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稻螟虫白穗 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冶一代,挑治二、三代。防治三化螟:一是在幼虫未下移前拔除虫株;二是保护青蛙;  相似文献   

2.
一、稻螟虫白穗 水稻如在孕穗至齐穗前被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都有白穗出现.二化螟危害的穗茎较软,茎内外的虫粪均似木屑状,鲜虫粪粒大;三化螟危害产生的白穗在田中呈明显的团状分布.防治二化螟:一是秧田采卵块;二是拔除虫伤株;三是用杀虫双或螟除净等农药狠治一代,挑治二、三代.防治三化螟:一是在幼虫未下移前拔除虫株;二是保护青蛙;三是在各代螟蛾盛发期点灯诱杀;四是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螟除净1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系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又称钻心虫,长期以来一直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1、危害症状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又名蛀心虫、蛀秆虫、枯心虫。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3%~5%,严重时减产30%以上。 1 危害症状 二化螟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稻秆易折断,别于大螟和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相似文献   

5.
滁县是江淮丘陵地区主要稻区之一。一般以中稻栽培面积最广,晚稻次之,早稻較少。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三种,其中以三化螟危害最重,二化螟次之,大螟危害最輕。三化螟主要危害中、晚稻,在一般年份里,麦茬中稻白穗率和单季晚稻枯心率均为5—10%;而严重年份白穗率和枯心率可达20—60%,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及时掌握螟情,并及早防治三化螟,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螟虫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气候、食料和天  相似文献   

6.
1956年结合我们在醴陵的工作,对于二化螟、三化螟造成虫伤株的损失及稻浮尘子、纵卷叶虫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考察。兹将初步结果整理介绍于后。 二 化螟 二化螟为害水稻,除造成枯心及白穗外,还有虫伤株,这一点过去已有报导。我们今年在醴陵工作时,也注意了这个问题,如检剖各类型晚稻植株结果,知二化螟所造成的虫伤株率较二化螟的白穗率要高。单就连作晚秈(番子)来说,白穗率为0.11%,而虫伤株率则为2.36%。连作晚粳和一季晚糯的情况也是为此。(见表1)  相似文献   

7.
通过 2年试种观察 ,转基因抗虫杂交组合抗虫效果显著 ,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的抗虫防效均达 10 0 %;而对照汕优 6 3在不治虫的情况下 ,束叶率 98 4 9%、枯鞘率 3 6 7%、白穗率 47 2 1%,抗虫组合在人工接种三化螟 90 0 0个 hm2 的情况下仍无危害 ;抗性表现为显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俗称蛀心虫、钻心虫、枯心虫、蛀秆虫等。是我国水稻主要虫害之一。一般年份因二化螟危害造成减产约5%,严重时可达30%以上。一、危害症状二化螟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后分散蛀茎为害,在分蘖期蛀入形成苦心苗;孕穗期蛀入造成枯孕穗;露穗到扬花期咬断穗颈,形成白穗;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二、识别特征1.成虫雌蛾体长12~15毫米,翅展20~31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外缘有7个黑  相似文献   

9.
1螟虫发生与防治概况 据历年资料,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我区推行籼改粳,中改晚,二化螟种群下降,三化螟占优势.1957年三化螟重发.70年代单双季稻并存,螟虫全面回升.1972年,三化螟偏重发生,早熟晚稻白穗严重,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调减双季稻,扩种中籼及杂交稻,二化螟迅速回升,三化螟发生减轻.1978年,全区二化螟严重发生田块螟害率高达48.3%.1979年,一代二化螟特大发生;1981年、1984年二化螟偏重发生.90年代推行压籼扩粳和旱育抛秧,1994年后三化螟回升,1997年三代三化螟特大发生,迟栽中杂稻及粳稻田自然白穗率高达40~70%.  相似文献   

10.
二化螟危害结构及产量损失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水稻二化螟在自然发生条件下的危害结构、水稻被害节位与产量损失的考查,表明在吉林稻区二化螟的危害结构有死孕穗、白穗和虫伤株,其中主要是虫伤株,占9280%。二化螟的蛀茎节位8244%集中在穗下3、4节上,并随着被害节位的增多和愈向上位节,瘪粒率愈高,产量损失愈大。  相似文献   

11.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随"寒优湘晴"杂交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对螟虫(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的穗期防治明显加重,一些螟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也纷纷浮现出来.为此,特进行两个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目的一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穗期白穗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用药次数对白穗的防效;二是比较几种常用药剂对螟虫转株危害的控制效果,同时比较同一药剂不同剂量对白穗的防效.  相似文献   

13.
危害晚稻的螟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近年来由于早稻收割后免耕移栽的晚稻面积扩大,以及中稻与双季稻混栽,晚稻螟虫危害更加严重,特别是晚稻孕穗期到抽穗期这一时期危害更重,造成水稻大量枯心或白穗.  相似文献   

14.
黄金涛 《农技服务》2015,(3):106-107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俗称钻心虫、蛀心虫,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大量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可达3—5成以上。近年通过对水稻螟虫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度的系统监测和科学预测,采取绿色防控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防、避、诱、保、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温州市水稻生产上主要的虫害之一。根据二化螟在温州市的发生代次和发生规律,温州市二化螟的防治策略是在早稻和晚稻的前期狠治一、三代以减轻二、四代的虫量,视二、四代的虫量挑治或兼治二、四代。为应对氟虫腈(锐劲特)禁用后防治第一、三代水稻二化螟的药剂选择问题,2009年早  相似文献   

16.
张绍明 《农家致富》2010,(10):38-39
三化螟三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心虫、钻心虫等,是我国南方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在分蘖期危害形成枯心病,在孕稻期危害造成白穗和枯孕穗。一般发生年份,危害率在5%~10%,发生重的年份,损失产量在20%以上。一、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管仕臣 《农技服务》2014,(6):126-126
<正>稻纵卷叶螟又名刮青虫、白叶青、苞叶虫。水稻受害后千粒重降低,空瘪率增加,生育期推迟,一般减产1~3成,严重的可达5成以上。三化螟俗称钻心虫、白穗虫,只危害水稻。三化螟以幼虫钻蛀稻茎,引起水稻分蘖期枯心、孕穗抽穗期枯穗、白穗。一般造成减产5%~10%左右,发生严重年份损失更大。1、形态特征1.1稻纵卷叶螟雌成虫体长约8毫米,翅展约18mm,体翅黄褐色。前翅近三角形,由前缘到后缘有2条暗褐色横线,两条线间有1条短  相似文献   

18.
近年螟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损失更重。如新邵县,有些晚稻丘块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虽然没少打农药,但还是没有有效地控制住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危害。单纯靠化学农药防治螟虫危害不行,还必须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并尽早动手。冬耕冻垡二化螟主要在稻蔸中越冬,也可在稻草、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方冬天气温偏高,有些地区没有明显的冰冻天气,二化螟越冬基数增大,加上杂交中稻等桥梁田的增加,以及晚稻免耕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等原因,二化螟危害呈上升趋势.二化螟初孵幼虫群集在叶鞘内取食危害,使叶鞘和叶片枯黄而死;幼虫二龄以后,分散转株蛀茎危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孕穗死亡,抽穗期造成白穗.  相似文献   

20.
卓根 《农家顾问》2006,(10):39-39
近年来,我国螟虫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因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损失惨重,有些晚稻因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由于螟虫发生世代重叠,尽管农药没少打,可还是难以控制。可见,单靠农药防治难达目的,还须在冬季就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冬耕冻垡二化螟主要在稻蔸中越冬,也有在稻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