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沸石、碎石、火山石等3种填料和风车草构建了4个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2d ,间歇进出水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火山石单元对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碎石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栽种有风车草的碎石单元对磷去除效果得到了提高。当进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2.5mg/L、3.5mg/L、4.0mg/L时,沸石、碎石、火山石单元的总磷去除率大于47.2%、73.2%、89.8%。当总磷的质量浓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去除率开始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浮萍(LemnaSPP)为研究对象,浮萍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探讨物,研究了除草剂乙草胺、丁草胺对浮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乙草胺能够促进浮萍POD的活性,高浓度的乙草胺则抑制浮萍POD的活性,当乙草胺浓度为7.65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高,激活率可达6.29%,当其浓度达到25.5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低,其浓度为229.50mg/L时,对浮萍POD的抑制率最大,可达25.28%;低浓度的丁草胺能够促进浮萍POD的活性,高浓度的丁草胺则抑制浮萍POD的活性,当丁草胺浓度为2.496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高,激活率可达22.68%,当其浓度达到24.96mg/L时,浮萍POD的活性最低,当其浓度为37.44mg/L时,对浮萍POD的抑制率最大,可达22.68%;乙草胺-丁草胺复合污染对浮萍P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拮抗作用,且当乙草胺浓度为229.5mg/L,丁草胺浓度为49.92mg/L时,乙草胺一丁草胺对浮萍POD活性的抑制率最大可达32.54%,在一定范围内,当浓度继续增加,联合毒性作用表现出相对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Bray—Kurtz浸提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土壤浸提液(即盐酸浓度和氟化铵浓度)、浸提时间及浸提荆的体积,研究适合我国大兴安岭酸性森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改良后的Bray—Kurtz浸提法为:以c(NH4F)为0.04mol/L和C(HCl)为0.03moL/L作浸提剂,浸提时间15min,浸提剂的体积为50mL,即土液比为1:10,浸提出的有效磷最完全。改良后的Bray—Kurtz浸提法通过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达到88.4%-97.02%。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该法与经典的双酸浸提法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  相似文献   

4.
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当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导致湿地环境越来越恶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对污染水体的修复已迫在眉睫。本实验以1/5的Hoagland溶液为培养液,设置0 mL·L^-1、20 mL·L^-1、40 mL·L^-1、80 mL·L^-1、160 mL·L^-1五个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梯度与0 mg·m^-2、100 mg·m^-2、200 mg·m^-2、400 mg·m^-2、800 mg·m^-2 5个少根紫萍接种浓度梯度进行双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发现,在0~15 d内,所有少根紫萍接种浓度和铜绿微囊藻接种浓度处理下,水体中总氮(TN)、磷(TP)含量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铜绿微囊藻和少根紫萍共培养比各自单独培养对污染水体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15d后测定培养液中藻毒素和少根紫萍体内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藻毒素。以上结果表明,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可促进少根紫萍生长,高浓度铜绿微囊藻抑制少根紫萍生长,少根紫萍可有效吸收培养液中的TN、TP和藻毒素。在铜绿微囊藻浓度为20 mL·L^-1、少根紫萍接种浓度为400 mg·m^-2时,浮萍生长状况最好,对培养液中TN、TP及藻毒素的去除率也达到最高。综上所述,低浓度铜绿微囊藻和100%覆盖率的少根紫萍共培养用于湿地水体修复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分析了磷添加对南亚热带鼎湖山马尾松林(PMF)、针阔叶混交林(PB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土壤(0~10cm)CO小CH4排放/吸收和有机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8周的培养,100mg磷添加处理土壤C—CO2累积排放量依次为PMF、PBMF和MEBF对照的82.4%、84.4%和102.8%,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107.2%、101.2%和109.1%;100mg磷处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依次为其对照的69.9%、102.7%和66.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为其对照的-57.4%、25.3%和22.4%,其中,磷在处理初期较一致的提高土壤CO2和CH4排放,磷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与森林的土壤状况有关,添加的磷浓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1周的培养,100mg磷处理土壤有效氮净矿化量依次比PMF、PBMF和MEBF对照少37.06%、39.60%和28.62%,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70.97%、84.14%和187.97%,100mg磷处理土壤硝态氮净矿化量依次比其对照少48.06%、40.45%和28.03%,2000mg磷处理土壤依次比其对照少254.09%、115.32%和238.50%,磷显著的抑制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和硝化。结果建议,在研究P对土壤有机碳氮矿化过程时应充分考虑土壤对P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千屈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及磷去除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柳骅  杨霞 《浙江林业科技》2005,25(1):42-45,52
研究了千屈菜在不同TP(Total Phosphorous)浓度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情况和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千屈菜在0~0.4mg·L-1的TP浓度范围内均生长良好,对水体中的TP的去除效果非常显著.在试验的30d内,千屈菜对始浓度为0.4mg·L-1的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率高达98%以上,其去除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凤眼莲.在最初10d内,千屈菜具有"快速"吸收的净化特性,水体中TP浓度呈直线下降,而且它的磷去除率与水体TP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邱兰 《绿色大世界》2012,(1):108-110
采用锅炉废渣为研究材料,研究锅炉废渣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吸附效果及吸附平衡。结果表明:锅炉废渣对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30℃时,处理时间60min,磷去除效率达到93%,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指标。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0.0496C。吸附等温式符合Freundich吸附等温式,30℃时,q=-0.0023c^0.9879。可见利用锅炉废渣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细菌肥料菌株对无效磷的转化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我国土壤中的总磷量相当可观,但95%以上的磷以稳定的铝硅酸盐和磷灰石等无效形式存在(陈延伟等,1960),植物很难直接利用。因此绝大多数农作物及林木都要追施磷肥。目前主要施用的速效磷肥生产成本高、能耗大,施入的磷肥当年利用率仅为10%~25%(张宝贵等,1998),一部分磷肥随雨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污染(李发云等,1997);另一部分磷与土壤中的Ca2 、Fe2 、Fe3 、Al3 等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赵小蓉等,2001),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因此,提高磷的利用率一直是土壤学家关注的问题。微生物对土…  相似文献   

9.
嘧啶氧磷对松材线虫的有效杀线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4孔板测定了几种农药原药和乙醇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嘧啶氧磷杀线活性最高,它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32.65μg/mL,95%的置信区间为25.08~42.51μg/mL;体积分数为5%的乙醇在20min内使94.4%的松材线虫麻痹,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在90S内将96.7%的线虫杀死。另外,松材线虫浸入供试药剂的时间越长,所测定的LC50的值越小,克百威、灭线磷、嘧啶氧磷的LC50值从24h到72h分别由448.47,51.96,94.54μg/mL降低至51.47,36.94,32.65μg/mL。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根际pH值与供磷水平及土壤磷有效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根分泌物的作用 ,根际pH值将发生不同于土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植物利用难溶性营养元素 (如磷素 )上是极其重要的。迄今为止关于草本植物和作物根际pH值变化与土壤中难溶性磷利用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Grinsted和Hedley( 1 986)研究发现生长 35天的油菜幼苗根际pH值可降低 2 4个单位 (由 6 5到 4 1 ) ,相应其根际有效磷的浓度增加 1 0倍 (王庆仁等 ,1 998)。Marchner( 1 986)发现白羽扇豆在缺磷土壤中形成排根 ,排根分泌的有机酸能降低根际土壤的pH值以促进其对磷的吸收。目前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11.
低磷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低磷胁迫下形态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净增量变化趋势一致,P3>P2>P4>P1。随磷浓度的降低根冠比增加,极低磷处理条件下各种源根冠比均最大。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CAT),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影响机制之一。磷浓度为5~10 mg/L时,3个种源幼苗生长最佳。其中,贵州孟关种源较湖南汝城和广西古蓬种源更耐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冬季水生植物脱氮除磷效果的研究对低温地区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模拟徐州小沿河冬季的自然条件,探讨了西伯利亚鸢尾、菹草、狐尾藻、伊乐藻、燕麦草5种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5种水生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脱氮除磷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对总氮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伊乐藻〉狐尾藻〉菹草;而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则随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总体表现为:燕麦草〉伊乐藻〉西伯利亚鸢尾〉狐尾藻〉菹草。不同月份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变化特点为:11月和3月去除效果较好,12月、1月和2月较差;而且西伯利亚鸢尾和燕麦草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受月份影响较小,表现较为稳定。西伯利亚鸢尾、燕麦草和伊乐藻可以作为冬季徐州小沿河水体氮磷去除的优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3.
杨乐  张秀娟  吴楚  涂逸 《绿色科技》2022,(2):14-17,21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正常供磷170 mg/L(HP)和低磷胁迫0.68 mg/L(LP)两种处理,采用沙培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沙棘幼苗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沙棘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P<0.05)增加了植株的根冠比,高达45...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内以旱冬瓜幼苗为材料,探讨了4种不同磷浓度(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处理下对旱冬瓜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对旱冬瓜幼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且磷能明显促进地径的生长;不同磷浓度处理明显影响旱冬瓜幼苗生物量的累积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不同供磷水平下旱冬瓜幼苗各器官氮磷养分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玄武湖底泥在不同上覆水位下内源磷释放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世玮  荆肇乾  王郑 《森林工程》2010,26(1):16-19,24
以南京玄武湖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对照试验探讨玄武湖湖底泥在不同上覆水位下内源磷释放规律和底泥中磷的赋存形态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扰动的中性水体中,高水位情况下底泥界面的厌氧状态造成磷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高于低水位情况,在碱性环境中,高水位造成的泥水界面厌氧状态不再是内源磷释放的主要因素,[OH]-的存在使得化学溶解作用和物理扩散作用超过微生物的释磷作用;静止的水体的内源磷释放规律和有扰动的相似,但是释放量均大于扰动水体。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分析表明,底泥内源磷的释放主要是由底泥中的有机磷和铁铝结合态磷(Fe/Al-P)的转化引起的,高上覆水位条件下湖泊底泥中有机磷释放量大于低上覆水位下该值,进一步说明在中性水体底泥内源磷的释放过程中,底泥中的释磷微生物的作用要大于物理和化学释磷作用。在实际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可以通过人工方法适当降低湖泊水位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来减缓内源磷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6.
山核桃林土壤养分渗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经营下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的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渗林漏水中可溶性氮流失是氮素渗漏流失的主要形式,平均可溶性氮含量为10.17 mg/L,占全氮含量的86.3%,其中可溶解性氮峰值达到17.56 mg/L;总磷、可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65、0.45 mg/L;阳离子渗漏流失c(Ca2+)>c(K+)>c(Mg2+)>c(NH4+);施肥影响渗漏水中养分的浓度,6月初施肥后,各养分输出动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浓度出峰期和后期浓度下降稳定期,直至8月底再次施肥,N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则不变.  相似文献   

17.
清除人造板中甲醛的后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喷涂甲醛清除触媒后的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甲醛清除触媒对不同种类人造板释放出的甲醛清除效果相同,E3级胶合板喷涂甲醛清除触媒后的甲醛释放量小于(等于)0.12mg/L,清除率大于99.08%。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D001、D113、116三种离子交换树脂法去除精间苯二甲酸(PIA)废水中的Co^2+、Mn^2+时的交换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树脂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2+、Mn^2+,相同体积的湿树脂交换Co^2+、Mn^2+总量大小为D113〉116〉D001,再生后交换性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19.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