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损失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黄河灌区为研究区,在充分利用JOHNES输出系数法计算灌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应用环境经济学中的恢复防护费用法对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负荷转化为经济损失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禽畜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最高,占灌区污染负荷的41.27%,其中全氮排放占整个区域污染负荷的37.25%,全磷排放占整个区域污...  相似文献   

2.
灌溉农业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灌区的灌溉管理和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灌区农业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促进灌区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例,对灌区耕地资源及其主要变化类型、灌区土地盐渍化现象及调整力度较大的作物种植结构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有效地补充了传统获取手段的不足,为灌区管理与合理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西安市1995年至2002年化肥施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氮肥用量偏高,钾肥用量不足。化肥施用比例失调,是该市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根源。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途径有调整优化化肥农家肥施用比例、节水灌溉、建设农业缓冲区等。  相似文献   

4.
分散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机制和预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为目标 ,从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辽西地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的特点为基础 ,将机理与建模理论相结合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流域水文模型、产污模型、汇污模型等子模型的模型系统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预测。建模中针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空间差异 ,采用分散参数结构的建模思想 ,运用一种以等级为基础 ,兼顾尺度效应的流域空间单元划分方法 ,同时还探讨了 GIS与模型相结合的途径 ,包括利用 GIS进行空间分析 ,建立和管理模型所需的数据库等。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对黄河水质和氮污染的影响--以宁夏灌区为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 :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 ,同时无机氮污染物 ( NH4- N、NO2 - N和 NO3 - 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利用灌区上下游控制断面的水质数据及其它相关资料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 ,认为灌区的农业发展 ,即大量的灌溉用水和氮肥的施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是导致黄河水质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并由此认为科学的利用黄河水资源 ,提高化肥利用率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对1982—2009年宝鸡峡-羊毛湾灌区的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水位动态和水化学动态进行分析和水质调查,采用Pearson指数法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离子构成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灌溉、黄土塬灌区外源引水、地下水开采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水位、水质动态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的矿化度变化主要受阴离子(HCO3-、SO42-、Cl-)控制,Cr(Ⅵ)和NO3--N是灌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威胁。同时,针对灌区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水资源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育措施,可为黄土塬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气候考察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公布的计算机作物蒸散量的方程,结合春小麦发育期及其需水规律、新灌区气象、土壤参数,并参考我国目前几种节水灌溉模式,订制了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量及灌溉时次,为新灌区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8.
灌区农业节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灌区农业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了主要的农业节水措施及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比较了美国、日本在农业节水和灌区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的启示。从土壤质地、土壤生态、农田水循环、土壤环境、灌溉面积、土地经营规模等方面就灌区农业节水对土地利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应充分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化灌区管理制度改革,明晰农业水权,科学制定农业水资源规划以及加强灌区技术进步等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 阐述了宁夏扬黄新灌区农业经济发展中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扬黄灌区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林种单一、功等少等),并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宁夏自流灌区农作物氮磷低污染种植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及农业退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前期试验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方法,以降低土壤氮磷流失量,兼顾产量效益条件下对宁夏自流灌区现有种植业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宁夏灌区主要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单作水稻及冬小麦-水稻较对照春小麦/玉米分别高36.8%和28.2%;氮流失量冬(春)小麦-青贮、冬(春)小麦-蔬菜、单作玉米、油葵较对照小麦/玉米分别低56.8%、50%、36.4%和36.4%;磷流失量冬(春)小麦-青贮、蔬菜、冬(春)小麦-油葵分别比对照低50%、42%和35.7%。优化的种植业结构播种面积为春小麦/玉米3.8万hm~2、蔬菜5.5万hm~2、玉米13.5万hm~2、水稻6.7万hm~2、冬小麦-青贮1.09万hm~2,油葵4万hm~2。在其播种面积条件下,结合灌区现有的种植条件与技术,进行作物间合理组配,可以在保证经济效益条件下同时较大幅度降低土壤氮磷流失量。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和环境管理被弱化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本文以宁夏沿黄河城市带为研究对象,从总体污染状况、行业环境污染状况、环境污染的区域分布情况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型企业的污染现状,指出了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最后提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灌溉生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开展不同灌溉技术〔控制灌溉、浅湿晒灌、深水灌溉(CK)〕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主要降低了渗漏量和需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节约用水量4 014.0 m3/hm2,节水幅度达39.5%,水稻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65.3%,灌溉水生产效率提高了82.1%,在农艺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形成合理的灌溉方式,提高成穗率,具有较好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水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表水质量评价技术规范》,通过对2007年黄河宁夏段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黄河干流宁夏段为Ⅲ类良好水质,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缺水、支流水质污染和污水灌溉面积的增加对环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适当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是一种稳定的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利用污水资源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灌溉农田。处理后的城镇生活污水回用农业的潜力极大、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城镇生活污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造成潜在的影响、必须制定处理后回用农业的标准、使用技术和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宁夏引黄灌区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磷量分别为0、60、120、180 kg/hm2对春小麦产量、磷肥利用率、吸氮特性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的不同影响,旨在明确该区合理施磷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60~120 kg/hm2)能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当施磷量为120 kg/hm2,小麦籽粒产量最高,为6 215 kg/hm2.春小麦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期春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出现损失,损失量达7.7%~13.4%.当施磷量分别为60、120、180 kg/hm2时,0~150 cm土层中的NO3--N累积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0.6、58.5、62.9 kg/hm2.综合考虑磷肥利用率、小麦产量和降低土体中NO3--N残留等方面的因素,磷肥当季施用量应该控制在60~12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尺度下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10 m和1 m两种尺度上网格取样,共取耕层土壤样品(0~20 cm)223个,利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全氮(TN)、全磷(TP)和pH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经典统计表明两种尺度下pH的变异系数(CV)均为0.02,属弱变异,其尺度效应不明显。随着采样尺度的减小,TN的CV减小,TP的CV增大,二者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地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尺度下TN、TP表现出中等或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受结构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受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影响,1 m尺度上的pH在空间上呈弱相关性。各向异性分析表明,两种尺度下3种土壤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且在东北方向空间变异性较强。交互验证的结果表明,克里格插值的平均误差接近0,均方根误差接近1,可以准确反映两种尺度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状况,说明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土壤养分存在一定的尺度效应和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材料的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景泰县黄河提灌灌区一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采用薄膜、细沙和秸秆三种材料进行行间覆盖;以大田漫灌定期定量灌水5 500 m3/(hm2.a)不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措施对枸杞园保水效果及其对枸杞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盖对土壤含水率和植株营养生长、单株干果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细砂覆盖对照。综合分析认为:采用薄膜覆盖,年灌溉定额为5 500m3/(hm2.a)能够达到使一年生宁杞1号丰产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依据实地考察实测资料,分析渭干河-库车河灌区的水量平衡、盐量平衡、引水和排水矿化度的变化特征、排盐效率及排水的主要盐分离子.结果显示: (1) 受灌区上游大型水库的调蓄作用,灌区引入地表水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引水出现双峰,排灌比例在8.79%~18.65%,引水利用量为22.53~30.05亿m~3,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用水,农田园林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75.26%. (2) 随着灌排系统的完善,渭干河-库车河灌区整体处于脱盐过程,年均脱盐量为86.64万t,灌区非盐化土地面积扩大,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灌区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减少.(3) 由于大型水库的调蓄作用,灌区引入地表水的矿化度年变幅也较小,1993~1996年平均为0.38 g/L,1997~2001年平均为0.42 g/L,在年内洪水期水量大,矿化度相应偏小.年均排盐量为99.77~275.40万t,排水量和排盐量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呈略微上升趋势.排水盐分离子中,阴离子主要以Cl~-为主,其次是SO_4~(2-);阳离子主要以Na~+为主,Mg~(2+)出现的机会较小.保持灌区水盐持续均衡所需达到的水量排引比为0.0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