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奶牛翻胃吐草是由于奶牛脾胃受寒或脾胃虚弱而致的一种慢性病症,其一般多发于老弱奶牛. 患牛临床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跛行,耳、鼻俱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口流清涎,吐草,吐出的草团粗糙,口色淡白,逐渐消瘦,其粪渣粗糙,脉象沉细. 可用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奶牛翻胃吐草. 1 病例 1.1 病例一 奶牛一头,已产4胎,7岁,患牛吐草已有半月,夜间吐草尤其严重,经输液治疗,未见好转. 临床检查:患牛体温38.5℃,呼吸18次/min,脉搏68次min,瘤胃蠕动4次/2min,其被毛粗乱而无光泽,身冷,口、鼻凉,粪稀,腹紧,口津滑利,脉沉细.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钦州郊区曾遇水牛翻胃吐草5例,4例在8~11月天气冷热剧变时,1例在4月底春耕之后。病牛多是瘦弱和老龄牛,其中有1例是哺乳母牛。病前均有长时间重役经历,一般起病缓慢,先轻后渐重,发病几天后才引起养牛人的注意。(一)症状主要是吃草反刍减少,经常口流清涎,多在放牧吃完草后吐出绿褐色草渣及草浆,或在夜间休息时吐落地上,个别牛采食时吐出。病初不是天天吐,以后  相似文献   

3.
自拟“旋覆止呕散”治疗牛翻胃吐草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胃吐草是牛的一种慢性前胃病。西药治疗易复发,且疗效较差。笔者自拟旋覆止呕散,治疗牛翻胃吐草疗效甚佳。 1 基础方药 旋覆花、厚朴、白术、山楂、麦芽、伏龙肝。湿热型加川黄连,虚寒型加干姜、党参。  相似文献   

4.
耕牛吐草为胃气上逆所出现的一种症状。常有吐草、流涎、料水混杂吐出等表现。根据临床所见,按症论治于后:1.口流清涎,吐出草团或料水混合物,被毛竖立,耳鼻俱凉,鼻汗不成珠,日色淡白。此为胃寒吐草。被毛竖立,耳鼻俱冷,鼻汗不成珠,口色淡白,乃为寒邪内盛之象。食欲与反刍减少,口流清涎,并出现吐草,乃寒邪侵犯胃腑,胃不主纳。脾健运失权,浊气上逆,是湿痰外泄之故。治宜健脾暖胃,理气止吐。方选“健脾散”。  相似文献   

5.
1发病特点山羊翻胃吐草病是病畜以反刍时嘴角吐出草沫为主要特征,病畜机体衰弱、运动障碍、精神沉郁、消化不良、生长发育缓慢,皮肤、黏膜变白或黄染,食欲减退。《新编中兽医学》描述:"翻胃吐草为家畜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脾失运化,胃不受纳而引起吐草的慢性疾病。本病与现代医学的骨软症相似。"笔者初行医时,按中医典籍,轻证用"益智散"4~8剂;重证,  相似文献   

6.
本病多发生于老弱牛,是睥胃虚弱,胃不受纳而引起吐草的一种疾病. 1病因 由于使役无节,饲养失调,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所致.如夜露风霜,久卧湿地,阴雨淋漓,或过饮冷水,以致寒伤浸伤脾胃,致使脾胃虚弱,草料入咽,胃不容纳,反而吐出. 2症状 病初精神不振,被毛竖立,鼻寒耳冷,鼻镜汗不成珠,食欲反刍减少,发现吐草,逐渐身瘦体痛.病重者食后时常吐草,口涎粘滑,拱背伸头,排粗糙稀粪,有时鼻眼浮肿.  相似文献   

7.
益智散加减治疗牛翻胃吐草董满忠(山西省夏县兽医院044400)笔者1983~1988年用益智散加减治疗牛翻胃吐草9例,其中母牛6例,犍牛3例,均获痊愈。(一)病因病理饲养管理不善,外感风寒(棚舍潮湿,久卧湿地,阴雨苦淋,夜露风霜)或内伤阴冷(过饮冷水...  相似文献   

8.
马鹿翻胃吐草有明显的季节性,从11月至翌年2月为高发期,3月逐渐减少,后即消失。笔者用益智散加减治疗马鹿翻胃吐草8例,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9.
吐草是一种症状 ,其特点是食草不能下咽而吐出 ,或食草能下咽 ,反刍时又吐。引起吐草的原因很多 ,病因也较复杂。在临诊中 ,笔者根据中兽医的辨证施治理论 ,结合病因的不同、体质的差异、症候的兼杂等 ,按症型拟定治法 ,依法处方 ,随症加减进行治疗。几年来 ,笔者共治疗本病 31例 ,其中胃寒吐草6例 ,胃热吐草 4例 ,劳伤吐草 3例 ,上颌窦发炎吐草 3例 ,营养不全吐草 7例 ,牙齿病吐草 8例 ,治愈2 9例 ,有效 2例 ,有效率达 1 0 0 %。1 胃寒吐草1 .1 病因由外感风寒 ,内伤阴冷所致。如阴雨苦淋、夜露风霜、长夜水冷在洼受寒或久渴失饮后突然饮…  相似文献   

10.
枣强县付雨林召村王青臣的一头6岁黄牛,10多天前劳役过重,饥饮冷水20多公斤,第二天翻胃,大量吐水,治10余天无效。 (一)症状患牛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头低耳耷,喜卧;颈项伸直吐水,每次吐1~3公斤,水液清稀,带有未消化的草渣;尿短少,舌淡苔白,脉沉细,口渴喜饮,食减,不反刍。瘤胃轻度臌胀,触诊呈水样波动,且有击水声。  相似文献   

11.
佩兰红糖治牛翻胃吐草与产后不食症奶牛翻胃吐草和产后不食,多为饲养管理不善,饲草料单纯,产后受寒及胎衣滞留所致。近年来,笔者用佩兰和红糖治疗奶牛翻胃吐草10例,产后不食15例,轻者2~3剂,重者4~5剂治愈。(-)方药与用法佩兰(鲜)500g(干品25...  相似文献   

12.
牛翻胃吐草的治疗1.陈石灰200g、黄酒350ml,入开水冲调,候温于喂食前灌服,隔5-6天再服一剂。2.樟脑15g、酒精150ml,溶解加温水1000ml,一次内服。牛翻胃吐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基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我国基层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个人收入水平的重要产业。牛肉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加上牛肉市场价值较高,基层养牛产业的发展规模也有了较大地提升。很多牛养殖户受传统养殖思想影响较大,管理模式过于粗放,使得养殖期间的疾病发生情况比较严峻。牛翻胃吐草是养牛产业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养殖户管理不当导致的,尤其是饲喂管理上出现营养配置不全面,缺少钙、磷、维生素D等元素,使病牛机体发育无法得到满足,如果牛自身机体较弱,会增加牛翻胃吐草发生风险,导致牛饲料利用率下降,机体也会严重受损,最终损害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中医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主要探讨牛翻胃吐草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庆阳地区细毛羊繁殖场羊只常发吐草、血尿二证,死亡较多,造成损失。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笔者七十年代开始用中药治疗,多获良效。吐草羊的吐草常见于春夏季,秋冬偶有。无论绵羊、山羊、当地蒙古羊或细毛羊都可发病。患羊采食量减少,夜间反刍时吐出大量反刍物,  相似文献   

15.
耕牛翻胃吐草病,是由于饲养管理失调,外感风寒,内伤阴冷,伤之于脾胃或劳役过度,气血两亏,胃弱不纳,厥逆上出引起。症见精神不振,头低耳耷,四肢无力,行走缓慢,反刍时从口中吐出黄色带粘液的草沫,口色淡白,脉沉迟。几年来我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对该病治疗十多例,现介绍如下:1 处方来源及加减 旋复代赭汤来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旋复花、代赭石、党参、半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胃虚气弱,痰浊内阻所致之心下硬痞,翻胃呕吐等症。方中旋复花降胃气,代赭石重镇降逆,二者配合为治胃失和降所致翻胃呕吐的主药。半夏、生姜能增强主药…  相似文献   

16.
<正>牛胃属复胃,分为四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真胃)。前三个胃总称为前胃。前胃病是牛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病态,也反映在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过程中。主要病状特点是:食欲障碍、饮欲障碍、反刍与嗳气障碍以及"翻胃吐草",包括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应用中药治疗牛前胃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本人对牛前胃病中药治疗的要点分述如下。1前胃驰缓前胃驰缓是前胃神经兴奋机能低下、收缩力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2003年冬曾治愈一例布尔山羊翻胃吐草病例,现将诊治情况及体会写下。(一)临床症状患羊是布尔山羊种公羊,2岁半,体重90千克。消瘦、减食,吐草,边吃边吐,无法配种,体温、呼吸、脉搏、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二)继往病史该羊3个月前偷食过较多玉米导致拉稀,前后拉了1周,打过一针抗生素,拉稀停止后就开始吐草,注射抗生素和等渗氯化钠液,断断续续地治疗1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三)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史调查,初步诊断为翻胃吐草(虚寒吐草类型)。(四)治疗过程及效果决定用中药治疗,方用“益智散”加减。即:益知仁15克,肉豆蔻12…  相似文献   

18.
牛虚寒呕吐主要是由于畜主饲养管理不当,长期置牛于阴暗潮湿的圈舍中或遭阴雨淋、霜雾侵袭、过饮冷食、冷水,伤了脾、胃、肾,使脾阳不振、胃不和降,肾刚虚衰,属牛的一种脾虚里寒证或脾虚里寒湿证。临床上表现为有体虚病史和寒温内侵史,病呈称为病势缠绵。常有寒颤、鼻塞、耳冷、反刍时呕吐、味淡酸、吐势不剧、口色青白、挟黄。治宜补火壮阳,温肾止呕。临床上主要采用益智仁散加减治疗,另可辅以针剂藿香注射液和针灸治疗,同时需要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9.
牛翻胃吐草多是老龄瘦弱牲畜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牛多发于经产多胎母牛,因其生产过度加之饲养失调而引起脾衰胃弱。如久渴失饮而突然饮水过多,或常喂冰冻饲料加之外受寒湿或雨淋,导致外感风寒,内伤阴冷而成患。  相似文献   

20.
奶牛翻胃吐草是一种慢性病,因胃不受纳,上逆而吐草,故称翻胃吐草。2005年5月29日,雅安市郊区养殖户周某某家饲养的1头4岁奶牛发生此病,经当地兽医治疗无效后,找笔者求治。改用益智散加减方治疗后,3天后基本痊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该牛食欲不振,毛焦体瘦,精神、体温、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