙棘 30 cm处直径和树高的速生期一般都出现在第 2~ 5年 ,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 3~ 4年之间 ,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 4~ 5年之间。 2 .分别对沙棘树高、 30 cm处直径与树龄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了沙棘树高、30 cm处直径的生长模型和树冠的生长模型 :D0 .3 0 =10 ( 0 .8774- 1.92 0 1/A) 、H =- 0 .2 784 + 0 .6 2 89A- 0 .0 30 9A2、Cw=1.6 43× 10 0 .2 2 9- 0 .5 3 89/A。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黄土高原中部引进的奥地利黑松、美国黄松、美人松、欧洲赤松、欧洲黑松等16个树种,林分个体树高平均生长量曲线分两种类型,以欧洲黑松为代表的第一种类型,苗期生长较快,随着年龄的增加,树高平均生长量趋于减慢且逐渐稳定,另外一种类型满足正常的"慢—快—缓慢—稳中有降"的生长规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69±0.097m,以美国黄松和欧洲黑松的最高(0.535±0.052m),以铁杉的最低(0.251±0.044m);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387±0.104m,欧洲黑松的最高,华山松的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63倍;16树种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在林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小,以美国黄松的最高(1.595±0.192cm),青扦的最低(0.363±0.088cm),二者相差近4倍,就乡土树种白皮松、华山松、金钱松、青扦、铁杉、樟子松(0.6048cm)与外来引进树种(0.8488cm)相比,国外引进树种的生长量远远高于国内引进树种。16树种胸径连年生长量平均值为0.7056±0.2570cm,美国黄松的最大(1.249±0.350cm),青扦的最小(0.376±0.241cm),外国引进树种高出乡土树种50.0%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19个第三代俄罗斯沙棘良种无性系及4个国内沙棘良种无性系,在青海西宁地区开展引种,对比分析苗期物候、生长节律、生长量等。引进良种各无性系及对照物候较为一致,无早生型及晚生型无性系类型。引进良种各无性系中,201304、201307无论枝长生长量或枝径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大的速生性,应成为下一阶段试验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中部沙棘林干物质积累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应用标准地-标准木-分层切割法对黄土高原中部陕西延安沙棘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开展了研究,并建立了气候生产力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沙棘林个体年龄的增长,其树高、胸径、材积累计生长量逐渐增加,20年生沙棘人工林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平均值分别为:0.2823×10-4m3和0.5731×10-4m3,生物量现存量为33.5818t·hm-2,80%以上为主林冠层;沙棘林年净生产量369.9454g·m-2,降水生产力为917.8200g·m-2·a-1,该区域沙棘林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5.
在黄土高原高塬沟壑区用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与从国外引进的刺槐、绒毛白蜡和黑核桃等乔木树种进行不同类型的复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期(1-4a)各种复合类型由于植物之间的有益共生,特别是中国沙棘、多年生香豌豆的固氮作用,可以很好地促进主栽乔木树种的高、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同时用于混交的中国沙棘,自身生长量也较其纯林有所增加.适宜的乔灌混交,可以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孙轩  孙永洪 《农业工程》2018,8(6):131-132
为进一步探究沙棘、柠条和侧柏的抗干旱能力,选择2年生沙棘扦插苗和2年生柠条、侧柏播种苗,对3个树种的光合生理指标和水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3个树种的抗旱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侧柏相对于沙棘和柠条具有更好的抗旱能力,同一时期内,侧柏的含水量、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和临界饱和亏数值最大。因此,侧柏在3个树种中更具备抗旱耐贫瘠能力,在青海省互助县荒山造林、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中应该优先考虑使用侧柏。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高原,刺槐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榆林、延安、渭南、咸阳、宝鸡等地(市)的274株刺槐解析木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的刺槐在15a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0.84±0.29)m、(10.64±0.31)cm和(0.048907±0.001634)m^3。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刺槐长势差别较大,宁夏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山西、陕西和河南,甘肃的刺槐生长缓慢、生长量低。同时,海拔、坡位、坡向、坡度和林分密度对刺槐生长影响显著,生长在海拔1000~1200m之间的刺槐生长状况好于其它海拔水平;山坡的中下部较上部更有利于刺槐生长;阴坡的刺槐长势优于其他坡向;随着坡度的增加刺槐生长量下降。建议在黄土高原营造刺槐林时应选择海拔1000~1200m之间、坡度较缓的阴坡下部,15a生刺槐密度控制在3300~4950株/hm2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基于LiDAR的亚热带次生林林窗对幼树更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亚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和野外调查数据对林窗及幼树进行监测,分析比较林窗对幼树密度分布和树高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窗大小和位置对幼树密度分布都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小林窗的中心区或大林窗的过渡区,在大林窗中密度最大(647株/hm2),耐荫树种幼树主要集中在林窗的边缘区,在中等林窗中密度最大(941株/hm~2)。林窗大小对幼树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喜光树种和耐荫树种幼树分别在大林窗和中等林窗中树高生长量最大(69.3 cm/a、57.7 cm/a),喜光树种幼树在中心区的树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耐荫树种幼树的树高生长量在位置上的差异不显著。线性混合模型分析显示林窗大小是促进幼树树高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幼树树高生长变化在不同林窗中呈聚集性。从幼树密度树高生长情况来看,50~150 m~2林窗较适合促进亚热带次生林的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9.
吴起县沙棘林分配置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吴起县现有沙棘林的生长和经营情况,对沙棘种植的不同立地类型提出了沙棘林分配置的模式,包括整地的方法、种植密度、种植季节和抚育管理等,为吴起沙棘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沙棘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生长及改良土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立地(盐碱地、草场退化地、废弃地)栽植沙棘,通过3年的试验研究(1998~2000年),结果表明:沙棘在pH值8.77~9.18之间的盐碱地栽植可以成活,同时沙棘林下土壤各单项肥力指标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沙棘栽植2年后土壤pH降低0.1~0.23左右,全盐量绝对值降低0.01%~0.02%,有机质绝对值增加0.01%~0.15%左右。草场围栏成效快,围护效果显著。废弃地栽植沙棘生长正常,株高达76.4cm、冠幅达79.2cm×76.2cm。  相似文献   

11.
选取南小河沟流域油松、刺槐、侧柏人工林地覆盖为研究对象,对2003—2012年作物生长季土壤含水率进行连续观测,利用Duncan法对比分析土壤含水率在不同年份、月份、深度的差异性,同时研究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含水率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温度、降水量之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长期维持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内,3种树种在不同深度差异性上体现出不同,油松林地体现在20,60 cm,呈现3个等级变化趋势,〖JP2〗刺槐林地的差异性表现为0~20 cm与40~100 cm,侧柏林地的不同土层含水率在40 cm深度时出现了差异;土壤含水率与气温、降水量、SPEI的相关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弱,其中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量、SPEI为正相关,并且温度、降水量和SPEI对刺槐林地土壤含水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沙棘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优良的多用途树种,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外,还具有较强的固氮改土、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能力,因此被广泛用于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之中。目前,沙棘已在五大复合系统、多个结构类型中应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复合模式。其中,沙棘+杏十牧草的隔坡水平沟复合模式、沙棘+苜蓿+天然牧草的林牧复合模式、沙棘+油松的防护林复合模式、沙棘+甘草的林药复合模式及沙棘+黑加仑+油菜的庭院复合模式等均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的典范。随着沙棘新品种的不断培育与引进,沙棘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第三代沙棘良种,代表了国际上沙棘良种资源的先进水平。以2013年引进的22份俄罗斯沙棘优质资源为试材,在东北黑土区通过对其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差异分析研究,构建隶属函数,以综合指数为指标,对各引种资源给予适应性初步评价,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引种资源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及物候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01307、201320和201304等材料,在东北黑土区初步表现较为优异,应成为下一步区域性试验的重点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大果沙棘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省的晋北、晋中和晋南3个不同的地区选择试验地,于2010年春季引进了西伯利亚红晕、壮圆黄、无核、9月黄、欧阜、杂交1号、杂交3号和杂交4号等8个大果沙棘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异,多数品种的成活率均比对照的中国沙棘高;无核和9月黄两品种的初期高生长明显小于中国沙棘,其余6个品种的生长与中国沙棘接近或略高;初期高生长随地区的变化特征与对照的中国沙棘相似,地理位置越靠南,生长越快。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质沙棘在干旱条件下营养生长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干旱条件下,不同种质沙棘的营养生长适应性差异较大,中国沙棘和杂交沙棘的营养生长适应性显著强于俄罗斯良种沙棘,后者各品种间的营养生长适应性有差异;干旱缺水是影响不同种质沙棘的主导因素,年降水量少于400mm时,无灌溉或地下潜水补给的沙棘,营养生长适应性将大受影响,造林建园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砒砂岩区沙棘定植株与萌蘖株生长指标间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砒砂岩区为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证明,沙棘为适应这一地区的最佳先锋植物。2~8a沙棘定植株的平均高、地径分别与萌蘖株高、冠幅间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中等盖度(40%~70%)的沙棘人工林分,其萌蘖能力最高。生产实践中可充分利用沙棘萌蘖性能强的优势,有效降低种植密度,减少种植成本,实现砒砂岩区快速、经济、高效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