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亚麻外源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上急需质佳、丰产、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从1993 年开始,对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学分析, 发现亚麻外源 D N A 导入后代在株高、工艺长度、麻率、抗倒伏性、花色、种皮色等性状有变异,一般 D3 - D4 代可稳定遗传,利用该技术进行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该项技术的研究丰富了亚麻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函,对亚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DNA导入,Co60-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提供给育种家,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 DNA导入 ,Co6 0— 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 ,提供给育种家 ,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 ,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 ,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亚麻优异种质创新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路颖 《中国麻作》2000,22(3):21-24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DNA导入,Co60-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提供给育种家,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亚麻外尖DNA导入后代的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工业原料之一,亚麻加工企业是黑龙江省的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上对亚麻品种提出了更高生产上急需质佳,早熟,抗倒、出麻率高的品种。为了尽快地解决这一问题,从1993年开始,对亚麻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遗传学分析,发现亚麻外源DNA民入后代在株高、工艺长度,麻率、抗倒伏性,花色,种皮色等性状有变异,一般D3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远缘杂交类型,提出以转异属植物菰的后代优良材料作为受体,以菰及其它异属植物作为基因供体,通过不同远缘杂交技术,将多种外源植物基因导入同一水稻受体中,创制出多源基因水稻新材料,提出了外源基因植物供体的选择、转基因后代的处理以及如何同水稻育种相结合,缩短育种年限选育水稻品种等方面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
肖君泽  刘耀光 《作物研究》2002,16(2):102-104
介绍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外源基因导入技术改良水稻品种的趋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豆高油育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油分含量在20.1%以下时与产量呈正相关趋势,20.1%以上时与产量呈负相关趋势。因此,大豆高油育种具有一定的难度,应广泛搜集、筛选和创造高油中间材料,采用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结合诱变育种和外源DNA导入等方法进行选育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0.
把外源DNA及其他遗传物质导入棉花受精卵的分子育种技术,已开始在棉花上研究利用。我们通过单交、三交的方法,培育出了具有红叶、超鸡脚叶、窄卷苞叶、无腺体4种标记遗传性状的棉花新品系Y1—4。用Y1—4作为导入外源DNA的受体,为棉花分子育种的研究,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1.
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珍 《中国麻业》2006,28(1):21-23
黑亚14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高纤、抗倒、早熟的法国亚麻品种FANY为供体,以本所育成的高产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DNA导入选育的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综合了亲本品种的优异遗传基因,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性强等优点,2003-2005年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lO余万hm^2,增产亚麻原茎7万t,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黑亚14号不仅适宜于黑龙江省广大地区种植,还推广到吉林、内蒙、新疆、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示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2000-2006年纤维亚麻育种的重大进展,育成的8个纤维亚麻品种的长麻率比1991-1999年育成品种高1.5个百分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原茎产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云南、湖南等十几个省区生产上主栽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亚麻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徐丽珍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4):177-178,203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2000-2006年纤维亚麻育种的重大进展,育成的8个纤维亚麻品种的长麻率比1991—1999年育成品种高1.5个百分点,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原茎产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云南、湖南等十几个省区生产上主栽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亚麻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4.
赴欧洲亚麻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广文 《中国麻业》2006,28(2):107-109
本文通过欧洲考察的所见所闻和相关材料的整理,介绍了欧洲亚麻行业发展优越条件,先进育种、栽培、加工技术及现代的企业管理方式,并对纺织、亚麻原料生产情况做了概述,对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通过多亲本杂交和互交,组建原始基础群,对不育株进行抗枯萎病抗性的轮回选择,以改良群体,从而培育出了以抗枯萎病为主、兼抗立枯病,丰产、优质的油用亚麻品种——轮选一号,为油用亚麻抗枯萎病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栽培纤维亚麻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末开始深入研究。经过科研人员的选择、培育,筛选出适合于本区种植的“黑亚六号”品种,育成了“内纤亚一号”新品种以及一系列优良品系服务于农业生产。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纤维亚麻原料生产停滞,供给严重短缺。因此,重点应从加大企业改革和政府支持力度、开发功能产品,开展亚麻增值技术的研究以及加强亚麻种质资源评价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促进亚麻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疆亚麻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我区自育和引进的优质亚麻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种植区域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进行鉴定。伊犁亚麻试验站在具有代表性的伊宁市、昭苏县、新源县和尼勒克县4个传统亚麻种植区进行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由2011及2012年的试验结果可看出:品系2011-4和N-22在两年四个点的综合评价较好,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为选育高产、高纤、多胚特征亚麻新品种,本试验对7个利用多胚亚麻获得的品系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全麻率、多胚性等4个指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综合评价出1-6Ha-3为参试品系中的最佳多胚亚麻品系;H06116为高纤多胚亚麻品系;H08014、H08015为高产多胚亚麻品系。  相似文献   

19.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亚1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原茎、长麻、全麻及种子产量分别为6283.5,930.6,1416.5和758.5kg/hm^2,分别比黑亚7号(对照)增产10.6%,19.6%,18.6%和11.9%。长麻率18、4%,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属于优质、高产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