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荪粘菌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本市泰宁县龙安乡等地农民春季种植的竹荪受到粘菌的为害较为严重,如菇农廖君应种植的2668m2竹荪被粘菌为害的面积达30%多,损失极大。鉴于我国目前对粘菌为害食用菌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对这种粘菌的形态特征与分类鉴定(另文)、为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为害症状这种粘菌发生在竹荪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受粘菌为害的竹荪畦位里面的培养料变潮腐烂,菌丝生长受抑制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到为害呈水渍状、霉烂。2病原菌该病由美发…  相似文献   

2.
茶树菇是古田县新兴食用菌 ,以其品质香脆可口 ,产量高 ,栽培容易 ,而得以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1 999年全县共栽培 3 0 0 0万袋以上。但随生产的发展 ,茶树菇蚊普遍发生 ,为害严重 ,全县 83 %的菌袋遭到不同程度为害 ,一般损失 2~ 3成 ,重的损失 5~ 7成。被害的菌袋培养料变黑 ,菇蕾枯死 ,菇柄蛀空、腐烂 ,给菇农带来很大损失。1 发生种类从茶树菇菇房捕捉到的成虫镜检结果 ,菇蚊种类主要有闽菇迟眼蕈蚊 (BadysiaminpleurotiYangetZhang)、平菇厉眼蕈蚊 (LycoriellapleurotiYang…  相似文献   

3.
京郊食用菌主要有害生物调查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京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食用菌品种日益丰富,有害生物为害渐趋突出。为指导食用菌生产,近几年,北京市植保站在京郊开展了食用菌有害生物基本情况初步调查,有关结果简报如下: 1食用菌生产情况   经调查,京郊食用菌生产菇种已由原来单─的平菇、香菇为主,逐渐发展到双孢菇、香菇、金针菇、草菇、木耳、鸡腿菇、灵芝、猴头菇、灰树花、白灵菇、姬菇、茶薪菇、杏鲍菇、巴西蘑菇(姬松茸)、真姬菇等近20个品种,其中平菇、双孢菇、香菇、金针菇种植面积较大,约占食用菌总种植面积的90%。食用菌主要以代料栽…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市是全国著名的茶区。目前武夷岩茶已发展到7000hm2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茶网饼病为害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为控制其为害,本站自1999年以来对茶树网饼病发生为害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1重发原因茶网饼病是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reticulatumItoetSaw.)侵染所致。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多发生在叶缘和叶尖上。初在叶片上呈现针尖大小的浅绿色油渍斑点,后渐扩展,严重时扩展至全叶。在叶背出现网状凸起,上…  相似文献   

5.
绿菜花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 ,其特有的风味、营养、色形深受人们的青睐。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黑腐病发生普遍 ,为害严重 ,成为绿菜花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 症状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 ,子叶呈水浸状 ,后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成株期发病 ,主要为害叶片 ,先从叶缘处发病 ,形成向内扩展的“V”字形枯斑。病斑可沿叶脉向下扩展 ,形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黄褐色 ,边缘淡黄色。发病严重时 ,叶缘多处受侵可引起全叶枯死。根部受害 ,维管束变黑 ,内部干腐 ,以至全株萎蔫死亡。2 发病规律黑腐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 ,…  相似文献   

6.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风  马群 《中国植保导刊》2003,23(11):13-14
小麦赤霉病犤Gibberellazeae(Schw.)犦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程度除受小麦品种、稻桩带菌率影响外,主要与小麦开花至灌浆期的雨日、雨量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安徽省1975~2003年的28a中,中等偏上发生的年份为8a(1975、1976、1977、1985、1990、1998、2002、2003年),占28.6%。2003年小麦赤霉病在全省大部麦区大面积严重流行,发病面积达100万hm2,且田间发病早、持续时间长、病穗率高。六安、蚌埠病穗率加权平均分别为52.5%、41.04%,最高病穗率达100%。全省发生程度与发生面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初步测算,全省小麦受赤霉病为害的损失达6…  相似文献   

7.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 O'DonnellT.Aoki)引起的小麦冠腐病(wheat crown ro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新发生的病害,发展迅速,为害严重。为此,对其症状、国内外发生现状、病原学研究、病害发生成因、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并为今后对小麦冠腐病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近几年在万安县呈上升发生态势。该病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面积大,为害严重。2007年全县发生面积为3 000 hm2,平均发病丛率1.2%,2010年发生面积为5 000hm2,平均发病丛率2.4%,2013年发生面积为8 000 hm2,平均发病丛率3.1%。二是易感病品种多。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班病属全国检疫对象,近两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细菌性条斑病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逐年扩大和加重,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情况总结如下:一、发生概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县的发生特点是:早稻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晚稻。该病在我县首次发生于1984年晚稻,仅限于2个乡,发生面积470,亩由于防治不彻底,留下大量菌源,加之通过群众串种,使病源随之扩散,同时部分单位和个人调种时不严格检疫  相似文献   

10.
笔者1978年在吐鲁番城郊温室发现一种薯苗新病害,经新疆八一农学院张翰文教授鉴定为Physarum gyrosum Rostaf,属粘菌门绒泡菌目、绒泡菌属中的圈绒泡菌。为国内新发现种,现定为红薯苗粘菌病。经过6年观察和接菌试验,基本掌握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办法。简报如下: 一 症状与病原:病害仅发生在甘薯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