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省武功县3个葛藤品种根区AM真菌的调查,初步探明了葛藤根区AM真菌资源,为AM真菌在葛藤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M真菌能与葛藤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品种葛藤具有不同的AM真菌生长特性,其定殖率也不相同。总定殖率、泡囊、菌丝定殖率在品种间为:菜葛>粉葛>药葛;丛枝定殖率在品种间为粉葛>药葛>菜葛;孢子密度在品种间为:药葛>粉葛>菜葛。葛藤根区AM真菌资源丰富,土样中AM真菌多为球囊霉属(Glomus),也有少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种类。已鉴定出AM真菌20种,其中球囊霉属13种,无梗囊霉属6种,盾巨囊霉属1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黄檗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资源进行取样调查,共发现4属23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别为无梗囊霉属、球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和原囊霉属。从出现频度看以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其中无梗囊霉属的细凹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的聚丛球囊霉、悬钩子状球囊霉,以及盾巨孢囊霉属的美丽盾巨孢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5个种。  相似文献   

3.
土壤因子对中药材丹参AM真菌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 年 7 月和 10 月分别从河北省安国市丹参根围 0~30 cm 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因子与 AM 真菌生态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根系能与 AM 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平均总定殖率 68.22%,平均孢子密度 1 755.4 个·100 g-1土.土壤碱解 N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泡囊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 P 与孢子密度、泡囊和总定殖率极显著负相关,与菌丝定殖率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 C 与丛枝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 pH 与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土壤总球囊霉素(TG)为 2.32~4.89 mg·g-1,易提取球囊霉素(EEG)为 1.10~2.71 mg·g-1,二者分别与有机 C 极显著正相关.AM 真菌与土壤因子的高相关性,以及 AM 真菌和球囊霉素与土壤有机 C 的密切相关性,说明 AM 真菌定殖结构、孢子密度和球囊霉素可作为丹参形成共生体能力和土壤环境状况的检测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陕西省榆林市沙生植物园样地采集土壤样品,羊柴根围分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系统研究了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AM真菌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随时间呈递减趋势,5月份出现最高值;泡囊定殖率随时间变化先升后降,8月份出现最高值;AM真菌孢子密度和定殖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的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因子对AM真菌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N和速效P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K和有机质与孢子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丛枝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煤矿区土壤AM真菌资源和生态分布特点,2011年8月从河北井陉矿区选取工业园、大兰山和贾庄镇3个样地,以矿区优势植物红花刺槐(Robinia hispida)为目标植物,分0~10、10~20、20~30、30~40 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根围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AM真菌生态分布及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4属2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3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6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和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各1种.AM真菌与红花刺槐根系能形成良好共生关系,AM真菌生态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0~20 cm土层,最高定殖率多在0~3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发现,孢子密度与易提取球囊霉素、总球囊霉素和土壤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与土壤脲酶和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解氮、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是影响井陉矿区AM真菌与植物共生的主要因子.易提取球囊霉素占有机质百分比均值为0.416%,总球囊霉素占有机质百分比均值为0.511%,说明球囊霉素是井陉矿区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安国市10种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资源和分布。结果表明:10种药用植物均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不同药用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不同,射干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高,孢子密度为2 814个/100 g土,总定殖率为100%。白芷、射干和白术形成P-型菌根,而沙参、菊花、南星、防风、黄芪、甘草和黄芩形成A-型菌根。共分离AM真菌3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是10种药用植物的共同优势种,多梗球囊霉(Glomus multicaule)仅在沙参根区出现,明球囊霉(Glomus clarum)仅在菊花根区出现,细凹无梗囊霉(A.scrobiculata)为南星根区独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兔儿伞与AM真菌之间是否存在共生关系,同时调查松嫩盐碱草地兔儿伞根际AM真菌多样性,采用染色法与形态学鉴定的方法探究兔儿伞根系的AM真菌侵染情况及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9个采样地的兔儿伞根系均被AM真菌侵染,且各采样地的侵染率均达到100%、侵染强度为40.57%~79.05%、丛枝丰度为5.52%~29.99%、泡囊丰度为14.76%~43.0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强度与丛枝丰度、泡囊丰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侵染强度、泡囊丰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鉴定得到AM真菌13属34种,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8种,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4种,双型囊霉属(Ambispora)、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多氏囊霉属(Dominiki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巨孢囊霉属(Gigaspor...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9.
芦苇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安新县南刘庄、北刘庄和白洋淀等3个自然生境下芦苇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泡囊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北刘庄最高,菌丝定殖率在南刘庄最高。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0~10cm或20~30 cm土层出现最大孢子密度,40~50 cm土层孢子密度最低;AM真菌定殖率在20~30 cm或30~40 cm土层有最大值。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作者调查了崂山植被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多样性、种属组成、数量及其分布状况。从崂山样地共分离出4属17种AM真菌:球囊霉属(Glomus)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其中,球囊霉属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最高,为崂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属;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蜜色无梗囊(Acaulospra mellea)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较高,为崂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种。各样地之间Sorenson’s相似系数在0.64和0.79之间。植被数量与孢子密度(r=0.92,P<0.01)、植物种丰度与AM真菌种丰度(r=0.65,P<0.01),以及与孢子密度(r=0.81,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陕西省武功县的图拉明、威廉姆特2种树莓品种和百胜、黑巴提2种黑莓品种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定殖程度,研究了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植物种类和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样品分别从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个土层中采集.结果表明,AM真菌的空间分布和定殖模式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黑莓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明显高于树莓,黑莓以百胜定殖率最高,达83%;树莓的威廉姆特与AM真菌的共生能力较图拉明强,定殖率分别为49%和23%.孢子密度最高发生在图拉明根际,平均17个/g土.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发生在0~10 cm土层,而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10~20 cm土层.孢子密度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P与菌丝和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菌丝、泡囊定殖率及总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N和pH与AM真菌定殖和孢子密度没有显著相关性.AM真菌不同结构的定殖程度和孢子密度,可作为土壤环境监测的微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顶菊根围AM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河北中南部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e]9个入侵地为样地,2008年10月上旬在各样地随机选取5株黄顶菊,采集根围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调查和研究了黄顶菊根围AM真菌生态分布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顶菊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I-型丛枝菌根,AM真菌平均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分别为94.89%和306 ind/10 g;泡囊、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样地间差异显著,AM真菌泡囊、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深州市、鹿泉市和新乐市样地。泡囊定殖率与土壤脲酶显著负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N极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P、脲酶和磷酸酶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N、有机C和蛋白酶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广西野生黄花蒿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野生黄花蒿的共生情况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差异,为筛选对广西野生黄花蒿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高效菌株及推动AM真菌在黄花蒿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野生黄花蒿根际2~30 cm土样,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碳、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观察记录孢子数量、形态并进行AM真菌类型划分和鉴定.[结果]不同采样点的野生黄花蒿均被AM真菌侵染,对野生黄花蒿的侵染率在29.15%~40.43%,其中崇左市土样的侵染率最高,南宁马山县土样的侵染率最低;10 g风干土样中的孢子数量以崇左市的最高(163个),百色田林县的最低(32个);不同样点的侵染强度为2~3级,属中等偏下水平.不同样点的土壤pH在7.61~8.38,属弱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碳含量为5.15~58.08 g/kg,速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71~551.20、98.70~595.00和66.89~547.30 mg/kg,不同样点间差异明显.AM真菌孢子密度、种类丰度(SR)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因采样点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从9个地区55份土样中共分离出42种不同种类的AM真菌.[结论]广西野生黄花蒿根际AM真菌的分布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与土壤营养状况基本呈反比.野生黄花蒿根际土壤环境差异可能是造成AM真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濒危植物崂山百合根围AM真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崂山百合种群密度降低过程中根围丛枝菌根(AM)真菌空间分布特征,2014年10月从崂山3个土层采集崂山百合及伴生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根围土壤样品,分离鉴定AM真菌种类、测定菌根发育状况和孢子密度、分析AM真菌分布及其与种群密度、土壤因子(土壤有机碳、p H、碱解氮、速效磷等)相关性。从崂山百合根围分离AM真菌4属14种,玉竹根围分离3属11种。崂山百合分布于10~20 cm土层内,根系侵染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加;大密度种群样地玉竹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小密度种群。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对其根系丛枝定殖率无显著影响。10~20 cm、20~30 cm土层崂山百合和0~10 cm、10~20 cm土层玉竹根系泡囊定殖率随各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30~40 cm土层崂山百合、10~20 cm土层玉竹菌丝定殖率随高种群密度增大而增加。种群密度对崂山百合和玉竹根围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10~20 cm和20~30 cm土层崂山百合根围总球囊霉素含量随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10~20 cm和20~3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含量随崂山百合种群密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兰旗县城南样地,采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Trin.) Bor)和羊柴(Hedysalum laeve Min.)根围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等5个土层土壤样品,研究AM真菌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  相似文献   

16.
分子学方法在研究AM真菌多样性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寻找研究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真菌群落的合适引物,选取3对常用引物进行试验,最终选取2对不同引物AM1/NS31和AMV4.5NF/AMDGR,利用DGGE技术研究内蒙古阿拉善和乌拉特后旗2个样地蒙古沙冬青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阐明极端干旱环境下AM真菌空间分布及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1)AM1/NS31引物能够更有效扩增样本AM真菌,表现出丰富的DGGE条带数目。(2)2个样地AM真菌群落结构在种类组成上有较高相似性,不同样地和土层AM真菌群落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丰富度和优势度上。同一样地,0~20cm土层AM真菌丰富度高于20~40cm土层;同一土层,阿拉善样地AM真菌丰富度更高。不同样本AM真菌优势度有较大差异,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在所有样本中均有较高优势度。(3)土壤速效P、速效N、速效K和有机质对于AM真菌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8月和10月分别从宁夏沙坡头地区的猫头刺根际分5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以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层深度对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出现在10~30 cm土层,最大孢子密度出现在0~10 cm土层;猫头刺在3个时期均有较高的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AM真菌平均总定殖率为86.98%,孢子密度平均为836.97个/100g土。孢子密度与有机质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极显著正相关,菌丝定殖率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与碱解氮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蛋白酶活性与泡囊定殖率显著负相关,脲酶活性与菌丝定殖率和总定殖率显著正相关,与孢子密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