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致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称死苗。近年来,水稻烂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1.发生原因根据发生机理,水稻烂秧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类。生理性烂秧是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的,传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25-26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秩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通江县常年3~4月天气极不稳定,时有冷空气入侵而导致寒潮天气多,低温冻害影响诱使水稻烂秧死苗。从2007年以来,一直在低、中山区进行各种水稻育苗简化试验,为解决当前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现象,解决农村秧田不足、劳动力缺泛、育秧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在湿润秧田育秧的基础上,采用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的麦秆(壳)育秧新技术。1操作方法在平整好秧田沉降半天后将水放干,按湿润秧  相似文献   

5.
高度重视水稻旱育秧烂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广安、南充等地、市,常年3~4月天气极不稳定,时有冷空气入侵而导致寒潮天气出现。低温冻害影响,会诱使水稻烂秧死苗。我们一定要充分  相似文献   

6.
培育早稻适龄壮秧是夺取早稻高产的基础。如在选留种子、浸种催芽、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等方面有所疏忽,特别是在早稻育秧期间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会引起烂种,烂芽,黄枯死苗,青枯死苗,寒害苗,高温燥苗,肥害伤秧,药害死苗等现象。烂秧有生理性病害引起,也有传染性病害所致,有种子本身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经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早稻烂秧死苗原因及防治方法提出如下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软盘育秧抛秧技术因具有“6省1增”的优点,即省种、省水、省肥、省工、省膜、省秧田和增产而被广大农户所接受,西昌市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因本市育秧期间气候干燥,高温低湿,有的年份气温甚至高达30℃、风速大于5m/s,相对湿度低于40%,常盛行“干热风”,这种特殊气候特点对早地秧床软盘育秧有一定的影响,即在秧苗2-3叶期会产生青枯、立枯、烂秧死苗现象,严重时可导致大面积秧苗不足。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西昌市农业局技术干部协同农户探索了一种水稻软盘泥浆落谷育秧法,此法比旱地秧床软盘育秧做法更为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有效地解决秧苗2~3叶期死苗现象,成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报,今年春播期间天气正常,气温将比往年有所偏高,日照时数偏多,雨量偏少,是近几年来春播天气较好的年份之一。但也应考虑到早春气候多变而带来的“倒春寒”天气,所以在春播育秧期间,要从防止烂秧出发,采用先进的育秧技术,保证全苗、壮苗。 一、烂秧症状 1.烂种:指谷种尚未或刚发芽就停止萌发而腐烂,一般是谷壳颜色变深,直到暗褐色。烂种多属于不良环境引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稱烂秧死苗系按其发生的时期不同来区别的。烂秧一般是指水稻下种后,在幼苗生长的前一阶段所烂的秧而言;至於死苗则是指秧苗在初期生长正常,在后期遇到不良气侯环境,因而引起凋萎或死亡。如武昌纸坊老农反映说:“今年(1955年),秧死的不合理,是站着死的。”又酝陵少数群众1955年提早在4月中旬插秧,结果遇到寒潮,引起大批死亡。这些情况,都可称为死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适的土壤、气候、人为因子是影响早育烂秧死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烂秧死苗,以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从而达到满栽满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述水稻育秧烂秧死苗的原因,提出防治建议.促进秧苗生长均匀整齐,培育壮秧,确保大田满栽满插。  相似文献   

12.
每年4月秧苗生长季节,广安地区秧苗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低温寒潮侵袭,造成烂秧死苗,为有效防治水稻低温死苗,我们对水稻低温死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广安当地实际,从肥水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低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促进苗齐苗壮,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区水稻死苗烂秧一直是生产上存在的重大問題。以往各地曾經試作“改良水床”及湿潤育苗方法,由于土壤盐分因素的干扰,使床土“水”和“气”矛盾不能解决,因之死苗烂秧仍然发生。西海农場湿潤育苗特点在于保持了土床及复盖物在旱田狀态的土壤通透性,調节了水、气、盐三者矛盾,因而創造了种子层良好的发芽条件,由于使用这种育苗方法的結果,十年来基本消灭了死苗烂秧,达到了“早、全、齐、壯”。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我县为了实现水稻产量持续增长的目标,全县经过试验示范,进入全面推广阶段的水稻旱育浅植技术,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开。然而水稻旱育浅植秧在苗期往往容易烂秧死苗,影响大田移栽基本苗数,造成减产。对此,我站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旱育烂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周江镇地处五华县南部山区,早春气候较寒冷,2—4月易出现前春暖、后春寒的“倒春寒”天气,每年均造成早稻不同程度烂种烂秧,给早稻生产带来较大危害。因此,积极预防“倒春寒”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对早稻稳产增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纯属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病害,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菌为害而引起的病害。大面积的烂芽和死苗多属于传染性病害。烂秧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包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主要病害有烂秧、稻瘟病、纹枯病等数十种水稻烂秧是水稻秧田期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侵(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属于不良环境造成的(如低温或阶段性干旱、盐碱及其他有  相似文献   

18.
全业超  吴俞  王春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55-257,261
利用琼海市198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琼海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造成高温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琼海市的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夏、秋3个季节,年总高温日数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反映了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高温天气发生频次增多;高温日数存在l一2年、4年、9年、16~17年的周期,高温日数偏多年份和偏少年份是由不同时间尺度周期共同制约的结果;西南槽是造成5月和6月高温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7月,西北路径且在东南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外围下沉气流是造成琼海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另外当副高加强西伸且稳定维持时也容易造成琼海市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水稻旱育秧烂种死苗原因,得出土壤、气候、病虫害等是旱育秧烂种死苗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烂秧死苗的可行措施,为育出壮苗、好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烂秧病又称禾谷镰刀菌,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痛原分类地位是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害类型属于真菌,主要危害作物是水稻,主要为害部位根部。水稻烂秧病是在苗期危害的,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是造成死苗的原因之一。死亡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水稻品嵌及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