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布鲁氏菌病防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控制和减少布鲁氏菌对养殖业的危害 ,促进畜牧业发展。2 0 0 1年 12月 18日 ,由青海省畜牧厅组织 ,邀请省、地畜牧兽医和卫生部门的有关专家 ,组成考核验收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农业 (1992 )卫地字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1992 )农发字 4 3号文的规定 ,对海东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 (以下简称布病 )防制效果进行了考核验收。通过考核 ,海东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效果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海东地区牛羊布病防治工作 ,在 1995年全区牛羊布病防制效果达到卫生部、农业部“控制区”标准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2.
天峻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回顾尚海忠,高丽英,张殿柱(天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17200)(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天峻县牛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历经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1994~1995年考核,达到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了尽早实现全州布病防制达到“稳定控制区”的目标.对全州七县一市部分县、乡的牛羊进行随机抽样检疫,并且对近年来部分县、乡牛羊阳性率回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及布病的分布特点.提出了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2月 3 0日 ,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海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 ,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就其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1 考核方法 按照卫生部、农业部 ( 1988)卫地字第 2 1号文和农业部、卫生部 ( 1992 )农 (牧 )字第 43号文规定的布病诊断方法 ,疫区判定标准和控制区考核标准进行考核。2 考核结果 在 1992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海北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19…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13日,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海南州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经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现将考核验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病。我县牛羊布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牛羊布病阳性率分别由防制前的38.8%、34.14%,至1996年降为0.12%和0.27%,分别下降了38.68个百分点和33.87个百分点。流产病料分离布氏菌,结果均为阴性,达到了农业部、卫生部规定的“控制区”标准。我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从1965年开始,在摸清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先后用S2号菌苗、M5号菌苗,采用气雾、饮水、注射等方法进行免疫,至1…  相似文献   

7.
2001年底,经省州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黄南州的同仁 、泽库、河南三县牛羊布 鲁氏菌病经过多年的综合防制和监测考核,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8.
玛沁县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牛羊布病阳性率由1965年的14.3%(155/1 087)和12.7%(96/756)下降到了2005年的0%(0/1 004)和0.05%(1/2 084)达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但防制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我省通过应用检疫、免疫接种、扑杀病畜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取得明显效果。1985年我省在全国第一个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目前,我省有18个县达到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占46个布病疫区县的36%。1991年我省被农业部评选为布病防制先进省。只要坚持综合性防制措施控制畜间布病,“八五”期间,完全有可能提前达到国家给我省的60%的县为布病稳定控制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家畜布病防制现状和今后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的布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1994年底有39个县的羊,35个县的牛达到“控制区”标准,牛羊布病阳性率由1971年的18.36%(94749/515881)降到1994年的0.26%(125/48342),布病监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0.56%(71/12746)降到1994年的0.23%(34/15063),但防制中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60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于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也是国家指令性防治疾病之一。果洛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对畜间布鲁氏菌病进行检疫和防治,经过广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长期的不懈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4年果洛州六县牛羊布病防治效果进行程序考核,已达到“控制区”标准。为确保“控制区”标准,根据青海省畜牧厅和青海省兽医总站的要求,我们于2002年6月对玛沁县大武乡的200头牛,  相似文献   

13.
乌兰县首先达到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史载策(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宁,810001)30多年来,乌兰县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兽医防治方针,进行布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调查,开展免疫、检疫、考核、监测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羊布病的阳性率由1970...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为人、言共息传染病。在我县散发流行,给人畜造成一定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自1973年起,我县广大兽医人员和卫生干部,经过20年的防、免、检、治等综合防制措施,现已达到卫生部、农业部《关于颁发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的通知》(简称“部颁标准”)规定的“稳定控制区”考核标准。现将防制情况报告如下:回武行情况1973年10月,县畜牧兽医中心(原兽医站)对县食品公司的13头奶牛进行有病“平板凝集”检查,共检出强阳性牛10头,感染率76.9%,从而确定了布病在本县的流行史。为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历史上布病流行范围广 ,2 0世纪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 ,全省 1 4个地 (州、市 )所辖的 87个县 (市、区 )牛、羊均不同程度的感染布病 ,危害十分严重。应用布氏M5 号菌苗对牛、羊坚持开展了大面积的免疫 ,布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80年代进行了全省控制区考核工作 ,于 1 985年全省达到了控制区标准。“九五”期间 ,全省家畜布病防制工作 ,按照全国布病“九五”规划要求 ,在认真总结以前布病防制经验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了切合我省现状的布病防制措施。重点开展了布病稳定控制区考核 ,布病监测 ,布病计划免疫 ,布氏S19号菌苗免疫研究 ,…  相似文献   

16.
我市自1983年~1992年5月无布病新发疫点,按照部颁布病防制标准,1992年5月经省布病考核领导小组验收,已达到“控制区标准。”1992年7月10日,接我市黄河农场草场管理站报告:该场1991年9月从外地购进青、白山羊210只后,该站饲养人员郭×...  相似文献   

17.
兴海县种公羊布氏杆菌病监测报告张启俊(兴海县畜牧兽医站,813300)我县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于1985年,牛布病于1990年经程序考核达到规定的“控制区”标准,1991年列入我省牛羊布病疫情同步监测试点县。1996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18.
青海果洛地区牦牛藏羊布鲁氏菌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5年,果洛州存栏牲畜223.45万头(只),其中牦牛102.41万头,藏羊117.04万只。1994年全州布鲁氏菌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为了掌握本病近10年在果洛地区的感染率,从2002年起开展了对牦牛和藏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日农业部发出“关于安徽、江苏、贵州、河北四省达到马鼻疽消灭标准和天津、贵州、河北三省(市)已达到马传贫稳定控制区标准的通报”,根据部颁《马鼻疽防制效果考核标准及验收办法》规定,安徽、江苏、贵州、河北四省已达到了马鼻疽消灭标准。按照部颁《马传贫防制效果考核标准》规定,天津、贵州、河北三省(市)已达到了马传贫稳定控制区标准,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颁发证书。   “通报”指出,根据安徽、江苏、贵州、河北四省农牧部门上报的马鼻疽防制效果考核申请报告和天津、贵州、河北三省(市)农牧部门上报的马传贫防制效果考核申请报告,农业部及时组成专家组于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间先后对上述五省(市)进行了考核。通过采取听汇报、严格审查有关资料、现场抽样检验等考核方式,使考核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专家们认为,安徽、江苏、贵州、河北四省在消灭马鼻疽;天津、贵州、河北三省(市)在稳定控制马传贫工作中,各级人民政府和农牧主管部门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材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专家组还对安徽、江苏、贵州、河北四省5个县的556匹马属动物进行了现场鼻疽菌素点眼,经3、6、9、24小时观察,判定结果全部为阴性。现场抽检天津、贵州、河北三省(市)5个县的1231份马属动物血清进行马传贫血清学试验,经24、48小时观察,结果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