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鲟鱼苗种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应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亲本因素的影响鲟鱼养殖业是一种新兴的水产养殖业。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复杂,难免不感染病毒。有部分病毒对鲟鱼亲鱼没有危害,这些病毒侵入亲鱼体内的卵内,对卵的发育及受精乃至后期苗种的发…  相似文献   

2.
亲鱼是鱼苗生产之本。一尾优良的亲鱼至少需要4-7年的精心选育。因此,培育和护理好亲鱼,延长其使用年限,防止催情后死亡,是家鱼人工繁殖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亲鱼催产后死亡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3.
家鱼人工繁殖中因催产操作不慎,亲鱼相互猛烈追逐或捕捞网具粗糙等原因,产后亲鱼尤其是性情暴躁的鲢亲鱼脱鳞、体表受伤充血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经多次注射或人工受精的亲鱼更为严重。据调查统计,每年因亲鱼受伤感染水霉菌而死亡的约占催产亲鱼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4.
月鳢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大力推广月鳢养殖业的发展,解决月鳢养殖苗种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作者于1994—1997年开展了月鳢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月鳢人工繁殖的成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月鳢亲鱼培育池面积以20—700m2为宜,亲鱼池应安排在比较安静的...  相似文献   

5.
包振学 《水产科学》1995,14(3):30-31
对白鲢亲鱼催产效果差原因的初步探讨包振学(辽宁省朝阳县水利局)关键词:白鲢,亲鱼,催产在鲢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被选中的亲鱼在年龄和体重等方面都达到了催产标准,催产后或不发情,或半产,且受精率、孵化率很低;或腹部膨胀,甚至造成死亡。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乡村鱼种场普遍反映,草鱼、白鲢、花鲢(鳙鱼)进行人工繁殖以后,半产和难产的亲鱼增多,催产率下降,产后亲鱼死亡较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乡村鱼种场的草、鲢、鳙亲鱼没有经过严格的选育和提纯复壮,亲鱼培育技术和人工繁殖术技没有过关,概括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七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全国使用各类鱼用催产剂(如绒膜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鱼垂体等)对经济鱼类进行催产,据初步调查,各地在催产亲鱼时,因操作不当和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产后体弱、未产雌亲鱼卵子膨胀、雄亲鱼流精过多、激素用量不当等原因,使亲鱼产后死亡率不断增高,一般为10-30%,有的竟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发现亲鱼经催情后,由于水泥催产池池壁坚硬.频繁操作,碰伤机会较多,常成重伤.致使亲鱼产后死亡,严重地影响了翌年的生产。使用土质催产池亲鱼虽有受伤,但伤势一般较轻。可是土质催产池收卵不便.亲鱼一旦自行产卵,便有浪费。毛主席教导我们,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暗纹东方Tun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暗纹东方Tun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鱼选择、催产、人工授精、孵化、苗种培育,以及在人工繁殖中应注意的问题。用LRH-A与鲤鱼脑垂体(PG)对1对野生河Tun以及4对人工养殖河Tun进行混合催产,催产率100%,受精率为80%,孵化率为7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鱼类养殖业中,生理盐水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溶液,尤其是在开展人工繁殖工作时,更离不开鱼类生理盐水,如配制人工催产剂、亲鱼产后保健剂,人工授精过程中对原精液的稀释等等。然而,生理盐水掌握不当也会带来损失,如在原精液稀释中,若误配成低渗生理盐水,则会导致精子过早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人工繁殖中以人工采卵授精获得受精卵,亲鱼受伤比较严重。一般催产后部分亲鱼便陆续开始死亡,以往每年死亡都在近百尾左右;为此,我们今年对产后亲鱼应用磺胺嘧啶纳进行防护性注射效果显著,兹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2.
门摩西 《淡水渔业》1977,(11):17-17
近年来,我场人工繁殖青鱼都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不仅亲鱼伤亡较大,受精时间难掌握,而且获苗不多,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亲鱼培育不好,特别是雄鱼的成熟度更差。今年人工繁殖青鱼时,我们突破过去雄鱼的催产剂量是雌鱼的1/2或1/3的老框框,  相似文献   

13.
鲟鱼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珍稀鱼类,距今1亿多年前均有其足迹,被称为当代“活化石”。国外鲟鱼人工养殖起步较早,我国的鲟鱼养殖业在上世纪末逐步发展起来。鲟鱼养殖业的不断兴起,随之而来的鲟鱼苗种成活率、疾病等问题成为了我国鲟鱼养殖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绊脚石亟待尽快解决。下面就我国鲟鱼苗种早期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遗传病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鲟鱼养殖业中,鲟鱼的苗种来源全部是由人工繁殖所得,而人工繁殖所需的亲鱼全部是在自然界捕获的野生鲟鱼,而这些野生鲟鱼的亲鱼长年累月生活在自然界中,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杨州 《淡水渔业》2001,31(2):25-26
近几年暗纹东方鲀(以下简称河鲀)的人工繁殖与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保护自然资源和满足人们的消费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虽然河鲀的人工繁殖作为一种较成熟的技术被众多生产单位普遍应用,可是能获得大批量河鲀夏花却只有少数单位。一般对体质较好的成熟野生亲鱼通过注射适量外源激素即可获得受精卵,并按照不同的孵化率孵化出一定数量的鱼苗。然而,刚孵化出的鱼苗,还须经过近两个月的培育,方能达到3cm的规格,才便于出售或移入温室集约化养殖。由于刚孵化出的河鲀鱼苗小,游动力弱,取食能力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若管理技术差,培育至夏花的成活率往往很低。因此,河鲀苗种的室外土池培育难度大,要取得较高的成活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乌鳢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乌鳢人工繁殖过程中“催产孵化易,苗种培育难”的问题,我们经过2年的试验,成功的摸索出了一套网格繁育苗种的可行性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催产效果差的原因分析笔者94与95年连续两年参加长江水产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家鱼的人工繁殖生产。通过对该基地以往繁殖情况的调查及两年来的亲身实践,得到一个总体印象是:在团头纺的人工繁殖过程中,被选用的亲鱼在年龄和体重等方面都达到了标准,但是催产后...  相似文献   

17.
南方地区欧洲丁桂在人工养殖情况下,1年达到性成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可进行人工繁殖,成熟亲鱼注射DOM LRH-A2就可产卵。2003年共催产亲鱼5批次,催产成功率为60%-100%,孵出水花60万尾,从水花至6cm左右鱼种的成活率为80%。初步确立了欧洲丁桂苗种规模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乌鳢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乌鳢人工繁殖过程中“催产孵化易,苗种培育难”的问题,我们经过2年的试验,成功的摸索出了一套网格繁育苗种的可行性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亲鱼培育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我场各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一、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首先逐步淘汰老亲鱼,不断引进原种新亲鱼,使亲鱼群体保持在青壮年状态,其次应大小归一、年龄相仿、专池培育,使性腺发育能保持同步。并且在引进亲鱼时要避免近亲血缘,使亲鱼保持优良性状。二、产后培育亲鱼催产结束后,在短期内抓…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重要经济鱼类暗纹东方(Takifuguobscurus)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通常依靠捕捞自然成熟的野生亲鱼,通过人工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但往往由于收集来的野生亲鱼性腺发育欠佳,直接催产不但无法保证高而稳定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而且会造成亲鱼死亡。这也是每年虽有众多厂家进行河人工繁殖,但只有极少数几家能上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收集的野生暗纹东方进行驯化培育,使其摄食鲜活饵料,增加营养,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后再进行催产,受精卵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苗种生产稳步增长。本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