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这一辈子,都要种树。只要让我种树,我就知足了。"83岁的毕可显,一生几乎都与林木为伴。毕可显曾担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是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主导者之一。柯柯牙一期绿化工程种树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人的辛苦付出。32年前,他敢于拍着胸脯向领导保障柯柯牙绿化工程树木的成活率,这底气来自于他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30年植树造林摸索总结出来的荒漠  相似文献   

2.
樱花烂漫     
知道清源要去水库种树是八年前,那时我们都觉得他疯了。在北京开公司开得好好的,不说是日进千金,也是身价百万,怎么突然想起去山沟子里种树了呢?他只是说,累了,想找个地方静静,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意义的事。很果断,他卖掉公司,遣散员工,只身一人到离京城100多里外的地方租了一条山沟去种树。至于  相似文献   

3.
今年82岁的赵景祥老人,当过兵,种过地,放过牛。他一生勤劳俭朴,一辈子最喜爱的是绿色。用他自己的话说,绿色象征着青春,与绿色相伴,让人永远充满活力。 老人一生住过许多村庄,每到一处,他都在房前屋后种花种树,绿化美化环境。80年代初,他居住在达里镇拖里嘎查,距家方圆十几里,他不准人们砍树、打猎,不准破坏草场。一有时间他就到门前的沙岗子上插黄柳,每隔三天五日就到周围巡视一遍。不到几年功夫,他  相似文献   

4.
千万财产的主人陈培栋早就听说广东省增城市朱村镇有个1400公顷的耕山大户,名叫伍灶成,是一个“种树迷”。1992年夏天,笔者专程和增城市林业局朱副局长到联星村的山上去采访他。天气闷热,我们爬山越岭,穿溪过涧,汗流泱背,终于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他。当时他的...  相似文献   

5.
老人叫徐光爱,今年68岁,1984年从长春地质局退休,定居在珲春市河南街靖和委河南小区。 老徐头,不抽烟,不喝酒,唯一大爱好就是种树。1995年春天,新安街路两旁的京桃花开得热热闹闹,香气弥漫,他每天早早起来,顺着马路溜弯儿,边走边寻思:珲春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变得越来越有个样了。我老  相似文献   

6.
在群山环抱的皖南黟县际联镇大同村,有一片叫“金字面”的山岗格外引人注目。那山上松杉滴翠,秀分多姿,茶桑纵横,果木茁壮,显得生机盎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被雕琢得像园林一样的山场,竟是一位今年已83岁高龄的老人花了10多年心血辛勤建成的。这位老人叫韩成坤。他的开荒造林故事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个人承包荒山造林在大同村还没有推开,老人望着金字面山那一片光秃秃的山场,心里十分着急,时年已68岁的韩老汉三番五次地找村长念叨:“山上没树,就象人没穿衣袋一样,多难看!再说,开发荒山种树种果,也能搞活经济呀!”…  相似文献   

7.
留一片青山     
留一片青山离休前,家兄在地方上主管林业。那年我去探望他,正赶上他组织指挥飞播造林,忙得很。于是,我随他跨进吉普车,过了两天艰苦而有意义的日子。乡亲们听说要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用飞机种树,这是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新鲜事。车子进入播区村镇,受到父老乡亲的热烈欢...  相似文献   

8.
留一片青山     
留一片青山●耿修离休前,家兄在地方上主管林业。那年我去探望他,正赶上他组织指挥飞播造林,忙得很。于是,我随他跨进吉普车,过了两天艰苦而有意义的日子。乡亲们听说要在养育自己的土地上用飞机种树,这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鲜事。车子进入播区村镇受到父老乡亲的热...  相似文献   

9.
“五十不插杨,六十不种柳”,然而,彭福生老人就是从六十岁那年才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 炎炎夏日,我们慕名前往和林县西沟门乡罗家天村,寻找和林县造林绿化模范彭福生。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20年造林不辍,在一座荒山上营造出1500亩郁郁葱葱的松林,创造出价值400多万元的“绿色”金库。  相似文献   

10.
去县林业局采访,负责人对我说,要找植树造林的典型,就去西江乡采访林蔚春老人吧,他可是受省上表彰的造林绿化先进个人呢。从岷县县城出发,沿洮河而下朝北再行20公里就到了西江乡境内。在乡上同志的陪同下,我们穿越一条山沟和峁梁,来到了此行目的地———结扎村。...  相似文献   

11.
1988年3月,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但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  相似文献   

12.
“五十不插杨,六十不种柳”,然而,彭福生老人就是从六十岁那年才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炎炎夏日,我们慕名前往和林县西沟门罗家夭村,寻找和林县造林绿化模范彭福生。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23年造林不辍,在一座荒山上营造出1500多亩郁郁葱葱的松林,创造出价值400多万元的“绿色  相似文献   

13.
祸与福     
有一个年轻人,满怀豪情到外地经商,经过了三年的奋斗,终于有所成就,心里一直梦想着衣锦荣归、光耀门楣。不料,一场无情的大火把他三年的努力化为灰烬,美梦顿时成为泡影,伤心之余,他便起了寻死的念头。他打算以跳崖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到了山崖,他发现山崖上有一个老人在徘徊。他好奇地走近老人,问他独自在此徘徊的原因,老人告诉他:"我本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家四口快乐地生活。不料,几年前我得了一种怪病,看遍了名医  相似文献   

14.
锡盟正镶白旗前造林湾村,原名叫前章盖湾。解放以来,这个村年年植树,成绩显著,在全盟出了名。原自治区农业厅前厅长高布泽博于1965年到这里检查工作时,赞扬了他们的创业精神,经他提议旗人民政府批准,将前章盖湾村改名为前造林湾村。说起来前造林湾的造林,年已八旬的任发老人应当被记头等功。是他带头种了3亩树,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掀起了全村种树热潮。那是1953年,前造林湾成立了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民在土地上播下种子,但几场大风之后土地被沙子埋没了。为了治沙保土,当时的社干部任发在地里转了几圈,心里萌发出种树的念头。于是他对乡亲们说:“种子离不开土,要治沙保土,就得种树。”1953年春天,他从10公里以外的哈  相似文献   

15.
听说在灵川县大境瑶族乡铁螺岭的高山上,有一位古稀老人带领儿孙16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管护漓江水源林,并以山林为家,与树相伴,常年孤守在高山上,执意不肯下山生活,成为“绿色百万富翁”,3月10日,我们一行人慕名走访了这位奇怪的老人王修富。在7公里多的陡峭羊肠小道上,我们从王修富的二儿子王怀生的口中,知道了王老汉的许多事。王修富是个地地道道的山民,解放前跑一些山货买卖,解放后一直在当时的大队林场从事林业种植,是大家公认的“种树师傅”。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一批木材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山里…  相似文献   

16.
锁定今生     
去年夏天 ,我终于有了登华山的机会。我们定于晚上 10点半动身。山脚下灯火通明 ,招揽游客的生意人们不辞疲倦的叫卖着 ,这其中有一个摊儿 ,引起了我的好奇 ,摊周围挂满了锁 ,样式颜色各异。摊主是一位戴花镜的老人 ,他正精心的为每一个买锁的人刻着心愿、名字和日期。我也被吸引了过去 ,从老人手中接过刻有自己名字与日期的锁 ,同时也将自己的心愿一同融在了一起。次日凌晨 5点多 ,我们登上了最高峰——南峰 ,举目四望 ,云海茫茫 ,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这时我发现峰顶碑石周围的围栏上挂着许多锁 ,想必也是游人像我一样从山脚带上来的。那…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21日,《中国绿色时报》刊登了《马永顺两个时代的英雄》一文和社论《马永顺精神,中国林业的宝贵财富》,通讯和社论我都细读了好几遍,感到马永)顶的事迹确实感人,成绩的确值得骄傲,精神的确价值连城,马永顺是我辈林业工作者学习的楷模,马永顺精神既在天边又在眼前,我局就有一位马永顺式的模范人物,虽然他抓事迹没那么感人,成绩没那么惊人,可他从砍树人到种树人,种树是为还子孙后代账的做法和思路与马永顺是一致的,常言道:“离休退休,革命到头,有患有孙,无挂无忧”。然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资源县木材公司离休干部…  相似文献   

18.
《国土绿化》2012,(12):25-25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庆和镇的南发村是个宁静的村庄,在这里,几乎没有人不认识张少华老人。这不仅仅是因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还因为老人除了守林种树外,几乎不到外界走动。张少华老人住在南发村附近一个被当地人叫做顾家大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背上是几十斤重的树苗,脚下是陡峭的山坡,手脚并用往上爬,生怕一脚踩不稳连苗带人滚下坡……午间,靠在客厅沙发上打了个盹儿,83岁的董鸿儒又梦到了苏木山。这个他为之倾注一辈子心血的地方,曾无数次地出现在梦境里。"我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种树;一辈子只待过一个地方,就是苏木山。"老人抬眼看向客厅墙壁上方挂着的苏木山的照片,被树苗压弯的脊背弓成一座小山。  相似文献   

20.
爱树佳话     
秦始来“焚书坑儒”,有几种书他下令不烧,其中就有种树之书。后来秦始皇东登泰山,还专门下令不许砍伐草木,秦时全国修筑“驰道”作为交通干线,从陕西咸阳直通今日河北、山东、浙江等地,这种“驰道”“广五十步,三文而树”,“树以青松”,可以说是最早贯通国内的林荫大道了。一般人多认为司马迁是位史学家、文学家,殊不知这位“太史公”对林业也颇有研究。他的著述中有两段精彩的论述,一是“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伞。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他主张种粮种树,自力更生;二是“山居于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