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悟兰     
搬到四楼居室,首先请人用钢窗焊了个围栏,于是便有了一个阳台。因为有一个迎风透气的阳台就可以养植兰草了。然后,将种植的数十盆兰草往阳台上一摆,便有了绿色葱郁的一个小小的世界。那时,正值春天,娟秀的绿叶丛中,挺拔出一枝枝雪白的花径,开放的花朵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使我简陋的居室有了些许春意,令我寂寥的心空充满了对春天的依恋。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6日清晨,乐业。我挎上相机进了山,寻访大香荚兰最大野生种群的所在地。我来得正是时候,只见石壁上、树干上、树枝上到处都布满了大香荚兰藤蔓织成的绿网,绿网里,一串串黄色的小花宛如金灿灿的蚕茧。兰草葳蕤、花开正盛,我激动地将镜头对准这片兰草,一次又一次地按下快门……  相似文献   

3.
<正>喜欢一本好读物,往往要经历一个不断阅读、逐步认识的过程。我成为《广西林业》的忠实读者,并在其中发表了自己采写的40多篇、2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初识我与《广西林业》结缘,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机会。2013年1月的一天,我在林业部门工作的朋友家聊天。随手翻了翻摆放在书桌上的2012年第12期的《广  相似文献   

4.
<正>京城秋高气爽。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一个电话把我约到他家。一排书柜使得书房显得更加狭小,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岁月没有给这位84岁的老人留下衰老的痕迹。"我以一个林业科技工作者的身份,对塞罕坝林场的成就、意义和如何学习、推广谈三点看法。"沈院士头脑清晰,声洪如钟,逻辑清晰地给讲了关于学习塞罕坝精神的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杏花情丝     
我爱兰草的羞羞答答,也爱牡丹的雍荣华贵;我爱月季花的绚丽多姿,也爱君子兰的孤芳傲艳;然而,我更爱那清香淡雅的杏花儿.一想起杏花儿,仿佛有一股甜丝丝的蜜汁流入我的心田,唤起我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北京工作很忙,外婆就把我接到她那里抚养.  相似文献   

6.
清秋夜读     
徐学平 《中国林业》2013,(20):58-58
白天的喧嚣渐渐远去,窗外夜色如铁,而我的心境却在此刻淡定如水了。在这寂寥的清秋,独自拧亮书桌上的台灯,给自己泡上一杯热茶,然后再适时地捧一本厚厚的小说来读,这已经成了我无法摆脱的喜好。  相似文献   

7.
墙上的村庄     
每当领略山区一的景色,都感觉那是一幅美丽的田囟油画,那么瀑馨地走进我的心底。墙角的兰草,粉红的不知名的花朵,健壮的小院的主人,还有那位弯下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野生兰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地理分布和野生资源现状,提出了有关野生兰草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利用方面的对策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仔细考证大量古文后,针对舒迎澜先生《兰花与兰草之辩》一文提及的古兰蕙、兰草及今日所说之兰花的概念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兰花与兰草为同物异名,无需再辩证;舒迎澜先生文中将古兰蕙误认为是今兰花有失妥当。文章对古今兰蕙争论的历史由来等进行考证,结论是:古兰蕙是一类高价值芳香药用植物,并非今日所说之兰花。  相似文献   

10.
岩上青松     
我不会养花,也不太喜欢五颜六色的鲜花儿。因为鲜花太娇嫩,也不太好侍弄。要真正侍弄好鲜花儿,不仅要有耐性、细心、精心,还要有底蕴较深厚的文化素养.而我这些都缺乏:所以我喜欢绿色草木植物。比如适合室内养的文竹、兰草等。  相似文献   

11.
我的书桌上摊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巨著:《老子》和《庄子》。这两位出生在淮北平原的安徽老乡,在中国乃至世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居家绿色情     
人类,是绿色的化身,一切生命都是从绿色引申的。爱绿色,也就是爱我们的生命。这话不是什么格言,只是人们的一种心声,是我在我的书房里,注视放在我书桌上的那棵青树,看着青树枝叶绿丝丝的就自然从我心中流出这诗一般的话语来。我书房的这棵青树,是一棵细叶青树。他长得非常好看,是盆景造型的那种。他是常青的树,永远都是青枝绿叶,绿荫意味很浓。这棵青树,是爱人在粽子节前专为我买的,她说我的书房里需要氧气,我需要氧气。我的书房空间很小,一个人常时间的在小书房里,再加上我看书或写作时要抽烟,几个小时下来,小书房真的会…  相似文献   

13.
太湖故乡茶     
赞歌 《森林与人类》2001,21(5):21-22
我的书桌上,惟一不变的物品恐怕就是一个已经磨得有点脱漆的茶叶筒,里面永远装着从我的故乡安徽太湖县捎来的绿茶。茶叶筒上面有赵朴初老先生的咏茶诗:“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诗后有朴老的小序:友人赠我故乡太湖茶,叶的形状像谷芽,产于天华峰一带,所以名叫“天华谷尖”,试饮一杯.色碧.香清而味永。  相似文献   

14.
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这是清代郑板桥写的一首咏《兰》诗,对兰的优美叶态、芬芳及习性等作了生动的描写和赞美。  相似文献   

15.
忘忧草     
什么样的心胸才能够把世间一切的烦恼都抛却呢?想来能够享有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植物,一定是长在深山、如兰草一样淡雅的小花。在唐诗宋词里,有很多关于离情愁怨的句子。"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离情",这样的句子不知道写尽了多少情人之间的幽怨凄恻,而这种借雨的淅沥和物的忧伤融入读者视觉听觉触觉的本领,更是把愁思表达得入木三分。人生在世,何人没被情所  相似文献   

16.
早已耳闻重庆市荣昌县是国兰精品“隆昌素”的发祥地之一。抽得空闲,便驱车前往。在去往该县兰花协会的途中,经过一个花卉市场,只见场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记者走进了市场兰花的销售点,发现人气很旺。场内的兰花品种竟果真所剩无几了。正欲离开,一盆隐身在市场角落的兰花映入记者的眼帘。这盆兰花体态优雅。记者到这盆花前仔细探看,但见此花植株柔润、花姿秀丽、身正神雅,花瓣似荷花而小巧,尤其是那绝尘的清香,淡而幽远,堪称一绝,让人爱不释手。不多会儿,记者身边便围满了诸多赏花客,并对此花赞叹不已。一内行的花客仔细比较了这株兰草的形…  相似文献   

17.
树与孩子     
这是一个大四合院。院的中心,有修筑成花瓣形的花圃。圃內,栽了许多的花草。有紫丁香、美人蕉、东洋菊、香雪兰,还有丽春、月季、鸢尾、以及各种兰草。圃间,是用鹅卵石铺就的小道。早晨,人们在这儿读书、做操;傍晚,又有人沿着小道散步、闲聊。在四合院办公的人们,都习惯地称这里为“小花园”。小花园外,是种植了多年的各种梨树。这些梨树守候在低矮的草本植物四围,既为花草遮挡了风雨、烈日,又衬托了花草的娇美、秀丽。  相似文献   

18.
<正>野生观赏植物是指现在仍在原产地处于天然自生状态的观赏植物,是某个地方天然风景和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除了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外,有的芳香袭人,如丁香类、兰草类等,有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黄瑞香、榆杞等都是名贵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兵,一个从绿色大山里走入军营的新兵。我是一个兵,一个在绿色军营里摔打十年的老兵。我是一个兵,一个进入绿色战线的新兵。一步步,从新兵到老兵再到新兵,记载了我的绿色征程。十年前的初春,在那个草长莺飞的季节,我放飞自己的理想,走进了绿色的军营。  相似文献   

20.
养兰     
《说文》有云:“兰”,香草也,字亦作“”。《本草纲目》曰:“兰”有数种:“兰草”与“泽兰”生水旁,“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兰花”亦生山中与“山兰”迥别。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菅茅”而秋花。在植物学中,兰科有700余属,共一万七千余种,大别为“地生兰”与“气生兰”两类,“中国兰”大多数是地生兰,“中国兰花”有“草兰”与“蕙兰”两类:(甲)“草兰”,亦称“山兰”,叶长而宽,(乙)“蕙兰”亦单称为“蕙”,叶同草兰而稍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