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正国 《蚕桑通报》2004,35(1):14-17
为把蚕桑实用新品种新技术尽快转化成生产力,增加单位桑园面积的经济效益,江油市引进了若干近年育成的新桑树多倍体品种,进行多年多点的产叶量、叶质、抗逆性等实用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与标准品种荷叶白相比,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增加36.8%,桑叶养蚕万头产茧层量提高6.6%,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是一优质高产的好品种,现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优化改造蚕桑产业,强化蚕业基础,桐乡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等引进若干桑树新品种,2000年1月建立新一代桑树新品种比较园区,进行新桑品种的比较试验.在2002~2003年对成林园丰田2号等桑新品种的桑叶产量、质量及抗病抗逆性进行全面鉴定试验,以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抗病性等为主要技术指标来测试桑新品种的种质优劣.现将桑新品种丰田2号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正国  魏斌 《四川蚕业》2004,32(4):13-15,18
为了显著提高单位桑园面积的产叶量和养蚕收益 ,以优质、超高产、适应性强为引种选拔目标 ,近年来对丰田系列等多倍体桑品种的实用经济性状作了比较选拔试验。结果证实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 2号与对照种荷叶白比 ,每亩 (1亩≈ 6 6 7m2 ,下同 )桑园产叶量增加36 6 % ,万头蚕产茧层量提高 6 6 % ,5龄 5 0kg桑产茧量高 9 2 % ;人工四倍体桑品种丰田 5号与荷叶白比 ,每亩产叶量增加 2 7 2 % ,万头蚕产茧层量提高 3 9% ,5龄 5 0kg桑产茧量高 3 1%。且抗逆性较强 ,综合农艺性状好 ,是两个优质高产的良种。现已在生产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蚕区具有明显的高原立体气候,选育适应云南蚕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对于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南蚕区现行优良桑树品种及优异桑种质资源作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化学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育成人工同源四倍体桑树新品种云桑5号。新品种于2015—2017年在云南省多点进行区域适应性种植试验,在草坝镇试验点的单位面积产叶量比对照桑品种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分别增产42.63%和19.01%,桑叶养蚕的万头蚕产茧量和茧层率与2个对照品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新品种在永仁县、巧家县、陆良县、楚雄市和鹤庆县按照当地的栽植模式其产叶量较农桑14号高出16.08%~18.75%。新品种还具有发芽期早、发条力强、生长旺盛、叶片肥厚等特性,但对桑褐斑病和桑白粉病的抵抗力稍弱,需要及时采摘适熟叶以降低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蚕桑生产是我市西部山区县(市)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从2001年放开粮食购销体制的政策以来,促进了大田种植结构的调整,扩大了良田种桑的自主权,为有效地改变我市原有的桑园立地条件差,树龄老化,优良高产桑品种种植面积小,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不高,产茧量低的状况创造了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蚕桑产业档次的提高。1我市农桑系列品种的推广情况2001年至2002年全市共新发展桑园4000hm2,其中种植农桑系列品种3042万株,面积2150hm2,基本在大田种植。淳安县发展力度最大,新发展桑园1330多hm2,其中农桑12、14号新品种桑1620万株,占种桑总数的80%,面积1…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果用性状好为引种育种目标,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若干优良的叶果兼用桑品种,其中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16号的中试结果表明:与标准二倍体对照种荷叶白相比,全年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增加29.8%,桑叶养蚕的万头蚕茧层量提高6.5%,100kg桑产茧量提高8.1%;与三倍体叶果兼用桑品种大10相比,单位桑园面积产果量增加9.5%,产叶量提高24.7%,表现出三倍体桑叶片肥大,桑果大,生长旺盛,品质优,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叶果综合经济性状和抗逆性良好的高效桑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 为实现早中晚生桑品种搭配栽植,满足蚕不同发育时期对饲料的需求,以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1997年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引进农桑系列桑品种进行栽培养蚕试验,其中农桑8号等三个品种表现较好。现简报初步结果。 1 材料及方法 为快速获得桑品种的栽培适应性表现成绩,于1998年1月在贯山乡八村程子钰的老龄桑园(1500株/667m~2),采用锯桩芽接法嫁接农桑8号(早生)、育2号(早生)、农桑12  相似文献   

8.
桑叶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单位桑园面积产叶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蚕茧产量和经济效益,引进和推广优良桑品种对提高桑叶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海宁市在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支持下,于2002年在周王庙镇建立面积为2255m^2的桑品种资源圃,分属2家农户.分批引进种植近年来国内科研单位育成的桑树新品种35个。栽植密度为667m^2栽800株,每个品种52株,未设置重复,中干偏低养成,统一各品种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桑园管理措施。通过对第一批栽植的20个桑品种(品系)成林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调查对比,初步掌握了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产质量和抗性等基本特点,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3个桑品种,供各地在选择桑品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强桑1、2号经区试鉴定,单位面积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37.60%和15.79%,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强桑1号比对照低0.50%,强桑2号比对照高1.67%;强桑1号对桑黄化型萎缩病抗性高于对照,而对桑疫病的抗性低于对照,强桑2号强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两个品种生长势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0.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1):47-49
桑叶是蚕的唯一天然饲料 ,故养蚕单产及茧丝质量和亩桑收益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包含桑品种在内的培桑技术的进步 ,促进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的。以江油战旗、贯山两乡为例 ,1 987年的桑园面积约 3 0 0 0亩 ,主栽南一号和 60 71等品种 ,产茧 1 2 3t,亩产茧 41kg。 1 997年由于普及川 852良种 ,桑园面积近 2 3 0 0亩 ,产茧 1 79 4t,亩茧量 78kg。同比桑园面积减少 2 3 % ,产茧量却增加 46% ,亩茧量提高90 % ,其中 ,来自养蚕单产提高 1 4kg占3 8% ,桑品种增茧 2 3kg占 62 %。由此表明 ,桑树良种是支撑蚕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11.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激光诱变选出的优良单株台激761、激7681和丰产型鲁桑品种湘7920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该品种在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的特点: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5 311.62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5%,并且秋叶硬化迟。该品种的养蚕试验成绩为万蚕产茧量18.38 kg、万蚕茧层量4.475 kg、4~5龄50 kg桑产茧量3.6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6.98%、6.04%、11.96%。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在四川盆地主要蚕区栽植。  相似文献   

13.
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 ,育成了高产、优质春用家蚕新品种“华瑞”、“春明”。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试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 ,结果表明 :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 ;体质强健好养 ,蚕体粗壮 ,茧型大且匀整 ,产量高 ;茧丝质优良 ,茧层率 2 6 81% ,鲜毛茧出丝率 19 5 5 % ,茧丝长 14 19m ,解舒率 70 2 3% ,纤度 3 2 72dtex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 11 4 5 %、19 6 9%和 2 1 5 3%。  相似文献   

14.
2014年春,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对北方蚕区3家育种单位选育的3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对比试验。结合蚕期农艺性状表现和茧期调查、丝质检验的结果,总结参试品种在山东试验点的试验情况和性状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春季桑叶含氟量的时间分布对蚕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锡川  王建新  徐进 《蚕业科学》2001,27(4):313-317
应用积分回归原理 ,对浙江省湖州市 17年的桑叶氟污染监测数据和蚕桑生产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 :氟化物污染桑叶对张产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是 3、4龄期 ,此时桑叶含氟量每升降 1mg/kg ,张产随之降升 0 12 3 1~0 10 45kg。降低 3、4龄期桑叶氟化物含量 ,可有效减轻蚕茧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北方地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开展条叶兼用生态桑树优良品种的选育。从河北省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旱耐寒和丰产性能好的育种材料,以桑叶、桑条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性状,进行株系选择及抗旱性试验和产量、品质性状鉴定试验,并进一步通过区域试验选育出桑树新品种冀桑4号。该品种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和生长旺盛的特点,在条叶兼用生态桑树的特定收获方式下,产叶量和产条量分别为6.85、13.44 t/hm2,比养蚕专用桑树品种冀桑2号提高4.74%、70.78%;桑叶和桑条的品质优良,100 kg桑叶产茧量和100 kg桑叶茧层量分别比冀桑2号提高5.85%、7.49%,桑条作为造纸原料的综合品质优于红皮花桑和条墩桑1号。该品种已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适宜在北纬42°以南、海拔500 m以下的北方干旱山地和沙地用于生态造林或作为粮、油作物的间作树木。  相似文献   

17.
桑叶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蚕的体质、茧质,而且还影响到其制种成绩和后代蚕的饲养成绩。针对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质量优的4个主推桑品种农桑14号、农桑12号、强桑1号和金10,以荷叶白为对照,对原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桑品种对家蚕的种茧育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不同的季节表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原蚕生命力、茧质、kg茧制种量及卵质等主要性状,种茧育采用农桑14号和农桑12号为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春季陕西试验点对北方蚕区4家单位选育的的6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以菁松X皓月作为对照种,观察参鉴品种的性状表现,调查龄期经过、体质、茧质、收茧量等经济指标。本次鉴定结果显示,各参鉴品种的蚕期性状表现良好,鲁51×鲁52、ZHG×春54、ZHG×秋54这3对品种的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