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产水稻群体茎蘖和叶面积组成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青 《耕作与栽培》2003,(3):21-22,58
试验以中粳稻香粳3017和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茎蘖和叶面积组成,结果表明:(1)高产水稻茎蘖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期和拔节期3叶以上大分蘖多,小分蘖少。(2)高产水稻叶面积组成特点:有效分蘖临界期和拔节期3叶以下小分蘖的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例小,与总叶面积相关不密切:4叶以上大分蘖的叶面积占总叶面积比例大,是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3)有效分蘖临界期3叶以下分蘖数和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关系不密切,而拔节期4叶以上分蘖数与总叶面积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晋麦64号与对照品种晋麦31号、晋麦61号相比,上部叶片上举,旗叶与主茎夹角小,旗叶长宽比小,茎部节间维管束数多,后期绿叶面积大,旗叶叶面积维持期长,灌浆速率较快,从而使其亩穗数、千粒重都较对照高,这为晋麦64号高产、稳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鲁麦14、石4185为对照,对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花后旗叶和单株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邯6172花后旗叶和单株的平均光合速率、光合持续时间和叶面积以及旗叶最大光合速率和利用弱光的能力均大于对照品种。上述光合特性是该品种具有广适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冬小麦合理株型结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选用黄淮麦区不同产量水平的小麦品种34个,研究了品种在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变过程中植株形态及其结构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品种产量水平的提高,植株形态及其结构也发生了规律的变化,表现为株高显著降低,旗叶和倒二叶宽度增加,长宽比值缩小,旗叶夹角变小。同时,株高构成指数,上部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比值以及各叶鞘长占相应节间长的比值均表现规律性递增。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认为在黄淮麦区今后超高产品的选育中,在得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超高产水稻品种叶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片形状及空间排布是水稻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探讨在黑龙江寒地特殊生态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叶部特征,指导寒地超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开展了本研究。以黑龙江超级稻松粳9号、龙稻5号和龙粳14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生产中同熟期的品种藤系138、龙稻3号和合江19作为对照,进行了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齐穗期功能叶片的各性状以及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等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笔者的高产育种经验,提出黑龙江省高产水稻开花后的上3叶特征应为:剑叶较长、基角和张角小,倒2叶和倒3叶厚、基角10~20、张角20~30,叶片衰老慢。  相似文献   

6.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在适宜高密度下具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易获高产,平展型品种在适宜低密度下,大喇叭口期上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平展型品种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产群体光合最适叶面积指数紧凑型品种6-7,平展型品种4-5.玉米开花后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生物产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沈单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耐密性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叶向值增大,叶倾角、冠层透光率降低;在同一密度下,耐密玉米品种的叶倾角较小、叶面积指数和叶向值较大、冠层透光率高;耐密品种群体冠层结构合理,增产潜力大.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截然不同,所以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兰真  杨会民 《作物学报》1998,24(6):919-923
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豫麦2号比较,豫麦39号灌浆期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强,丙二醛积累速度慢,功能叶寿命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叶面积系数适当,光合性能,好灌浆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为增加粒重,获得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产小麦灌浆期灌层光辐射特征与产量各因素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类型的高产品种灌浆期灌层结构光辐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层结构与产量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高产品种在开花期也就是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LAI)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叶倾角(MFIA)总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少;叶片分布(LD)灌浆前期单位面积上叶片分布最多;透光系数(TR)随着灌浆生育进程逐渐增大;消光系数(K)在灌浆期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小麦高产育种中提高灌浆中期和末期的叶面积指数,适当降低灌浆前期的平均叶倾角对小麦高产和超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土壤酸化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盆栽条件下,在酸化土壤(pH值3.5)及正常土壤(pH值6.0,对照)上,比较了15个花生品种幼苗的根系形态、叶片光合特性及干物质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酸胁迫条件下多数品种总根长及根表面积下降,较对照平均降低34.28%和15.17%,其中对直径0~1 mm根系影响最大;不同品种根体积对酸胁迫的响应差异较大,但酸胁迫处理总根体积平均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胁迫降低了所有品种单株叶面积,胁迫处理叶面积平均较对照降低45.92%,而且增加了品种间差异,但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较小。酸胁迫抑制了花生幼苗干物质累积,其中胁迫处理叶、茎和根平均值较对照分别降低37.43%,28.74%,20.75%,变异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7.10,13.02,11.30百分点。不同品种耐酸系数(酸胁迫下整株干物质质量/对照条件下整株干物质质量)变幅为0.353~0.908,按照耐酸系数,将供试品种分成耐酸型、中间型及酸敏感型三类,其中冀花8号和仲恺花10 2个品种为耐酸型。研究结果可为耐酸花生品种选育及酸化土壤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地区菊芋品系植株表型与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世奇  寇一翾  杨彬  曾军  赵长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857-1864
为了加快半干旱地区的新型资源作物菊芋品种的选育进程,探讨菊芋产量及相关性状表型和光合生理基础是必要的。选用本课题组收集和培育的4个品系( 2个高产,2个低产品系),设置随机区组试验,比较菊芋高产和低产品系与产量形成相关的生物量累积、植株表型和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菊芋品系的地上生物量、块茎产量及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低产品系;高产品系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其株高、基径、叶面积和叶片数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系。气体交换参数分析表明,高产品系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显著小于低产品系,而其他各项参数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菊芋块茎产量与株高、基径、叶面积、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多的叶片数、大的叶面积和发达的根系作为半干旱地区菊芋高产品系田间选育指标,而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在高产品系选育中也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以往高产典型及山东小麦高产途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并对运用该途径实现单产超过9 t/hm2的麦田进行分析,该途径通过先控后促的肥水运筹和通过减少单株叶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等措施建立起大密度-小株型的群体结构,该结构在提高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从而可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同时还为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产量水平、正常结果与黄化病槟榔叶片Na+与Cl-含量变化及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Na+与Cl-含量变化规律。以海南不同产量水平中不同生长年限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产量水平、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Na+、Cl-含量,以及不同生长年限槟榔叶片Na+、Cl-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槟榔叶片含有较高Na离子。Na+平均含量约1.9%。槟榔叶片Na+随着产量水平无直线变化趋势。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叶片Na+含量差异也不明显。Cl-含量在槟榔叶片较低。槟榔叶片Cl-含量随着槟榔产量下降有所下降,中产组和低产组的比高产组的分别下降了约30%和45%。黄化槟榔叶片Cl-含量比高产和低产组的低约60%和28%。槟榔叶片Na+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呈下降趋势,而槟榔叶片Cl-含量随着生长年限无明显直线变化规律。结论:不同产量槟榔间Na+含量差异不明显。高产量的槟榔叶片Cl-含量比较高,黄化槟榔叶片Cl-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槟榔的。Na+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有所下降但Cl-无明显直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夏玉米高产栽培可借鉴的高效生产管理方法和显著提高其产量,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明确了河北省夏玉米生产中高产模式和农户生产模式间群体结构、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模式比农户生产模式产量提高了21.4%,原因在于高产模式下82 000穗/hm~2以上的有效穗数和近350 g的千粒质量,但高产模式的单穗粒数不占优势。高产模式下夏玉米具有较高的穗高系数,倒伏风险也随之加大。高产模式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在6.3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在300万(m~2·d)/hm~2以上,且花后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75%以上,吐丝后光合势较农户栽培模式提高了38.4%。高产模式下茎叶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量显著高于农户生产模式,而农户生产模式因籽粒的灌浆活跃期较短而出现干物质在茎叶中的积累现象。收获时高产模式下群体干物质达到24 296 kg/hm~2,收获指数为54.43%。每生产100 kg籽粒对氮磷钾的需求量高产模式下分别为1.93,1.19,1.85 kg,与农户生产模式相比,高产模式对钾素和磷素的相对需求比例增高,氮素需求量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小麦高产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高产生理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以2011—2015连续5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高产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花后群体冠层结构、主要生理指标和同化物的转运分配特性,旨在揭示四川小麦9000 kg hm-2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选择代表性高产潜力品种和一般产量潜力品种各3个,高产潜力品种产量平均9422 kg hm~(-2),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3%,增产原因是生物量或收获指数的提高。相比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产潜力品种旗叶短且宽,长宽比低于10,开花初期至灌浆中期叶基角和开角增加明显。开花至灌浆后期,高产潜力品种顶三叶的SPAD值及花后0 d和2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一般产量潜力品种,群体光合速率以10:00–12:00的差异最大。此外,高产潜力品种在开花期茎鞘生物量所占比例较高,而成熟期籽粒所占比例较一般产量潜力品种高1~4个百分点。籽粒产量与小麦形态、生理参数关系密切,与灌浆期旗叶基角(r=0.947,P0.01)和倒二叶基角(r=0.963,P0.01)呈正相关,与旗叶长宽比(r=-0.913,P0.01)和倒二叶长宽比(r=-0.911,P0.01)呈负相关;与开花期顶三叶SPAD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90和0.82(P0.01);与成熟期穗轴干重比例呈负相关(r=-0.956,P0.01)。本研究表明,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花后冠层叶绿素含量和群体光合速率较高,以及合理的物质分配,是高产潜力品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节水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光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18.
高产高油花生品种的光合与物质生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冀花2号、冀花4号和鲁花12号为材料,连续测定干物质、荚果产量、含油量及叶片光合指标,定量分析高产高油花生品种冀花4号物质生产指标的动态特征和叶片光合性能,为解析花生高产高油形成机制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荚果产量和籽仁含油量均以冀花4号最高。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均以冀花4号冀花2号鲁花12号,且冀花4号干物质积累潜力适中;籽仁油分最大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均以冀花4号鲁花12号冀花2号,籽仁油分积累活跃期以冀花4号最短。冀花4号全生育期的光合势显著高于冀花2号和鲁花12号,分别高20%以上,产量形成期的光合势占全生育期的80%,冀花4号结荚期光合速率比冀花2号和鲁花12号均高24%以上;光饱和点和CO_2饱和点均为冀花4号最高。荚果产量与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叶片光合速率和总光合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籽仁含油量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籽仁油分平均积累速率、光饱和点、CO_2饱和点、经济系数、出仁率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荚果产量与含油量极显著正相关。冀花4号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总光合势及结荚期后分配比例、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CO_2饱和点,以及相对较高的干物质和油分积累平均速率,是其较冀花2号和鲁花12号高产高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槟榔高产株型的分析和育种栽培的实践,提出了"基于理想株型设计的槟榔高产育种"思路.理想株的叶片呈明显披垂型,与主杆间的夹角为70.5°±3.35°,这种叶片的空间分布可能有利于阳光的吸收.理想株的第一苞发育节位数和初始节位高度显著较低,在第6节至第7节开始苞的分化和发育,初始节位高度为45 cm左右.理想株的果穗分枝数在14个左右,与其它株型基本一样,但果穗小花数为179±19.9个,显著高于其它株型.理想型株型植株矮小,节间长度较短,叶片较大,散状披垂,展开角度较大,有利于接受更多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  相似文献   

20.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